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类由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起并加速免疫-肠道-微生态轴紊乱的遗传相关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生物制剂是治疗IBD及其肠外表现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多提示生物制剂能够为患者带来益处,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性皮肤病变、关节病变、眼部疾病、肺部病变等表现或病变在临床实践中容易被忽略,进而延误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通过总结当前生物制剂应用出现的矛盾性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早期辨别这一临床表现,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王英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29-2633
近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等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方面的应用逐年增多,但由于其安全性较低且继发性失应答率较高等,临床应用受限。随着新型生物制剂不断涌现,IBD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时代,而新型生物制剂有可能成为IBD药物治疗的主体。本文就新型生物制剂抗黏附分子制剂、抗白介素12/23因子制剂及JAK抑制剂在IBD中的应用现状、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新型生物制剂在IBD患者中的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近10年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观察IBD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肠外表现。方法:利用富士88型电子肠镜对本院住院患者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症状的患者行肠镜检查,内镜活检取标本。结果:80例明确诊断的IBD患者并发症和肠外表现占10%、15%、6.25%,患者因并发症或肠外表现就诊。结论:IBD临床表现多样,短期确诊困难,应通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普及肠镜检查,以提高对IBD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吴榕  王英德  毛靖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5):1853-186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明确其是一种在胃肠道表现出异常免疫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内的药物治疗已成为IBD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干预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而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IBD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较差及相关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其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被削弱,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升高。本文主要分析了IBD并发常见机会性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有效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Sweet综合征(SS)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可能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肠外表现。全球范围有关IBD的SS已报道有35例。本文报道了首例严重复发性SS合并阿米巴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同时合并多种其他肠外表现的病例。方法:病程中监测血清Y KL-40、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和简易临床结肠炎活动指数(SSCAI)。阿米巴感染的诊断通过对多次乙状结肠镜刮取标本的湿性涂片活检,在直接显微镜下观察来完成。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和SS,合并的肠外表现有关节病、虹膜睫状体炎和结节性红斑。在两个不同时…  相似文献   

6.
赵新  王英德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52-3357
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深入研究,各种生物制剂不断涌现,IBD治疗进入新时代。乌司奴单抗是一种抗白介素(IL)-12/23的新型生物制剂,为传统药物治疗或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失败的克罗恩病(CD)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就乌司奴单抗治疗CD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失应答及治疗调整做一综述,发现乌司奴单抗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势,但目前其仍存在着临床应用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及随访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多种肠外并发症,血液系统疾病为其重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IBD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发生在肠道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制剂用于IBD的治疗,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疾病本身的并发症或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的预防,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住院率和外科手术率.这也是生物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就IBD的生物药物治疗现状和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治疗上缺乏特异有效药物.由于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IBD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都是西药,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多,使得IBD的治疗成为一个困扰临床医生的棘手难题.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成为IBD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87-192
骨质疏松症(OP)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肠外并发症,因其较低的筛查率和隐匿的临床症状而常被人所忽视。据报道,IBD 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较高,对其疾病的转归、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IBD 相关骨质疏松在病因、诊断与治疗上均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IBD 相关骨质疏松的常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希望以此提高对此病的认知与重视,并为临床工作者对其做出相应的诊治与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炎症性肠病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两种疾病间内在联系.方法 对我院1985-2006年炎症性肠病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我院炎症性肠病合并MDS患者中以克罗恩病为主,占77%(7/9).我院患者MDS多先发与IBD,IBD发病年龄为(38.7±10.4)岁,MDS发病年龄为(38.3±9.7)岁.经过治疗后部分IBD可获得缓解,但对于MDS的病情无明显影响.国外报道多以IBD首发多见,以克罗恩病多见,IBD平均发病年龄(57.62±17.58)岁,MDS平均发病年龄为(63.46±15.51)岁.国外病例发现存在染色体异常患者18例,无染色体异常者23例,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患者无论是MDS或是IBD的发病年龄均较无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为大,有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两病发病间隔时间明显短于无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结论 两病伴发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疾病单发时的高发年龄有明显不同,提示两种疾病间存在关联及相互作用.两病伴发的机制考虑与免疫异常、染色体异常相关.治疗上针对IBD的治疗一般可以控制IBD的病情,但对于MDS的病情未见明确影响.骨髓移植可能作为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 VT)很少见,但却是潜在的致死性临床并发症。M VT可能导致小肠缺血或梗死和(或)门脉高压的发生。已有文献描述炎症性肠病(IBD)和M V T之间的相关性,但仍没有将IBD中可能引起该并发症的临床因素特征化。由于患者常常表现出非特异的腹部不适,IBD伴发的M V T很难诊断,可能因此延误诊断和早期治疗。本文报道了本中心545例IBD患者中6例发生M V T,描述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潜在致病因素及预后。6例患者中有5例通过腹部CT得到确诊。被认为与M VT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潜在的高凝状态、低灌注状态、难以…  相似文献   

13.
李家群 《医学综述》2013,19(18):3330-3332
炎症性肠病(IBD)可以使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其中之一,其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能量消耗及丢失增加等,其可造成IBD病情持续不缓解甚至恶化,因此在IBD的治疗中营养支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外的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营养支持可诱导IBD病情缓解、促进病变肠道组织修复,使病情保持在较长的稳定状态,其与药物及手术一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该文就目前肠内营养治疗及肠外营养治疗在IBD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郑家驹 《苏州医学》2006,29(2):115-118
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仅就国外文献中治疗IBD传统使用的药物与新发展的生物制剂随机临床试验的成果与具有总结性的新观点进行复习,以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部分患者具有肠外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BD合并PBC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IBD合并肝硬化的中年女性,行肝移植后病理学确诊为PBC。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在成人和儿童日趋上升,可以引起严重的肠外并发症.对于CD缓解的维持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目标,在20世纪初生物制剂就被应用于CD的治疗,尽管这些药物截止到目前仍具有一定的疗效争议,但通过多年的研究证实药物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及CD伴随的一些肠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文章总结了在生物疗法中与...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其代表性疾病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IBD传统治疗的效果不十分理想,随着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单抗(infliximab,IFX)为代表的生物制剂应用于IBD的临床治疗,黏膜愈合被提出作为IBD维持缓解、预测复发的重要因子,且与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率、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等相关。本文从以上几方面综述了黏膜愈合在IBD中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2例IBD合并血栓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纳入同期住院的84例未出现血栓的IBD患者为对照组。观察IBD合并血栓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D合并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D-二聚体、PLT与CRP水平升高是IBD合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在42例IBD合并血栓患者中,静脉血栓18例(42.9%),动脉血栓20例(47.6%)。静脉血栓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占38.1%(16例)。动脉血栓主要包括脑梗死,占38.1%(16例)。治疗血栓的方式为抗凝药物、紧急手术复通及保守治疗,分别占28.6%、11.9%、59.5%。结论 D-二聚体、PLT或CRP水平升高的IBD患者易并发血栓。IBD患者并发血栓的部位较多,类型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脑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即时评估IBD患者对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应答是否良好是治疗策略的关键环节。部分患者因治疗应答不良可致治疗失败,治疗失败后若未能即时更改治疗策略,可导致疾病缓解后复发或者疾病持续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预后不良。虽然目前公认的血清药物谷浓度和抗抗体是评估IBD患者治疗应答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仅凭这两项指标无法早期预测治疗应答效果。近期研究表明应用炎症性标志物可以及时预测IBD患者对抗TNF-α生物制剂的治疗应答,为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本文拟从常规治疗应答监测、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挽救治疗应答监测、治疗失败风险监测3个方面,就炎症性标志物预测IBD患者对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应答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炎性肠病不仅是一种特发的肠道慢性和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也是一种多系统相关性疾病。与一般人群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合并胰腺病变的发生率更高。胰腺受累可能与IBD自身及治疗药物使用均有一定的关系。文章对炎性肠病合并胰腺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