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特发矮小症(ISS)儿童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矮小症儿童2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38例ISS患儿纳入ISS组,余下92例非ISS矮小症儿童纳入非ISS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精氨酸激发试验及可乐定激发试验检测其血清GH水平,并分析三组IGF-1、微量元素(钙镁锌、维生素D)水平、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瘦素(Leptin)、骨钙素(Ost)],分析ISS儿童GH、IGF-1水平与微量元素水平、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S组可乐定、精氨酸激发试验阳性率高于非ISS组(P<0.05);ISS组、非ISS组血清GH、IGF-1、钙、镁、锌及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ISS组血清GH、IGF-1、钙及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ISS组(P<0.05);ISS组、非ISS组的身高、体重、BMI及血清Os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ISS组的身高、体重及血清Leptin、Ost水平也低于非ISS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ISS儿童血清GH、IGF-1水平与血清钙、锌、维生素D、BMI、Ost呈正相关,与Leptin呈负相关(P<0.05),而矮小症儿童血清GH、IGF-1水平与血清钙、镁、维生素D、BMI呈正相关,与Leptin呈负相关(P<0.05)。结论ISS儿童血清GH、IGF-1水平普遍偏低,且其钙镁锌等微量元素明显不足,可通过GH/IGF-1轴、微量元素对其进行诊断,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李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5):911-912
目的:研究维生素D钙咀嚼片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rhGH)和研究组(维生素D钙咀嚼片+皮下注射rhGH),各36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发育指标、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骨代谢指标(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Serum procollagen type I,PICP)、血清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Serum total bone 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lengthening peptide,Total—PINP)、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相关发育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生长速度、身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F-1、IGFBP-3、PICP高于对照组,Total—PIN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钙咀嚼片联合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临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矮身材患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1年期间IGF-1/IGFBP-3摩尔比值变化,为其评价rhGH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随访1年且临床资料完整的67例矮身材患儿[小于胎龄儿(SGA)12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8例和特发性矮身材(ISS)37例]。分别于初始治疗(治疗0月),治疗3、6、9、12月,记录3组患儿身高、体重、rhGH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同时测定IGF-1水平、IGFBP-3水平,并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值。同时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0~13岁正常健康体检儿童(247名)作为对照人群,收集临床资料,测定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值。结果 矮身材患儿的IGF-1/IGFBP-3摩尔比值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843,P<0.001);IGF-1/IGFBP-3摩尔比值SDS与IGF-1SDS水平呈正相关(r=0.773,P<0.001);rhGH治疗1年期间,SGA、GHD及ISS患儿的IGF-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urner综合征(TS)患儿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Ex3多态性以及影响重组生长激素(rhGH)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来我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明确诊断为TS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记录所有儿童临床资料,PCR检测2组儿童 GHR Ex3基因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法计算各基因型的理论值。TS儿童给予rhGH治疗1年以上并根据基因型分为3组,治疗后第3、6、12个月观察不同基因型儿童生长速率和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的变化;Person分析影响rhGH治疗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健康组与TS组儿童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儿童身高、体重、生长速率、IGF-1及IGFBP-3明显高于TS组(P0.05)。健康组与TS组fl/f1GHR、fl/d3-GHR及d3/d3-GHR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组儿童间3种基因型频率差异以及f1、d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基因型TS患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高、身高、体重、父亲身高、母亲身高、实际年龄、骨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3组中患儿生长速率和Ht-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3组患儿生长速率和Ht-SDS均明显升高(P0.05),且d3/d3GHR组患儿变化更为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初始治疗年龄与△Ht-SDS明显负相关,初始IGF-1和IGFBP6水平、GHR Ex3基因多态性、初始治疗年龄、初始生长速率、治疗时间与△Ht-SDS明显正相关;出生身长和体重、治疗前身高和体重、遗传靶身高、骨龄与△Ht-SD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GHR Ex3基因多态性与TS发病有关,也是影响rhGH治疗的因素。rhGH疗效还受IGF-1、IGFBP6影响,且越早治疗、治疗前生长速率越大、疗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16例IS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剂量rhGH将116例患儿分为A组(rhGH剂量0.1 U?(kg?d)-1)与B组(rhGH剂量为0.2 U?(kg?d)-1).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并计算生长速度(Growth velocity,GV)、骨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及IGF-1、IGFBP-3、OC、25(OH)D、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T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B组增高/降低程度明显优于A组;且B组治疗后GV、骨龄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高剂量rhGH治疗ISS患儿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促进患儿生长,改善患儿骨代谢,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儿童VDR基因(rs2239185、rs7975232、rs2525046、rs2228570)和GSDMB基因(rs230548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哮喘的易感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58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15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运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芯片微列阵技术对两组对象VDR和GSDMB基因的多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上述各位点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筛选湖北地区儿童哮喘易感SNP位点。结果: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GG、AG、AA 3种基因型频率在哮喘组中分别为64.56%、4.43%、31.0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1.28%、8.97%、39.74%,两组间G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的等位基因G、A在哮喘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06%、19.94%,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15%、28.85%,两组间的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不同基因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及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分泌型rhGH,剂量:GHD患儿0.1 U/(kg·d),ISS患儿0.15 U/(kg·d),每日1次,于晚上睡觉前30min皮下注射.结果 GHD组及ISS组经9个月治疗后身高增长率分别为11.6cm/a和8.5cm/a.结论 rhGH对GHD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对ISS患儿治疗有效,但需rhGH治疗剂量大,且效果与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绿素还原酶A(BLVRA)rs699512与肝细胞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HB)中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保定市儿童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生儿不明原因HB患儿106例作为H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6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BLVRArs699512、SLCO1B1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对比不同基因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两者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HB易感性的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 BLVRA rs699512、SLCO1B1 rs4149015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具有人群代表性;HB组与健康组BLVRA rs699512、SLCO1B1 rs4149015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组BLVRA rs699512位点、SLCO1B1 rs4149015位点携带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健康组(P<0.05);HB组BLVRA rs699512位点基因型AA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表达情况,并探讨IL-17A基因15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特征与深圳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易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为哮喘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名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SLI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IL-17A基因152G/A位点SNP多态性,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儿童血清中IL-17水平为3198.54±241.9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982.74±69.3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54,P0.05)。男性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水平为3067.29±219.63ng/L,略低于女性哮喘患儿的3385.76±256.08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75,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中IL-17A基因152G/A位点AA基因型检出率为2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5,P0.05);哮喘组患儿A等位基因频率为50.63%,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3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24,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IL-17A基因152G/A位点分布呈多态性,其中AA基因型检出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可能是深圳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 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IGFBP-3)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的价值.方法:①对64例身材矮小患儿用精氨酸激发试验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检测其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两项药物激发试验GH峰值均<10ng/ml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GHD组,40例),其中有一项激发试验GH峰值>10ng/ml,即可确实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 ISS组,23例).选取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②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结果:①血清IGF-Ⅰ水平,GHD组为(80.35±32.46)ng/ml,ISS组为(123.26±62.13)ng/ml,正常对照组为(362.20±78.21)ng/ml;血清IGFBP-3水平,GHD组为(2.67±1.32)ng/ml,ISS组为(3.62±1.524)ng/ml,正常对照组(6.39±1.06)ng/ml.②GHD组和ISS组患儿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GHD组比ISS组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按正常对照组x-2s作为临界值诊断GHD,IGF-Ⅰ的阳性率为95%; IGFBP-3的阳性率为92.5%;IGF-Ⅰ、IGFBP-3水平同时评价时,阳性率为87.50%.结论:IGF-Ⅰ、IGFBP-3检测可用于诊断身材矮小儿童的生长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11.
血清IGF-1和IGFBP-3在矮小症患儿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矮小症患儿诊断中的价值.对青春发育前矮小症患儿9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48名,用精氨酸激发试验和胰岛素低血糖激发试验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并根据患儿GH峰值分为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组,20例)、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PGHD组,38例)、特发性矮小(ISS组,34例).采用CLIA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对CGHD组、PGHD组、ISS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除PGHD组和ISS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结果显示血清IGF-1和IGFBP-3检测对矮小症患儿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确诊CGHD有价值的指标,但对于PGHD和ISS患儿则需结合GH激发试验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基因rs721917位点T/C多态性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深圳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8月来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R患儿165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两组SP-D基因rs721917位点T/C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SP-D基因rs721917位点多态性均检出TT,TC和CC 3种基因型,经Hardy-Weiberg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6218,P0.05),具有样本代表性;实验组患者血清中总IgE(1oge)水平为5.36±0.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62,P0.05);实验组患者SP-D基因rs721917位点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70%和5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7%和3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703~3.1546,P0.05);不同性别AR患者SP-D基因rs721917位点TT,TC,CC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1~1.0624,P0.05);TT,TC及CC基因型AR患者血清中总IgE(1og_e)分别为5.01±0.85,5.27±0.90及5.54±1.02,各基因型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02~0.5615,P0.05)。结论 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但SP-D基因rs721917位点不同基因型AR患者间无差异,同时SP-D基因rs721917位点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可能是深圳地区AR发病的危险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RA和10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TNF-α基因的SNP点rs1800629(-308 A/G)、rs361525(-238 A/G)、rs1799724(-850 C/T)和rs1800610(+489 C/T)进行基因分型,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TNF-α多态性位点rs1799724、rs1800610和rs361525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rs1800629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TNF-αrs1800629 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以提高RA的发病风险性。结论:NF-α基因SNP位点rs1800629可能与北方汉族人RA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内皮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提取107例CAD患者和13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DNA,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ecNOS基因的2个标签SNP(tag SNP)rs7830和rs3918188.结果发现CAD组rs7830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rs3918188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2个SNP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CA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单倍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ecNOS基因 rs7830多态性变异及由rs7830和rs3918188构建的CA、AA单倍型是CAD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引起的脊柱侧凸,其遗传病因学假说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 目的:通过候选基因LMX1A上关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查,探索LMX1A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 方法:入选127例中国汉族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另选取外伤、感染、炎症性疾病等患者127例为对照组。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应用Haploview 4.1软件选取LMX1A的标签和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 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 结果与结论:共筛选6个位点:SNP1(rs1819768)、SNP2(rs12023709)、SNP3(rs16841013)、SNP4(rs4656435)和SNP5(rs4657412)和SNP6(rs4657411),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基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中发现阳性位点SNP1和SNP2,单位点分析显示两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6和P=0.026),在进一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最符合Ressessive(OR=0.38;95%CI=0.15~0.94,P=0.029,AIC=354.9)遗传模型;SNP1、SNP2、SNP3和SNP6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SNP4和SNP5也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但单倍体型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进一步与先天性脊柱侧凸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发现SNP1基因型AC型、SNP2基因型AG型、SNP3基因型CT型与有椎体形成障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易感性升高有关。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LMX1A基因可能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相关,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α2-Heremans-Schmid糖蛋白(α2-Heremans-Schmid glycoprotein,AHS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其血清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参与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方法 对AHSG基因进行重测序,构建连锁不平衡模式,选择标签SNP在192名北京汉族和424名广州汉族个体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应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检测不同等位基因的转录活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北京地区192名个体血清中AHSG的浓度.结果 AHSG重测序共检出8个SNP,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广州和北京地区人群的连锁不平衡模式不同,但选择的标签SNP和具有潜在功能的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AHSG基因启动子区-799A等位基因比-799T等位基因的转录活性高;多态性位点rs2248690、rs4917和rs4918与血清中AHSG的含量存在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rs2248690与AHSG含量存在相关性.结论 位于AHSG基因启动子区的rs2248690位点与其血清中含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CR1基因3个SNP位点(rs11118167C/T、rs2274567G/A、rs4844600G/A)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CR1表达水平、2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于CR1水平差异、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及其与骨关节结核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2组rs4844600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骨关节结核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262倍(95%CI:1.275~4.013),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565倍(95%CI:1.058~2.314)。rs11118167C/T、rs2274567G/A这2个SNP位点与骨关节结核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CR1的平均荧光前强度为50.87±14.526,高于骨关节结核组的38.95±1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9,P0.001)。骨关节结核组中,CR1基因rs11118167 C/T、rs2274567 G/A和rs4844600 G/A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CR1水平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中,rs11118167 C/T位点CC、CT基因型携带者的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rs2274567G/A位点GG、GA基因型携带者的CR1水平低于AA基因型者(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与骨关节结核发病相关,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与骨关节结核患者CR1水平低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81基因家族rs16927589、rs77418916和rs810840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缺血性脑卒中(IS)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比较对照组与IS组中miR-181基因家族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与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为IS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方法 使用SNaPshot技术对349例IS患者和372例对照组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并用DNA测序法加以验证;使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对照组和IS组血脂水平;用ABI7500 Real-time PCR仪检测对照组和IS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81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 结果 关于rs8108402位点有CC、CT、TT 3种基因型,对照组和IS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对比发现,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的携带人群患IS的风险性明显增高,TT基因型携带者患IS风险降低[CC vs CT:优势比(OR)=1.56,95%置信区间(CI),1.11~2.18, P<0.05; CC vs TT: OR=0.25,95%CI, 0.10~0.62, P<0.01],等位基因分析未发现相关性;rs16927589位点检测出TT、CT、CC 3种基因型,rs77418916位点有AA、AT、TT 3种基因型,对照组与IS组对比,未发现相关性。对rs8108402位点分层分析表明,携带CC基因型的IS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携带CT基因型的IS患者高(P<0.05),rs810840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IS的临床表现有相关性。IS组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81a、miR-181b和miR-181c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181d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对阳性位点rs8108402位点多态性与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rs8108402位点多态性与基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 MiR-181c基因rs8108402位点CT和TT基因型可增加IS患病风险,CTC单倍型可增加IS患病风险。MiR-181c基因rs8108402位点多态性与LDL-C的高低有相关性,携带CC基因型的IS患者,其LDL-C水平较携带CT基因型患者高。MiR-181基因家族在正常对照组和IS组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miR-181基因家族可能是IS的潜在的预测靶标和治疗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rhGH治疗前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录联合激活因子(TAZ)水平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儿童120例,收集整理其基本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血清BMP-2、TAZ水平均值设置为基础值,接受rhGH治疗1个月(30d)后血清BMP-2、TAZ水平升高至基础值30%以上为敏感组(n=81),其他设置为非敏感组(n=39)。ELISA法测试患儿血清BMP-2、TAZ水平,并检测计算患儿生长发育指标、骨代谢指标、甲状腺指标、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敏感组rhGH治疗1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BMP-2、TAZ、GV、PAH、BAP、PI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随时间变化显著增加(P<0.05);β-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P<0.05)。敏感组与不敏感组治疗前后TSH、FT3、FT4、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1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敏感组血清BMP-2、TAZ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有数据表明GATA3-IL-13 基因参与哮喘病的生物学理论是可信的。本研究目标是调查哮喘患者中GATA3-IL13 通路基因的多态性与IL-13 水平的关系,评估在新疆人口中GATA3-IL-13 基因多态性与IL-13 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79 例哮喘患者和277 例对照组(健康人)通过MassARRAY SNP 分型系统进行分析,通过ELISA 法检测IL-13 的水平,运SPSS22.0 和Graph Pad Prism 6.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哮喘组IL-13 水平中(rs2066960 AA),GATA3(rs3781093 CC)基因型与CC (rs2066960)、TT (rs3781093)相比具有增加患病的风险(P<0.05)。同样的,IL-13(rs2066960) C-A 等位基因具有增加哮喘患病的风险(P<0.05)。而rs3781093 C-T 等位基因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哮喘组GATA3(rs3781093)风险性位点发现与哮喘病相关,rs2066960 等位基因的C-A 突变与血清中IL-13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