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跟骨痛灵治疗跟骨痛 14 0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4 0例患者。属跟骨骨刺者 6 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年龄在 35岁~ 5 0岁 10例 ,在 5 0岁以上者 5 0例 ;属跟底脂肪垫炎 13例 ,男 2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 0岁~ 35岁 9例 ,在 35岁以上 4例 ;属跖筋膜炎 6 7例 ,男 11例 ,女 5 6例 ;年龄在 35岁以下 2 8例 ,35岁以上 39例 ,病程在 1浕内 5 1例 ,1浕以上 89例。2 治疗方法杜仲 15 g ,狗脊 15g ,徐长卿 15 g ,白芍 15 g ,僵蚕 10g ,陈皮10 g ,制乳没各 10g ,乌梅 10 g ,葱白一寸带根去泥 7个 ,上药入陶罐…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993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 ,采用中药熏洗配合按摩治疗跟痛症 77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7例中男 4 3例 ,女 3 4例 ;年龄 3 3~ 75岁 ,平均5 4 .6岁 ;病程 <1年者 4 1例 ,1~ 3年者 2 2例 ,>3年者 14例。单足发病 5 6例 ,双足发病 2 1例 ,共 98足。全部病例均经 X线摄片排除跟骨骨髓炎、肿瘤、结核、类风湿性跟骨炎。有跟骨骨刺者 3 7例 5 2足。2 治疗方法2 .1 中药熏洗 洗方组成 :生川乌、生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各 15 g,桑枝、红花、当归、川芎、桂枝、防风、牛膝各 2 0 g,伸筋草、透骨草、花椒、…  相似文献   

3.
<正> 跟痛症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于1989年~1992年,采用自拟跟痛散合跟骨钻孔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0~40岁14例,41~60岁31例;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13例;病史1~2年25例,3~5年14例,6~10年6例;伴有跟骨刺者32例,36个跟骨(治疗前有15例17个跟骨已行跟骨刺切除术);跟痛较轻不影响功能者6例,疼痛较重、行走困难、影响功能者34例,疼痛严重需扶杖行走者5例。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八仙逍遥汤加减熏洗治疗跟痛症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性 54例 ,女性 32例 ,年龄4 5~ 74岁 ,平均年龄 56岁。主症均为跟骨跖面痛 ,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跟骨负重区内侧。双足发病者 1 2例 ,单侧发病者 74例。X线摄片检查跟骨有明显骨刺形成者 50例。2 治疗方法中药八仙逍遥汤源于《医宗金鉴》外洗方剂 ,功效为祛风散瘀 ,活血通络 ,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方药组成为 :防风 6 g、荆芥 6 g、当归 1 0 g、没药 1 0 g、透骨草 1 0 g、桂枝 1 0 g、细辛6 g、甘草 6 g。用法为 :用瓷盆装水…  相似文献   

5.
跟痛症主要有跟底痛和跟后痛,跟后痛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骨垢炎、跖腱膜炎等。跟底痛常见病因有跟底脂肪垫萎缩、跟底脂肪垫挫伤、跟底滑囊炎和跖腱滑膜炎。跖腱滑膜炎发展到钙化或骨化时,就形成骨刺。临床上跟骨痛以跟骨骨刺多见。1临床资料跟痛患者102例,男性40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单侧74例,双侧28例,有骨刺者84例,无骨刺者18例。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 ,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笔者近 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共 10 8例病人 ,其中 X线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 98例 ,单足底痛 6 6例 ,双侧足底痛 32例 ;跖筋膜炎 10例 ,单足底痛6例 ,双足底痛 4例 ;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 2 a;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年龄 5 9岁。2 治疗方法2 .1 环跳穴的定位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口连线的外 1/3与内 2 /3交界处 ,在臀大肌…  相似文献   

7.
裴宏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20-20
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由跟骨骨刺、跟腱滑膜炎、跖腱膜炎、跟下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等引起。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跟部骨折、骨骺炎、骨髓炎、结核、肿瘤、跟腱断裂等不在本法治疗范围)跟痛症,效果明显,且经济、实惠、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发于单足24例,双足2例;病史最长3年,最短1周;治疗时间最长50天,最短5天。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自拟方药如下:制川乌30g,制草乌30g,乳香30g,没药30g,透骨草60g,伸…  相似文献   

8.
跟下痛是跟痛症的一种 ,包括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 ,跟骨下脂肪炎。症状是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方疼痛 ,尤其在晨起或休息后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 ,走一段路程后疼痛反而减轻。我院自 1 998年以来采用中药薰洗方法治疗跟下痛 6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发病年龄在 3 0~ 60岁 ,男女比例约为 1∶2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1个月 ,其中跖腱起点筋膜炎 ,跟下滑囊炎与跟骨下脂肪炎之比约为 2∶1∶3。X线片示跟骨结节处见骨刺生长或骨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  伸筋草、透骨草、木瓜各 2 0g,牛膝、秦艽各 1 5 g,麻黄…  相似文献   

9.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30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9年至今,采用中药薰洗疗法治疗跟痛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45.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20天,平均7个月。病因分型:足跟脂肪垫炎18例,跖筋膜炎4例,跟骨骨刺8例。临床表现跟骨跖面疼痛,肿胀有压痛,有时可能触及跟下滑囊,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跟下足心痛,足底有胀裂感,压痛点局限于跟骨大结节的跖筋膜、肌肉附着部特别是其内侧。2治疗方法中药薰洗方组成:伸筋草20g,桃仁12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丹参18g,制川乌9g,制草乌9g,细辛…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骨面疼痛的总称 ,它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 ,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笔者应用中药沙袋热敷治疗跟痛症 60例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 ,男 3 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0岁~ 68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跟痛症患者 81例 ,计 10 5足 ,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跟骨跖面行走痛 ;足跟跖面压痛 ;跟部跖侧皮肤无红肿 ,皮温略高 ;X线检查 :有时见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纳入病例标准和排除病例标准均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 研究对象 :所治病例均为经随访的门诊病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6± 6 .6岁 ;共 6 0足。对照组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5 2 .3±5 .7岁 ;共 45足。…  相似文献   

12.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局部注射药物 ,小针刀松筋、减压 ,内服外用中草药综合治疗 16 0例跟痛症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6 0例 (均为门诊得到随访患者 ) ,男 90例 ,女70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35岁 ,平均 53岁 ;左足 86例 ,右足 54例 ,双足 2 0例 ;病史最长 6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1年 3个月 ;全部跟痛症病例皆有起步足跟底部痛特点 ,其中 30例 4 0足有休息痛 ;150例 170个跟骨 X片有跟骨骨刺表现。2 治疗方法2 .1 局封 小针刀松解减压术 :患者侧卧位 (患侧在上 )或俯卧位 ,术者带无菌手套 ,跟底部消毒 ,…  相似文献   

14.
中药熏洗与痛点封闭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擎国 《河南中医》2003,23(3):28-29
跟痛症乃临床较为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 ,其疗效各有千秋。自 1993年以来 ,笔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及患者的意愿分别采用中药熏洗和痛点封闭及两法相互配合应用治疗跟痛症 87例 ,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7例中 ,男 34例 ,女 5 3例 ;年龄 13~ 73岁 ;发病时间 10d~ 6a ,平均 1.5a ;单足 71例 (左足 31例 ,右足 4 0例 ) ,双足 16例 ,共 10 3足。急性发病者 19例 ,慢性发病者 6 8例。根据发病、症状、体征及X线等检查 ,本组患者中 ,属跟骨骨刺型者 2 3例 ,跟骨高压型者 12例 ,脂肪垫萎缩型者 11例 ,足跟滑囊炎型…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 ,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 ,始见于清·刘恒端《经历杂论·诸痛论》中。患者足跟不敢着地 ,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病因较复杂 ,但一般认为跟骨骨刺和跖筋膜炎[1] 或跟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2~ 4 ] 是其主要发病原因。本病发病率较高 ,症状反复 ,缠绵难愈 ,故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总结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概述如下。1 推拿方法跟痛症主要由跟骨骨刺或跖筋膜炎所致〔1〕。推拿术可以起到提高痛阈 ,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间,应用中药鞋垫疗法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足跟痛单侧30例,双侧7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1岁;病程8个月~3a,平均1.6a;跟骨X线片显示有骨刺者29例,无骨刺者8例;全部病例跟骨前内侧均有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7.
跟痛症机理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体型肥胖妇女尤为多见,可由跟骨底面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引起。急性者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足跟着地过猛,都可发生;慢性者可由于跟部筋骨失养,遭受长期牵拉刺激而引起足跟慢性疼痛,也有因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发生足跟痛者。跟痛症并非疾病名称,而是一种症状。引起足跟痛的病因有多种,跖腱膜劳损、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均能引起本症。本文主要介绍因跖腱膜劳损及跟骨骨刺所引起的跟痛症。1 跖腱膜劳损1-1 发病…  相似文献   

18.
跟骨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治疗方法颇多。1994-02~1999-02,我们采用中草药制成活血止痛垫治疗跟骨痛1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44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4例中,男63例,女1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0.75±6.82)岁;单侧足跟痛135例,双侧足跟痛49例;病程<1个月2例,1个月~1年64例,1~2年86例,2~3年28例,>3年4例;跟骨滑囊炎34例,跟骨骨刺87例,跟骨脂肪垫炎20例,原因不明者43例。对照组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9.63±7.10)岁;单侧足跟…  相似文献   

19.
筋骨痛消丸外用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自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筋骨痛消丸外用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3 6例 ,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3 6例 ,男 16例 ,女 2 0例。年龄 2 5~ 69岁 ,平均 3 6岁。摄X线片有跟骨骨刺者 12例。余 2 4例未见明显异常。 3 6例病人均为经多次治疗未愈或愈后又复发者。  治疗方法 将筋骨痛消丸 2小袋碾碎后以白醋润湿制成皮膏敷于足跟 ,然后做热蒸气浴 (注意勿汤伤 ) ,每日 2次 ,每次3 0分钟 ,10天为 1个疗程。一般 2个疗程即可治愈。  治疗结果 本组 3 6例 ,治疗时间最长 3 0天 ,最短 10天 ,平均 2 0天。结果局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中药熏洗加手法按摩治疗跟痛症 1 0 8例 ,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 0 8例中男 33例 ,女 75例 ;年龄 1 8~ 85岁 ;病程 2个月~ 2 7年 ;单足跟痛 58人 ,左足 2 8例 ,右足 30例 ,双足跟痛 41人 ,共1 4 0足 ;拍片有跟骨刺的 62人 95足。临床表现 :(1 )无外伤史少数病人有灼性痛 ,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一般起病缓慢 ,逐渐加重 ;(2 )早晨下床或久坐起立时足跟不敢着地 ,缓慢跛行后好转 ,负重疼痛加重 ;(3)局部无红肿 ,在足跟底或跟骨结节有一局限性压痛点 ;(4)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5) X光片提示骨刺可有可无。2 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