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导师跟诊及研究临床案例,将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思路、临床选穴规律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病痹症”范畴,孙志教授根据30余年临床经验概括其病机为“胃强脾弱、营卫不和、脉络痹阻”,认为治疗本病应标本兼顾。泻胃补脾针法以通腑泄热、健脾益气,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配合毫火针“温通”之力,以激发体内阳气,驱除阴寒,调和营卫,并增强经络对气血的营运与推动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论: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具有指导意义,其治疗思路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口疮,有在舌尖、舌边、舌根之不同,位于唇、颊、齿龈,以胃(脾)火为主,但“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龈为胃之络”、“舌边为肝胆所主”亦当为鉴。在临床上以火与热为多,实火有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肝胆火盛之不同,虚火为阴虚火旺。一般而言,前泻其火,后泻其热。  相似文献   

3.
目的:火郁,是指阳气郁遏不达所导致的一类特殊火热病理现象。本文通过火郁证对抑郁障碍伴失眠的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分析得出,初步探讨从"火郁"论治抑郁障碍伴失眠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火郁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治疗的因势利导。而抑郁障碍伴失眠多由情志变化引起,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初则气机郁结,若日久则可见气郁化火,更甚者气滞血瘀。故纵观病机,无非气血失衡,从心、肝入手,舒畅气机,即为"火郁发之"。火郁的治疗,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常见的几种治法为疏肝泻火、清心泻火、升散阴火、化瘀逐热和涤痰泻火。升降散其辨证运用的关键是气机失调,只要是气机失调,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结果:临床上抑郁障碍伴失眠多为内伤火郁,"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为其核心治法。火郁的治法,宜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其外达。气机失调者,无论虚实寒热,都可以运用升降散加减来调节脏腑气机,因此,升降散为火郁证的主方之一。结论:抑郁障碍伴失眠者,"火郁发之"为其核心治法。升降散为其主方。  相似文献   

4.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但长期服用安眠药会给患者带来诸如依赖性、成瘾性,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不良后果。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祖国医学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心肾不交证等证型。顽固性失眠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居多,多因久病血虚、年迈体虚以及素体阴虚导致的心肾失交所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笔者运用交通心肾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性多郁,宜泻而不宜补;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内寓相火,极易变动,亦寒亦热,难事捉摸,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临床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柴胡为治疗肝病要药。自清代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家以“柴胡劫肝阴”而不用,以至后世医家产生诸多疑义。对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1 劫肝阴论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多发病,西医治疗以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为主。中医药治疗有其优势,胥京生主任基于多年临床经验,强调"肝血为妇人经血之本",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疏肝安坤、养肝滋肾,柔肝健脾,柔肝泻心、暖肝化瘀等法治之,临床效果确切。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清上镇下针法联合龙胆泻肝汤对肝胆火盛证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肝胆火盛证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上镇下针法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上镇下针法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证突发性耳聋能有效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有不少医家将交泰丸作为肾阳虚心火上炎证的主方,代表如《实用方剂学》中言:“失眠一证,多由于心火上亢。而心火上亢……也可因肾阳衰弱所致……属于火不归源”又言:“失眠方中常用黄连泻心火……配以肉桂,是温其。肾阳,引火归源”。它认为肾阳虚心火上炎证之失眠心悸以《韩氏医通》之交泰丸为其主方。多年以来,肾阳虚心火上炎证因被认为与交泰丸存在方证对应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袁梦石根据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经验,从病机层面把原发性失眠分为虚实两方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属于实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属于虚证;临床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涤痰醒神汤、归脾汤等.该文通过整理袁梦石临床相关病例,分类总结其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常见,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临床常见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状,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因、病机以肝之阴阳失调为多见,治疗上当以平肝潜阳为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切断因实致虚、因虚致实的病理环节,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方能体现出中医学的特长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其发病与湿热疫毒,肝郁气滞有关。邪滞于肝,累及脾肾,伤及气血,易形成本虚标实之候,以致缠绵难愈。初则宜治肝实脾,截断传变;迁延日久,法当滋养肝肾,缓图其功。笔者结合二十余载临床所得,对其辨治探析如下:一、治肝实脾截断传变“乙肝”虽病变在肝,然病机转化,临床  相似文献   

12.
失眠虽然以心为主脏,但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从心论治失眠,首先要分虚实,虚证中尤以心之阴血不足最为常见,实证中以肝郁化火扰心多见;从肝论治,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应以治肝为主,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当以清肝、疏肝、养肝、平肝、柔肝安神为主;从肾论治,多因肾阴亏虚,心肾不交,以六味地黄汤、黄连阿胶汤化裁;从脾论治,在于脾胃对营卫之气的调节,归脾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蔡永亮教授,安徽省首届名老中医,首届江淮名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精于临床,专于科研,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对失眠颇有研究,主张“从肝论治失眠”,认为临床上大多数失眠可分为五型,并自拟“解郁3号方”治疗失眠,有良好疗效。作者师承于蔡永亮教授,总结蔡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以期为失眠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红亮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督、任、心、肾密切相关,明确提出“督-任-脑-心-肾”五位一体元神论。程红亮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元阳虚衰、相关脏腑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气血经络神窍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主张应在“督、任、脑、心、肾”五者的紧密联系基础上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总结并提出“百会、风府、神庭、大椎”“关元、气海”“内关、神门”和“中冲、涌泉”4对核心组穴及其他组穴,在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痞满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伤寒论》中多指胃脘部或胃脘以下部位满闷痞塞不通而言,一般多无疼痛。但有虚实之分:“有物有滞者为实痞,无物无滞者为虚痞。”结胸证《伤寒论》中多指“心下至少腹”(仲景原文137条)部位,但以硬满、“按之石硬”,疼痛、拒按、“痛不可近”为其主  相似文献   

16.
汗、泪、涎、涕、唾,称为“五液”,它们是体内的津液在五脏之气的作用下而化生的。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由于“五液”是五脏化生的,所以在临床上,不仅可以根据“五液”多少等情况判断津液的盈亏和疾病的寒热,而且还可以根据“五液”与五脏的所属关系,推断五脏的病变,从而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汗为心液:“汗为心之液”,是因“心主血脉”,而血与津液又有密切关系。津液在血脉中,是血液的  相似文献   

17.
“扶正”疗法在慢性肝炎中的运用,中医古典医籍中有许多记载。《内经》中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金匮要略》记述的“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都说明扶正疗法治慢性肝炎,早已为历代中医用于临床实践。据临床分析,慢性肝炎中属“正虚”及“正虚邪实”者居多。就我们观察治疗的27例患者,属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脾气虚挟湿”型者,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心与胃在功能上关系紧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部位上,心与胃相邻;在经络中,心与胃相通;在五行里,心与胃相关;“心胃相关”理论是基于心神与胃肠功能的相互影响,通过调畅心神达到治疗胃肠疾病的目的;在胃癌患者中,约40%到70%的病人会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继而会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应激反应,从而减弱治疗效果,影响生存期及预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从心胃论治,以调心安神和胃为法,达到调养心神,顾护脾胃,舒畅情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 10味药组成。其方见于《医宗金鉴》 ,此方有泻肝经湿热之功效 ,临床运用甚广。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性病 ,临床疗效满意 ,现举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男 ,2 5岁 ,1992年 5月 2 0日就诊 ,因新婚后 2个月来阳事不举 ,自认为肾亏 ,自服男宝等补品未能奏效 ,反而出现鼻出血 ,心情急躁 ,忧虑重重。症见 :失眠多梦、遗精、口苦咽干、目赤、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少腹隐痛坠胀涉及睾丸、阴囊潮湿、舌红苔黄 ,诊为阳痿。谅由心肝火旺 ,湿热内阻 ,疏泄失…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双心医学”应运而生,而中医学对于心身疾病的关注已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二者密不可分,双心疾病应为“神明之心”与“血脉之心”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形神合病.陆曙教授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医三十余载,在临床工作中也践行“双心同调”理论,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同时着力于对患者情志状态的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证辨治常从“郁”论治,化裁运用越鞠丸,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