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的手术方式。方法施行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治疗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结果16例清扫淋巴结1294枚,平均(81.00±15.72)枚,11例术后病理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8.8%;共转移淋巴结85枚,转移度6.6%。肿瘤距上切缘长度平均(11.38±2.60)cm,距下切缘平均(10.34±2.18)cm。结论对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患者,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是理想的根治性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总结27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结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 270例胸段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结1137枚,癌转移淋巴结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 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结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总结27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结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 270例胸段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结1137枚,癌转移淋巴结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 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结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制定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中下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74例术前未经肿瘤相关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21.2%。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段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论证上述除有无脉管癌栓以外的五个因素是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性别、年龄、大体病理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应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选择下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经腹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治疗贲门部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手术入路新方法及不同胃切除范围的的综合疗效。方法 自 1992 -0 1~ 2 0 0 2 -0 1共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 78例 ,其中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 3 0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48例 ,术后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结果 切除肿瘤上方食管 >5cm ,切缘无癌残留 ,清除的纵隔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达 18 4%。全胃组 5年存活率大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结论 对Ⅲ期肿瘤患者或Ⅱ期发现No5、6组淋巴结有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P型空肠袢代胃术符合生理要求 ,并发症少。经腹手术安全彻底 ,但有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5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和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的有利性。方法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1559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手术死亡率为“0”。发生吻合口瘘155例,发生率为9.9%,无手术死亡。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其它术式对肿瘤的切除更彻底,对“三野”淋巴结的清除更容易,对腹腔粘连的处理更方便,减少了术后脓胸、胸胃综合征、乳糜胸、幽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道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探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的应用指征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对58例胸中、上段食道癌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同期18例查体颈部触及淋巴结肿大未手术者作为对照。结果:58例手术患者,检出颈部转移淋巴结24例。颈部查体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而彩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A组)20例;查体和颈部彩超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B组)22例;术前查体和颈部彩超均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C组)16例;D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肿大淋巴结未行手术者18例,A、B、C组发生率分别为15.0%(3/20)、9.1%(2/22)、37.5%(6/16)。B组显著低于A、C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道中上段癌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能清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1.
中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中段食管的解剖特点,探讨外科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经验。方法 26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入路根治性切除161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手术6例;采用右胸入路根治性切除89例,姑息性切除2例。所有切除肿瘤的病例,均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胸膜顶吻合。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98%,肺部感染19例,切口感染12例,胸腔积液增多5例;心脏并发症1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根据GI、食管镜和CT检查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切口行中段食管癌手术,既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又尽可能减少组织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切膈肌游离胃在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在168例食管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中均采用左胸入路,切开纵隔胸膜,吊起胸下段食管,切开贲门周围胸膜及腹膜反折,提出贲门,依次切开胃脾、肝胃、胃结肠、胃胰韧带及胃大弯网膜,清扫胃周淋巴结。结果165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因脾门组织出血打开3cm膈肌止血,1例因幽门淋巴结肿大打开3cm膈肌清扫淋巴结。术后病人呼吸平顺,咳痰有力,反流性食管炎减少,无胸胃潴留、膈肌裂孔疝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结论该术式避免切断膈神经分支,保留膈肌完整性,降低手术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下颈胸腹三野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清扫方式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 三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均数、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二野组(P<0.05),2组的转移率、转移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野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三野组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46.67%、30.00%,三野组患者分别为96.67%、60.00%、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风险,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症较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更多,临床上应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瘤182例,其中60例采用胃食管舌状吻合、胃底成形术。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病人随访3~6个月,未见返流症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食管胸下段癌21例,贲门癌16例,食管胸中段癌18例,食管胸上段癌5例。经左胸入路一切口55例,经右胸左颈腹正中入路3例,经左胸颈入路两切口2例。采取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37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8例,颈部吻合5例。1.2 手术方法1.2.1 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7肋床进胸游离食管切除肿瘤,打开隔肌,游离胃,根据瘤体的大小部位及切除范围,可切除食管行主动脉弓上、弓下或颈部吻合;1.2.2 经右胸腋下直切口第6肋间进胸游离肿瘤及胸段食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侧为主胃癌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近侧为主胃癌患者354例,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残胃食管吻合组(A组)9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B组)187例、根治性全胃切除十二指肠食管间空肠间置组(C组)69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理特征、预后、生活质量等。结果三组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体质量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直径、Ⅳ期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30±10)min比(46±12)和(56±13)min、(180±35)min比(200±45)和(220±55)min、(2.9±1.9)cm比(4.8±1.8)和(4.9±1.8)cm、7.1%(7/98)比31.6%(59/187)和26.1%(18/69)、46.9%(46/98)比64.7%(121/187)和71.0%(49/69)、24.5%(24/98)比41.7%(78/187)和40.6%(28/69)],远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100.0%(98/98)比55.6%(104/187和49.3%(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根治性全胃切除十二指肠食管间空肠间置,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术后生活质量较根治性近侧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横结肠代食管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8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进食正常,无胸骨后不适,无肿瘤复发,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乳糜胸1例.结论 横结肠代食管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效果较好,特别适合已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管重建.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我院胸外科采取切除胸段食管癌病灶后,利用残胃与胸段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手术,共治疗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食管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的病人,近期效果良好,随访两年均健在。复习文献,就残胃食管癌手术重建消化道的术式选择探讨如下。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63、68、73岁,分别因消化性溃疡作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后17、23和31年,出现吞咽困难2—6个月不等。2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下段,分别长6cm和7cm,肿瘤上端距主动脉弓下5cm,另一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长3cm,肿瘤上端距主动脉弓下4cm,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 ,合理的手术入路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切除、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安全系数高及术后并发症少。我院自 1993年至 1997年手术治疗食管癌 153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3例食管癌 ,男 148例 ,女 5例 ,年龄 33~ 71岁 ,平均年龄 57岁 ,6 5岁以上者 32例。胸上段食管癌 2 6例 ,胸中段 89例 ,胸下段 38例。病变范围 2cm~ 10cm ,病程 1~ 10个月。1·2 手术方法 ⑴ 2 6例胸上段食管癌 ,采用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 ,全胸段食管切除 ,胃代食管颈部吻合。5例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进行探查,有选择地分为三野淋巴结清扫(三野组)31例,二野淋巴结清扫(二野组)77例.结果 三野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9%(13131),高于二野组的18.2%(14/77)(P<0.05);胸上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7.6%(10/21),高于胸中段的21.3%(13/61)及胸中、下段的19.5%(17/87)(P<0.05);胸上段食管癌行i野淋巴结清扫占57.1%(12/21),高于胸中段的23.0%(14/61)及胸中、下段的21.8%(19/87)(P<0.05);三野组3年生存率46.2%(6/13),二野组42.9%(15/35)(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区域性转移为主;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判断下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方法是可行的;胸上段食管癌主张行二野淋巴结清扫,胸中、下段食管癌则视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的探查结果,有选择地行三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具有癌灶多点起源和向颈、胸、腹呈“跳跃性”转移的特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的转移途径,由于食管淋巴引流复杂,交通支丰富,部分食管癌患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因此,术前或术中确定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范围非常困难。手术一直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应该包括几个区域,学术界意见仍不统一。理论上食管癌整块切除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食管癌和预防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理想手术方式,然而由于存在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负面因素,对于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