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肺心病者心电图酷似心肌梗塞,极易误诊,临床多以急性或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其心电图 V_1~V_3 或 V_1~V_4 导联呈QS 型,部分 S—T 段抬高等。笔者曾收治肺心病九例,均因入院时出现上述心电图波形而误诊为“心肌梗塞”,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年龄50~70岁;女4例,男5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病史。均符合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V_1~V_3 导联呈 QS 型者7例,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塞;V_1~V_4 呈 QS 型2例,误诊为前壁心肌梗塞;2例 S—T 段抬高(超过正常限度)误诊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我院1990年1月~1994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245例,其中合并冠心病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24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皆为住院确诊,符合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白素华等提出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合并冠心病48例,占19.6%.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40~50岁6例,51~60岁19例,61岁以上23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发病人数与肺心病病程关系:3~5年7例,6~9年11例,10年以上30例.临床表现: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2例,左束支或左前分支阻滞4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左室扩大或肥厚6例,电轴左偏<-30°2例,持续性房颤5例.T_(v1)>T_(v5)或T_(v6)6例.左胸导联持续性缺血改变15例,PtfV_1<-0.04mm·s 2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2岁 ,平均 5 5 .8岁。经采集病史、常规体检、多次血清酶测定、X线诊断、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均不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 ,而在常规心电图中检查出异常Q波 ,其异常 Q波均具备以下特征 :1Q波时间 >0 .0 4 s;2 Q波深度 >R/ 4。异常 Q波出现在 、 、av F导联 1例 ,V1 导联 7例 , 、av F、V5导联 2例 ,V1 、V2 、V3导联 1例。病种为慢性肺心病 8例 ,冠心病 6例 ,心肌病 4例 ,肺气肿 2例。2 讨论心电图中异常 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但某些非心肌梗死性疾病亦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 Q波 …  相似文献   

4.
黄凤亭  李淑敏 《临床荟萃》1996,11(11):521-521
为了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简称患病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改变,我们对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者80例,男69例,女11例。年龄57~82岁,平均69.81±6.1岁。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均经临床确诊,其中7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为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60例有阻塞性肺气肿,32例合并肺心病,9例合并冠心病。病程10年以下9例,10~30年47例,30年以上22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院 1 992 - 1 0~ 2 0 0 1 - 1 0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3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58~ 84岁 ,平均 76岁。均符合1 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并具有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及客观指标。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2 8例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4例。其中并发冠心病 1 6例 ,高血压 7例 ,糖尿病 3例。 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其中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1 8例 ,哮喘样发作 9例 ,烦躁不安 6例 ,咳泡沫血痰 5例 ,心悸 1 4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石均 《临床荟萃》1997,12(16):747-747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986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78例,其中合并冠心病(简称肺冠心病)56例,并对其诊断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7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第2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合并冠心病56例(9.7%)。年龄44~84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8例。肺心病病程为3~6年12例,7~10年16例,10年以上28例。 1.2 两病共存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典型或非典型)7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9例,胸闷48例,心悸29例,发生心肌梗塞6例,心界向左(或向左下)扩大30例,向两侧扩大5例,心尖部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28例,A_2>P_214例,心律失常22例。  相似文献   

7.
闫玖柱  杨静  刘俊连 《护理研究》2000,14(6):246-246
为了探讨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 -V1)的临床意义 ,将吕梁地区人民医院正常人及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旨在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①对照组 :正常人 6 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2岁~ 6 0岁 ,均无心血管疾病病史 ,胸部X线、血糖、血脂检查均正常。②冠心病组 5 8例 ,男 35例 ,女 2 3例 ,年龄 40岁~80岁 ,其中心肌梗死 11例 ,心绞痛 10例 ,心律失常 5例 ,其他32例 ,其中合并心力衰竭 15例。③肺心病组 2 5例 ,男 18例 ,女7例 ,年龄 5 5岁~ 81岁 ,符合 1997…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4年收治肺心病740例次,其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有50例,均是中老年患者。现将50例肺心病并冠心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是按照翁心植关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进行收集资料。从1986~1990年共收治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4岁,平均68岁。有吸烟史38例。病人是在反复多次住院确诊,感染控制后进一步检查。根据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来确诊后诊断冠心病。 2 结果与讨论 2.1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肺伴冠)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房颤患者心电图V_1导联f波振幅大小与病因的关系,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但对老年人房颤的报道甚少。本文对我院1983年4月~1987年8月病因诊断明确的194例60岁以上房颤患者的心电图V_1导联f波大小与病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资料和方法 男110人,女84人,年龄60~85岁,平均72岁。其中冠心病102例(52.6%),高心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国内标准[1]并未涉及到右胸导联,近年国外文献认为[2]:右胸导联V3R及(或)V4R出现第2个R波(称R’波)是肺心病的重要表现。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140例正常人,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0例及经确诊的肺心病80例,摘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描右脚导联心电图,以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0例中男220例,女14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共分3组。甲组:健康人140例;乙组: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40例;丙组:肺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心电图V_1导联窦性P波终末电势(PTFv_1)与左房扩大的相关性,对58例左房负荷加重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观察的对象、方法及结果 全部病例均系住院病人,男36例,女22例,年龄12~70岁,平均43.2岁。其中风湿性二尖瓣膜病31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慢性肺心病4例,室间隔缺损3例。应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6岁,主因咳喘20余年,加重1个月伴全身浮肿,不能平卧而就诊,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肺心病及心衰,合并冠心病及心律失常。 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均为连续记录,各导联均有窦性P波,各导P波形态相同,P—R间期0.16秒,QRS波群宽大畸形,QRS间期0.16秒,Ⅰ、Ⅱ、Ⅲ、aVR、aVF均有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室性早搏,QRS间期为0.16秒。除aVF导联室性早  相似文献   

13.
肺型P波预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心电图是诊断肺心病的常用而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对300例肺心病心电图中肺型P波的研究,发现肺型P波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作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0例肺心病,男254例,女46例;年龄40~88岁,平均68.6岁。心功能不全级133例,级116例,级51例;呼吸功能不全级24例,级202例,级74例。肺心病的诊断均符合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2 方法 全部病例在住院期间均用日产CB-613D型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1~2次,纸速为25~50mm/s;测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心衰1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慢性肺心病心衰120例治疗情况作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慢性支气管疾病、肺部病变10年以上,胸膜及肺血管病变除外。(2)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症状。(3)心电图:肺型P波。(4)胸片:两肺纹理增粗增深、肺气肿者。 1.2 年龄 16~25岁2例,26~40岁5例,41~50岁16例,51~60岁22例,60岁以上75例。 2 讨论 慢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本文120例中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者87例,支气管哮喘23例,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10例,10例肺结核均未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故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杜绝肺  相似文献   

15.
王绍贞  王丛 《临床荟萃》1994,9(7):300-301
1病例与方法1.1本文收集我院1986~1992年间收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81例,诊断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根据入院时及急性期心电图资料,除外电解质及药物对Q—T的影响,76例符合上述条件,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6~79岁,平均59.6岁.1.2分析与测量方法 选择QRS波终点清楚,有明确的S波,并巨T波幅度较高的导联,同时仔细剔除u波所致的误差,一般在V_3~V_5、Ⅱ、avF等导联.直接测量连续3个J—T间期及R—R间期,根据J—Tc=J—T/(R-R)~(1/(R-R))计算出J—Tc值.76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6.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衰 (合并肺性脑病 6例 )6 0例 ,均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 A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8~ 6 8岁 ,肺心病史 6~ 2 6 a;B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6~ 70岁 ,肺心病史 5~ 2 8a。两组均有呼吸困难、紫绀、尿少、下肢水肿、肝大、肺部湿性罗音、肺型 P波、二氧化碳分压 >5 0 mm Hg、动脉氧分压 <6 0mm Hg,两组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低流量给氧及改善肺通气 ;控制呼吸道感染 ;纠正酸碱平衡 ;酚妥拉明降肺动脉压 ,6 5 4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右室心肌梗塞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自1991年以来确认的10例急性右室梗塞病例的右胸头胸导联与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比研究,以探讨头胸导联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80岁(平均66.2岁)。常规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梗塞4例,急性下后壁梗塞6例。同时具有急性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1)右胸导联V_3R~V_7R连续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0mm;(2)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Kussmaul's征、肝大及低血压或休克,无肺部罗音;(3)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增大。 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5名,年龄24~71岁(平均45岁),常规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8.
97例冠心病排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年来,我们对97例冠心病患者排便时心脏的有关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受检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均按1979年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2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5人,男70人,女27人,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5岁。 2 观察方法 2.1 对受检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即使用双频道DCG监护器及携带式记录盒,其综合导联相当于普通心电图V_1及V_5导联。受检者先记录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对Q-Tc间期延长的AMI患者护理问题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就我院心电监护的1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AMI患者Q-Tc间期的变化及其护理特点。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 1.急性心肌梗塞组:132例,男93例,女39例,年龄35~85岁,平均68岁,测量入院及出院时的心电图,平均住院41天,血电解质正常并除外应用对Q—T间期有影响药物的患者。 2.冠心病组:116例,男61例,女55例,年龄36~81岁,平均57.1岁(均符合WHO提出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除外电解质异常及服用对Q—T间期有影响药物的患者。二、测量与分析方法选用QBS波及T波振幅较高的导联,参照V_3等导联的TU波分界点,除外U波所致的误差,连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用罗哌卡因于前列腺电汽化术的硬膜外麻醉40例,对其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干扰、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手术老年患者40例,年龄75~90岁,体重58~85 kg,ASAⅡ~Ⅲ级,本组术前均合并有不同程度心血管或呼吸或内分泌等多种疾病,包括心电图异常ST-T波改变,室性或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降支传导阻滞,房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等.无硬膜外阻滞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