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置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 ICD)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的能够自动识别,正确诊断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内郎给予准确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心脏性猝死的死亡中,大部分是心律失常引起,以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引起者就在60~80%以上,自1980年Michel Mirowshi[1]首次置入ICD以来,大大降低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2,3].现将在我院置人ICD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中监测及观察的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发病率高,并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在美国约8千万人患有心血管病,其中20%(1 600万)为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常因冠状动脉(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脉闭塞或次全闭塞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将导致各种临床后果。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首次发病中死亡,幸存者随后的猝死率也高出一般人群的4~6倍,而50%的冠心病患者都有心肌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3.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放电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心脏性猝死防治的认识日益加深和普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量呈不断增多的态势。2008年全球ICD植入量已达12万台,中国近年植入ICD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ICD应用后就要面对电击治疗的问题,不论是正确治疗的恰当放电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恰当放电都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应用了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置工作参数,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术后随访发现2例均发生了术后心律失常“风暴”,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均有效终止了2例患者自发的室速。第一套ATP程序成功率分别为95%与98%,其余被第二套ATP程序所终止,总成功率100%。2例术后都发生了对窦性心动过速误放电,在室速发现程序中加入突发性标准后得以纠正。1例因室速周长大于所程控的室速周长发现标准而导致室速时ICD不放电,增加室速发现周长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0例植入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详细介绍ICD植入术及与其疾病有关的治疗和手术方法,取得患者支持和配合。术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常规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术后有伤口渗血,经制动、沙袋压迫等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ICD植入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慢性心衰猝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症状开始1h内发生的任何自然死亡。虽然治疗的进步使充血性心衰(CHF)整个死亡率明显下降,但CHF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在中度CHF(NYHA,Ⅱ级),年度总死亡率5%~15%,其中50%~80%表现为心脏性猝死[1]。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自动检测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和心动过缓事件。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心脏性猝死事件的功能,且使CHF的总死亡率较药物组低。1CHF猝死的原因1.1心律失常CHF猝死的主要原因为VT和缓慢性心律失常[2,3]。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地…  相似文献   

7.
李爱国 《山东医药》2005,45(8):68-69
心脏性猝死是目前世界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美国每年约有 4 5万人死于该病 ,几乎每分钟死亡 1人 ,而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为其主要原因 ,约占心脏性猝死的 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自 1980年 ICD首次用于临床以来 ,其工程技术迅速发展 ,从体积大、寿命短、无程控功能、需开胸安置的心外膜电极进展到体积小、有多种程控功能、经静脉安置的心内膜电极 ,可以治疗心动过缓、室速、心室颤动和房性心律失常。ICD治疗的最初目的是预防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动器(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 方法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7~61(42.4±8.5)岁].因反复发作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P)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规顺利植入ICD(其中双腔ICD 2例).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ICD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9.
2例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服用2~3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而考虑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术前电生理检查均诱发了持续室速,并了解了诱发和终止条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了第四代ICD.术后随访7~12个月中,2例均有室速发作而正确放电,但1例有窦性心动过速被误感知现象,经程序调整而消失.本文强调了适应症选择,术前电生理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置入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 ,但院外心脏性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猝死事件的功能。因此 ,置入ICD已成为防治具有极高死亡率的室速和室颤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1] 。ICD的临床应用 ,在国内外也是一门较新的技术 ,因此在护理上也是一门新的课题 ,某些方面正在实践探索中。现将我院成功进行ICD置入术 2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 1:女 ,83岁 ,因反复头晕、黑…  相似文献   

11.
<正>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AICD(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系统通过植入的电极连续地监视患者的心电活动,当识别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后,可按预设置的程序和参数自动通过电极给心脏发放电休克脉冲,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同时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心脏停搏而导致电活动位相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重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2.
9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其中冠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8例术前有电击复律/除颤史。9例术前、术后均接受胺碘酮治疗,随访9.8±8.0个月,7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666次,100%被ICD有效终止,首次治疗程序成功率为97%。4例VT经电击复律,2例因窦性心动过速而误放电,6例有疼痛与恐惧感。1例同时埋置了ICD与单极电极导线起搏器,随访16个月未发现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心理障碍是ICD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医生应协助病人尽量缩短心理调整过程,使之尽快对埋置的ICD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13.
14.
电击治疗可导致包括心肌损伤及诱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等弊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主要是指其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能成功终止约3/4的室性心动过速事件,不增加晕厥或加速室性心动过速。无痛性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程序、充电时的再确认、设定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区、抗心动过速起搏策略优化、充电中和充电前抗心动过速起搏等。这些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并在随访中进行调整。应重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无痛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ator,ICD)自1980...  相似文献   

16.
17.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 1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10例为单腔ICD ,2例为双腔ICD ,通过ICD程控仪调出ICD内储存的资料 ,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 ,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例随访 16 .8± 9.9个月 ,有 8例接受成功的ICD治疗 ,占全部患者的 72 .7% ;2例 5次将快速心房颤动误识别为室性心动过速 (VT) ,1例误将窦性心动过速识别为VT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后 1例VT加快 ,ICD识别为心室颤动 ;调整VT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进一步随访 ,未再发生类似情况。结论 :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提高患者生存率 ;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减少心脏猝死依然是临床的重要课题[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为众多的临床试验所证明。关于这些临床试验丰富的亚组分析结果、以及最大获益的病例选择等问题国内文献均缺乏详细报道 ,本文介绍这方面的成果。1 ICD的一级预防临床试验一系列随机的临床试验开始于 90年代。早期人们认为ICD可能只是短期延长严重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1996年及1999年分别发表了下列两个一级预防试验 ,结果证明 :ICD治疗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病人的生存率[1] 。1.1 多中心…  相似文献   

19.
定义和概念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北美和欧洲,猝死是影响健康人群的主要社会问题,每年有50万人发生摔死;美国每年有40万人摔死。摔死的主要原因是致命性快速定性心律失常,包括空速(VT)和室额(VF)。尽管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已有十分先进的院外心肺复苏设备和机构,训练有素的基层急救人员和快速的空中急救系统,但院外发生心脏骤停而复苏成功或自然恢复者不到25%,死亡率仍高达75%。复苏成功否的关键是发生心脏骤停后至开始心脏复律的时间,因此,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A[j-tomatic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nbrilla…  相似文献   

20.
缺血与非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左室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现行的指南推荐,可选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低射血分数(EF)者。但迄今关于选用ICD治疗低EF人群的裨益尚结论不一。现就选用一种简易的危险分层积分法评价接受ICD治疗的低EF者所获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