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及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6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其胰岛自身抗体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联系。结果 386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LADA 27例,检出率为7.0%,在胰岛的自身抗体中谷氨酸脱羧酶抗(GAD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5%、1.55%、1.03%、0.78%、1.55%。在生化指标中LADA组空腹血糖[(12.74±11.13)mmol/L]、餐后2h血糖[(14.80±10.61)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4±2.8)%]明显高于非LADA 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9.77±8.91)mmol/L、(12.31±9.42)mmol/L、(8.33±2.92)%]。空腹C肽[(0.36±0.27)ng/mL]及餐后2hC肽[(1.02±0.23)ng/mL]均明显低于非LADA 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42±0.87)ng/mL、(4.04±2.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胰岛细胞自身抗可检出其中的LADA患者,空腹血糖、C肽等常见生化指标的连续监测对疾病鉴别诊断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人隐匿型糖尿病(LADA)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四联检测试剂条对3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检测,同时通过生化仪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C肽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GAD、IA-2、IAA、ICA的阳性率分别为14.42%、4.70%、4.70%、5.33%,GAD、IA-2、IAA、IC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24.50%,显著高于单一抗体检测。自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空腹血糖、空腹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GAD、IA-2、IAA、ICA能够为LAD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同时更好地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对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糖尿病筛查的特定人群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筛选出糖尿病风险患者。结果 350例患者检测出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共有47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3.43%;检测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者共有44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2.57%;检测出空腹血糖含量≥7.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6.5%者共68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9.43%;空腹血糖单项测定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测定结果与两个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6,6.1225,P0.05)。结论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糖尿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筛查率,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丁红飞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33-2234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糖耐量异常者75例,初诊2型糖尿病者75例,排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5例作对照组。对三组人群,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值、血脂水平,并测定其PWV ,比较三组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PWV异常,其PWV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餐后血糖升高可导致外周动脉PWV增快,应予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素抗体(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和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比例。方法对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3种自身抗体、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清蛋白(GA)、空腹胰岛素(INS)、空腹C肽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诊断出其中的LADA患者,对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ADA、IAA、ICA在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5.88%、17.75%、3.73%;联合检测阳性率为28.03%,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一抗体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HbA1c、GA、空腹C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确诊11例LADA患者,LADA患者HbA1c、GA水平高于非LADA 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低于非LADA 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对检出其中的LADA有重要指导价值,联合生化指标连续监测有利于对疾病鉴别诊断,从而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时间血糖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行回顾性分析,将无空腹血糖增高分为A1组125例,空腹血糖增高组为A2组88例,无餐后1 h血糖增高分为B1组98例,餐后1 h血糖增高组为B2组27例,对四组孕产妇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四组孕产妇并发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增高组需胰岛素治疗率增高(P≤0.01),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增高组新生儿畸形率、巨大儿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伴空腹血糖增高或餐后血糖增高,围产儿危险性增加,必须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自身抗体(IA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联合检测对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2例青壮年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GAD-Ab、ICA、IAA和IA-2-Ab,并对4项自身抗体全阴患者与有1项以上阳性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12例青壮年糖尿病患者GAD-Ab、ICA、IAA和IA-2-Ab的阳性率分别为29.2%、21.7%、13.2%和11.3%,4项自身抗体全阴患者126例,占59.4%,与有1项以上阳性患者比较,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项联合检测对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超  宋文惠 《临床荟萃》2020,35(2):177-180
目的 通过对肥胖症儿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肝脏彩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肥胖症儿童相关并发症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的发生情况,以帮助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法 通过对103例肥胖症儿童间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脂、肝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肝脏彩超等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3组肥胖儿童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及收缩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体重的增加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减低。103例肥胖症儿童并发高血压19例(18.4%);血脂紊乱36例(35.0%);糖代谢异常18例(17.5%),其中2型糖尿病2例(1.9%),该2型糖尿病患儿为中、重度肥胖症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24例(23.3%),其中有肝功能异常14例(13.6%)。结论 儿童肥胖症会引起血糖、血脂指标异常、胰岛素抵抗等现象,使儿童患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肥胖儿童要减轻体重,定期体检,以此调节其各项指标的水平,降低由肥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60例双相障碍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50例无精神疾病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手段及试剂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C肽、餐后0.5h血糖、餐后0.5h胰岛素、餐后0.5h血浆C肽、餐后1h及2h血糖、餐后1h及2h胰岛素、餐后1h及2h血浆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结果双相障碍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餐后2h血糖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不同时间段血糖、胰岛素分泌、C肽分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进行单一的常规性空腹血糖检查,并不能全面反映双相障碍患者的糖代谢功能,易于造成糖调节异常的漏诊,对该类人群的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同期行孕期检查的120例血糖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血糖值,并比较单独与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准确率为95.83%,空腹血糖的检测准确率为85.0%,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的检测准确率为100.0%。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为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旁路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GK大鼠72只随机分为手术组(O组)、假手术组(S组)、饮食控制组(F组)和对照组(C组),术前、术后1、2、4、8 W测空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术后2w、4w、8w测餐后血糖,取血后,分批随机处死大鼠,每批每组处死6只,大鼠处死后分离胰腺并取出待用。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 O组术后第4、8周的空腹、餐后血糖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术后第4、8周空腹、餐后胰岛素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组大鼠胰岛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旁路手术可以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可以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式,共70例T2DM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停用预混胰岛素,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有9例(12.9%)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1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在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子代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妊娠糖尿病其儿童,22例正常妊娠其儿童,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BG)、餐后2 h胰岛素(2 h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检测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R1、R2)和亲和力常数(K1、K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GDM组儿童R1、R2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儿童体重、BMI、FIN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BMI(t=3.362,P〈0.05)、R1(t=-2.613,P〈0.05)、R2(t=-2.541,P〈0.05),提示以上因素是影响GDM组儿童IR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妊娠糖尿病(GDM)子代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元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21-2321,232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确诊患者(测试组)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果糖胺水平检测,评价该指标作为糖尿病单一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果糖胺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果糖胺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组果糖胺异常率达94.3%,数值范围(2.51±0.37)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组、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果糖胺试验可以反映患者测定前2~3周前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筛查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血脂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体检人员249名,并对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及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同时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该人群中甘油三酯(TG)与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PCP)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总胆固醇水平(TC)与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与空腹血糖(FBG)、FINS、FCP、HOMA-IR和HbA1c呈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与FBG、FINS、FCP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同时相关分析提示该人群中TG水平与腰围、血尿酸(UA)和γ谷氨酰胺(γGGT)呈正相关(P0.05);TC、LDL-C与γGGT呈正相关(P0.05);HDL-C与腰围、γGGT呈负相关(P0.05)。血脂水平与血压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血脂水平与胰岛功能密切相关,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积极的降脂治疗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防治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 2007年7~12月,研究纳入连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6.5%≤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11.0%]的T2DM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诊断T2DM病史11年。治疗方案为进行16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分别于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4周后及强化治疗16周后测定HbA1c以及血清APN水平。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治疗4周后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HbA1c和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16周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在强化治疗16周后明显增加且与强化治疗前和强化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空腹血糖(b=-0.225,P=0.013)、早餐后2h血糖(b=-0.229,P=0.012)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提高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余芳  朱惠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6-2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BG)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长期随访的T2DM患者,根据彩超测定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A组,IMT≥0.9mm)和颈动脉IMT正常组(B组,IMT〈0.9mm),测量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方式记录检测结果,共24周。【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餐后血糖(PBG)水平、空腹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SDB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年龄、TC、TG、SBP、D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性别、病程(转换后)、BMI、HbAlc(转换后)、HDL、LDL、FINS、2hF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TC、TG、S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DBP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以IMT(转换后)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sDBG、TC依次进入方程。【结论】血糖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石群  顾红霞  徐建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47-248,251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CSII组6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 (MSII)组60例,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等,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PG及P2 hPG、HbA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和P2 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4.85±0.61)d较M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6.02±0.68)d明显缩短(P〈0.05),胰岛素用量(40.77±3.26) U/d与MSII组(46.35±4.04) U/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次数较MSII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较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法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进行为期10~18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30 min C肽)。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随防6个月,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笔应用能力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胰岛素笔应用能力调查问卷,调查苏州地区130例2型DM患者胰岛素笔应用能力现状及其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胰岛素笔应用能力中的胰岛素精确注射维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笔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0.05)和血(尿)糖监测依从性(P<0.05)两维度对餐后2 h的血糖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笔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0.01)和血(尿)糖监测依从性(P<0.05)两维度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笔应用能力可影响2型DM的血糖控制效果,应加强相应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