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卵集穿刺电凝术和卵巢楔形切除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36例行腹腔镜卵巢穿刺电凝术和24例行腹腔镜卵巢楔形切除术的PCOS患者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雄激素、术后黄体生成素、术后卵泡雌激素、术后排卵率、术后妊振率及月经恢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穿刺电凝术与腹腔镜卵巢楔形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少.腹腔镜卵巢穿刺电凝术治疗PCOS优于腹腔镜卵集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甘奇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 应用电视腹腔镜对65例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患者行卵巢电凝术,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排卵和受孕情况,比较术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LH 、T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月经情况明显改善;该术式治疗PCOS的自然恢复排卵率为92.31%,术后2年累积受孕率为67.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治疗PCOS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为难治性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厦术前、术后激素水平测定的意义。方法 对52例PCOS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前、术后检测血清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血清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明显下降,术后排卵率为80.8%,妊娠率为63.4%。结论 腹腔镜下双倒卵巢打孔术或卵巢楔形切除具有损伤小、粘连轻、恢复快、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PCO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玲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5):2233-2235
通过对10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卵巢组织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频谱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之卵巢内呈充血状血流波型为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及药物疗效评价。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测77例PCOS伴不孕患者卵巢间质血流(丰富程度及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取70例正常组相对照,PCOS组中54例经药物治疗并作超声随访。结果PCOS患者卵巢间质血流较对照组丰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COS治疗成功组卵巢间质动脉血流较治疗失败组减少且阻力指数较治疗失败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阴道检测卵巢间质血流对PCOS的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卵巢内血流丰富为高速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治疗耐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治疗耐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进行对比,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难治性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组,B组(n=30)为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巢穿刺组。术后监测排卵,若2个月无排卵,则使用促排卵药物,同时指导性生活,并随访1年,了解妊娠情况。结果:A、B两组术后内分泌激素水平都得到改善,而两组排卵率、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两组治疗手段不同,但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因此,我们认为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为耐药PCOS患者的治疗开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卫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68-6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46例,行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观察其术前、术后血液中激素变化情况及术后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PCOS术后所有患者LH、LH/FSH和T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82.6%,妊娠率为45.7%。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术治疗PCO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尤其适合对克罗米芬(CC)抵抗的PCOS无排卵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中医补肾化瘀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克罗米芬治疗.分别于排卵前2(LH-2)d、排卵后7(LH+7)d进行卵巢血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仅以排卵侧(功能侧)与非排卵侧进行分析.记录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超声监测卵泡,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7服药前后PS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子宫排卵侧在排卵时相LH-2、LH+7服药前后EDV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巢在排卵时相LH-2服药前后EDV参数异性有显著差(P<0.001),I,H+7排卵侧差异有统计性(P<0.01).观察组2年怀孕率为73.33%,对照组为51.67%,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COS不孕者服用补肾化瘀方药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多点穿刺治疗克罗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克罗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根据打孔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23例,其中试验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多点穿刺治疗,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单极电针打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自然...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我中心诊治的55例PCOS患者和45例有正常排卵周期的健康妇女,利用经阴道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三维容积、卵泡计数、彩色血流显像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进行观察检测,并对两组参数作对比分析。结果:PCOS组的卵巢容积、卵巢间质容积、卵泡容积、卵泡计数等显著大于对照组;卵巢间质动脉的阻力指数(R I)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DV)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经阴道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三维容积和卵巢间质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分析能明显提高PCOS的诊断水平,是诊断PCOS的重要客观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进行探查 ,观察其结构改变特点、彩色血流显像特征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PCOS组卵巢内呈充血状血流波型为低阻抗型。血流参数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 PCO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PCOS患者9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育龄期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激素检测,对比PCOS患者与对照组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激素水平差异,并分析PCOS患者子宫、卵巢基质动脉血流特征及血流参数的特征表现。结果PCOS组患者LH、LH/FSH、T、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E2、P、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左、右双侧子宫动脉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侧子宫动脉PI、RI与PRL呈负性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与卵巢血流参数异常的现象,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COS患者病情,结合合并症情况能够间接评估患者内分泌功能,对诊断及指导PCOS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超声诊断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与激素水平测定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6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41例正常妇女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下的卵巢多囊性改变是PCOS患者相对恒定特征。PCOS患者平均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及雄烯二酮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COS患者卵巢卵泡个数与睾酮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超声引导卵泡穿刺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未成熟卵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3例PCOS不孕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未成熟卵泡穿刺,抽吸卵泡液,对比观察穿刺抽吸前后患者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以及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卵巢有无恢复排卵及妊娠.结果 23例患者经过2~3个周期的穿刺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比值也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患者术后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降至10个以下,完成卵泡穿刺治疗后连续观察6个月,共有10例患者妊娠.结论 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能改善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状况,减少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促进卵巢排卵,为PCOS患者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辅助生育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THLOD)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接近THLOD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HLOD手术时间为18~27 min,术后随访时间(13.9±5.7)个月,已妊娠4例.术中术后无盆腔脏器损伤出血、直肠损伤穿孔、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及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THLOD手术的特点,熟悉腔镜设备的使用和保养,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相应护理对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彩色血流显像在卵巢炎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经阴道超声彩色血流显像技术对28例正常人及24例卵巢炎性疾病的卵巢及卵巢动脉进行观察。测得正常组卵巢前后经2.8±0.25cm,左右径为2.2±0.22cm,炎性组为3.7±0.42cm和3.2±0.38cm。同时观察到卵巢动脉显示的成功率正常组为70.9%,而炎性组为90.7%。卵巢动脉的血流波型为低阻低速动脉型。测得正常组卵巢动脉的峰值流速为0.37±0.08cm/s,舒张末期流速为0.15±0.06cm/s,RI为0.64±0.03,炎症组分别为022±0.03cm/s,0.10±0.01cm/s,0.44±0.02两组患者在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RI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经阴道超声彩色血流显像不仅可以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而且可检测卵巢动脉的血流及血流状态,经阴道超声彩色血流显像为临床观察卵巢结构及血流状态的病理与生理改变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V-CDU对35例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IR)妇女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卵巢结构[表面积(TA)、基质面积(SA)、卵泡计数]及基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期速度(P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期低速的比(S/D)]进行对比检测,并测定生殖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PCOS-IR妇女二甲双胍治疗后LH、LH/FSH、T及IR显著降低。TA、SA、SA/TA及卵泡计数显著减少,RI、S/D显著升高。相关分析显示SA/TA、卵泡计数及卵巢基质动脉RI、S/D的变化与激素的变化相关性良好。结论TV-CDU通过对卵巢形态和血供的分析可有效评价二甲双胍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imaging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was used to assess circulation in pelvic vessels in a group of 64 patients including 15 patients with fertility problems, 18 patients with pelvic tumors, 2 cases of suspected ectopic pregnancy, and 29 pregnant patients with fetuses between 6 weeks and 10 weeks, menstrual age. Blood flow was successfully displayed by color Doppler in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iliac arteries, and the uterine arteries, but flow in ovarian arteries could not be visualized. In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tumors, neovascularization of tumor tissue was documented in 6 out of 10 cases of uterine fibroma and in 2 cases of ovarian cancer. In 6 cases involving benign ovarian pathology, no abnormal blood supply was observ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flow within uterine fibromas and ovarian malignancies showed lower impedance and higher blood velocity in cases of malignancy. In early pregnancy blood flow in the umbilical artery could be visualized by color Doppler starting from the 6th week and flow in the aorta from the 8th week. Flow in the trophoblasts was observed with an overall success rate of 59% and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in 1 out of 2 cases of ectopic pregnan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