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中颇为常见。我院以往多以徒手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或外展架固定。如骨折线从前上方向后下行走,且骨折远端向前移位,向前成角的骨折,称后伸型。此类骨折固定不牢靠,整复后骨折往往容易发生再移位或严重向前成角,如以切开整复内固定,虽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但往往影响部份肩关节功能。1982~1983年,我们采取徒手整复闭合打克氏针固定,能达到维持良好的对位及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爪形手畸形或后遗肘内翻畸形,运用小夹板固定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色,小儿骨折后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减少手术损伤,节约费用。但骨折整复固定后能否维持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除与医者的整复手  相似文献   

3.
周学龙 《中医正骨》2003,15(7):15-16
为观察股骨干骨折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措施对骨折断端对位状况的影响,采用JH-I型手提式X线机观察62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在:①牵引、手法整复、夹板加垫固定后;②牵引、夹板加垫固定后;③做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时;④改变牵引体位过程中;⑤改变加垫位置及加垫大小等5种处理方式下,骨折端的位置变化。结果显示,经手法整复或未整复的骨折端在夹板加垫固定后,改变牵引体位,加垫部位和加垫大小以及作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时,均有断端对位状况的改变。表明综合地把握好手法整复、夹板加垫固定以及加垫部位和压垫大小,选择适宜的牵引体位和适时指导伤肢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肘身后位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加压固定治疗肱骨内上髁移位骨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邱红明张俊忠肱骨内上髁移位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为首先治疗方法。临床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使骨折块维持良好的解剖对位,骨折往往在变位下骨性或纤维性连接,可后...  相似文献   

5.
运用手法整复治疗7例肱骨外髁翻转错位骨折,利用前臂伸肌总腱收缩力量纠正翻转错位骨块,术后达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者4例,对位满意者2例,差者1例。结果表明,利用筋肉的牵拉力把翻转错位骨块再翻转过来使之复位,手法是关键。本组6例整复对位后小夹板超肘外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用舒筋活络中草药外洗2周而愈  相似文献   

6.
梁渭波 《新中医》1998,30(4):21-23
运用手法整复治疗7例肱骨外髁翻转错位骨折,利用前臂伸肌总腱收缩力量纠正翻转错位骨块,术后达解剖或近解剖对位者4例,对位满意者2例,差者1例,结果表明,利用筋肉的牵拉力把翻转错位骨块再翻过来使之复位,手法是关键,本组6例整复对位后小夹板超肘外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用舒筋活络中草药外洗2周而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肱骨干骨折随机分为手法整复、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 (治疗组 )和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固定 (对照组 )各 36例 ,对两组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三角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便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柯雷氏(Colles)骨折是骨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绝大部分的患者经手法整复结合有效的固定,骨折均能达到符合临床要求的对位对线标准。尽管如此,部分患者在中后期的功能恢复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腕关节的疼痛肿胀难以消退及该关节远端部位的屈伸受限、肌力下降。笔者在临床中对新鲜的柯雷氏骨折手法整复固定后施予理筋手法,经长期临床观察肯定了理筋手法在整复柯雷氏骨折后对腕关节功能的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正骨疗法。方法:运用传统手法整复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00例的疗效。结果:采用中医传统手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可避免手术内固定时骨膜及软组织创伤,加上中药内服,外敷接骨药物,功能锻炼等一系例方法,取得对位好愈合快,遗后症少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宏  吕刚 《河北中医》2010,32(2):237-238
Barton骨折是指桡骨远端涉及桡骨关节面的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53%,占桡骨远端骨折的0.7%~10.7%。Barton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骨折极不稳定,虽然可以通过手法整复达到满意复位,但较难维持骨折块的良好对位。2004—05—2008—05,我们应用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夹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32例,并与手法整复配合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折的手法整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很多骨折在外伤早期得到了及时、正确的处理。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或者伴有多发伤、复合伤,骨折在早期失去了最佳的整复时机,或者由于骨折的不稳定、早期整复的失败、不合理的外固定等原因,使骨折的移位、畸形依然存在。而这种骨折的移位、畸形的存在,如果不能达到功能对位要求,将对患肢造成功能影响,在临床一般都会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固定术。然而手术开放复位固定术,除了有诸多的并发症外,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自2000年7月~2005年7月,作者运用骨折的二期补救复位固定术治疗该类骨折2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长筒丝织袜屈肘固定治疗肱骨踝上伸展型骨折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233607)李今朝肱骨髁上伸展型骨折,是儿童的常见性损伤,治疗上整复较易,但固定困难。传统的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过紧常引起肿胀加重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而继发感染;过松则难以维持对位而导致肘关...  相似文献   

13.
姜亚平 《中医正骨》1999,11(4):10-10
肱骨外科颈骨折好发于中老年,青少年患者相对较少,但移位多较严重,传统整复手法常难以获得理想对位。1989~1997年,作者采用高举过顶牵引下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青少年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  相似文献   

14.
妥善的整复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恢复正常的功能是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早期功能锻炼是极其必要的,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不影响骨折对位和愈合的条件下,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开展功能性活动。我所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少数做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磊  梁冰  董益生 《中医正骨》2007,19(4):62-62
指骨骨折临床常见,治疗上大多数不难做到准确复位,但如何有效地控制整复后骨折的对位对线有一定困难。自2004年5月~21305年9月,作者应用闭合复位高分子指夹板外固定治疗指骨骨折3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中约1/4累及关节面。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3%。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单纯手法整复、外固定不能达到关节面的良好对位和稳定的固定,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卡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提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对这种骨折的治疗以中医为主,西医为附,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陈武 《福建中医药》2012,43(4):28-28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方法. 方法 自行设计特制外翻弹性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7例,治疗时间25~40 d,平均30 d. 结果 术后经X片确认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解剖及近解剖对位对线24例,均临床愈合. 结论 特制外翻弹性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尺桡骨双骨折是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 ,骨折后常出现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 ,故整复较难。西医多主张手术切开整复并内固定 ,中医则以闭合手法整复 ,外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主要是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其复位要求较高 ,要求解剖或近解剖对位 ,若对位不良 ,有成角和旋转畸形 ,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回旋捺正手法配合三期辨证分治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4 9例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4 9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者 12岁 ,最大者 6 2岁 ,平均 39岁 ;发病部位左侧 19例 ,右侧 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外髁I度骨折或移位型骨折经手法整复后对位对线好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手法整复后采用屈肘位外固定,B组手法整复后采用伸肘位外固定,观察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A组优占52%,B组优占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月,A组优占98%,B组优占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疗效优于伸肘位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