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丹栀逍遥散治疗失眠障碍的相关成分、靶点及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丹栀逍遥散中各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规范靶点名;在GeneCards、OMIM、TTD3个数据库中检索失眠障碍相关基因,筛选复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导出蛋白互作关系,并使用CytoscapeV3.8.0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核心蛋白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分别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丹栀逍遥散活性成分102种,对应靶点147个,与失眠障碍交集靶点52个,其中核心成分12种,核心靶点7个;GO富集分析共得762条结果,其中主要涉及神经递质水平调节、肾上腺素受体活性以及突触膜的组成部分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61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均能形成稳定结合.结论:初步获得丹栀逍遥散治疗失眠障碍的关键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为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鸡胶囊治疗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潜在活性成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搜集金鸡胶囊中6味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靶点;运用MCC算法对交集靶蛋白进行筛选得到核心靶蛋白;运用ClueGo和Mete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蛋白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构建“金鸡胶囊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图”反推测出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712种活性成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盆腔炎疾病交集靶点有89个,其中化学成分14-去氧-12-甲氧基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黄酮、甘草查尔酮A、远志酮I、千层纸素A和靶蛋白EGFR、PIK3CA、ESR1、AKT1、MTOR、MAPK1作为关键活性物质和核心靶点。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作用靶点结合状况良好,结合自由能-9.65~-5.56Kcal/mol。结论:金鸡胶囊通过作用多靶点,多条通路治疗盆腔炎疾病。其中化合物14-去氧-12-甲氧基穿心莲内酯和甘草查尔酮A与靶蛋白ESR1、ATK1具有稳定的结合口袋,能够形成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菊花-密蒙花药对治疗角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中草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菊花-密蒙花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出角膜损伤的靶点基因;再利用R软件将疾病的靶点基因与菊花-密蒙花的靶点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并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网络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PPI),并用插件CytoNCA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对角膜损伤治疗关键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Encyclo pediaof Genesand Genomes)富集分析。通过PyMOL和Auto DockVina等软件,将菊花-密蒙花药对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根据其结合能判断亲和力大小。结果:共收集17个有效成分及586个药物靶点;角膜损伤疾病靶点2797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46个;最终得到14个核心靶点:JUN、TP53、M...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汤治疗颈椎病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得每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Card、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颈椎病的相关治疗靶点;通过Venny平台获得核心作用靶点,再利用Metascape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KEGG Mapper进行KEGG通路分析,其次借助STRING数据库并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附子汤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及作用靶点网络与蛋白互作关系。最后检索PDB及PubChem数据库获得小分子和蛋白质结构,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及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药物潜在活性成分38个,药物潜在作用靶点109个,潜在疾病治病靶点976个。其中主要的核心作用靶点是16个。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283个条目,KEGG分析主要涉及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55个通路。分子对接提示Fumarine、Stigmasterol、Frutinone A、Beta-sitosterol等与PTGS1、PTGS2靶点具有较强亲...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健脾益肾化浊方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筛选有明确作用靶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ort数据库检索靶点信息,将各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转化成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并通过Cytoscape3.9.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网络图、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网络图;检索Gene Cards疾病数据库中PCOS相关靶点;制作健脾益肾化浊方活性成分靶基因和PCOS相关靶点韦恩图,筛选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利用Meta 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微生信作图。结果:筛选出健脾益肾化浊方活性成分94种,对应靶基因254个,PCOS疾病靶点1297个,两者交集靶点116个;其中MAPK1、MAPK3、AKT1、TP53、TNF、MAPK14、IL6、ESR1、EGRF、RB1可能是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PCOS的主要靶点。结论:健脾益肾化浊方的活性成分、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泽泻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和相关通路。方法:通过TCMSP筛选出泽泻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标,同时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靶点,再将获得的活性成分靶点和炎症靶点导入VENNY2.1得到药物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再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简化后的药物治疗疾病的靶蛋白互作图(PPI)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再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图并筛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10个药物活性成分,得到相关潜在靶点284个,疾病潜在靶点11414个,药物治疗疾病的相关靶点260个,有SRC、HSP90AA1、PIK3CA、MAPK1、AKT1、LCK、FYN、JAK1、PLCG1、JAK1等关键靶点58个;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133条通路。结论:泽泻发挥抗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调控PIK3、AKT、m-TOR等相关蛋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可能通过调控EGFR相关蛋白,介导ErbB信号通路,从而干预炎症细胞生长。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阐释了泽泻通过多种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与机制,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洗腿又方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理学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骨关节炎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TCMSP、HERB、TCMID等数据库搜集洗腿又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8.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和富集分析,最终将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骨关节炎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2072个,洗腿又方的活性成分20种,其治疗骨关节炎的靶点30个,进一步通过蛋白互作筛选获得HIF1A、CASP8、RAF1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洗腿又方主要通过干预细胞周期、炎症和内分泌等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有效成分芹黄素、槲皮素分别与关键靶点HIF1A、CASP8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洗腿又方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能活性成分、靶点及作用通路,为其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黄连温胆汤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资料,并查阅文献获取黄连温胆汤的成分与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创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治疗目标数据库(TTD)、DisGeNET和药物靶标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在线平台获取疾病相对应的靶点,基于STRING线上平台构建黄连温胆汤与缺血性脑梗死重合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及Auto 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黄连温胆汤活性成分167种,包括豆甾醇和β-谷甾醇等,相对应的作用靶标322个;缺血性脑梗死疾病靶点2 529个,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等;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6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407条基因功能信息,KEGG富集分析发现133条通路,包括TNF信号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相关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用TCMSP与BATMAN-TCM两大数据库获取药物成分及对应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进行靶点蛋白名称的标准化处理;用GeneCards与OMIM两大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用Cytoscape3.8.0对“药物-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进行可视化展示;用DAVID数据库获得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相关数据,用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可视化展示;最后,用Autodock tools与Autodock Vina两大软件对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最终得到坤泰胶囊的药物成分80个、潜在靶点蛋白219个,卵巢早衰相关靶点249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1012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共检索到16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药物活性成分能与核心靶点蛋白稳定的结合。结论:坤泰胶囊通过槲皮素、β-谷固醇、山萘酚等药物成分作用于TP53、AK...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白鲜皮“异病同治”皮炎、湿疹、银屑病的分子靶点及其相关作用机理。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白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运用STP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借助TTD、OMIM、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有关靶点,借助Venny软件获取皮炎、湿疹、银屑病的相同靶点以及与白鲜皮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绘制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白鲜皮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相同靶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R语言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AutoDock Tools、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 经筛选白鲜皮有效成分15个,与皮炎、湿疹、银屑病相同靶点的交集靶点共64个。白鲜皮活性成分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核心靶点依次为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4(TLR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整理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收集CAG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图筛选交集靶点,由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由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芍药甘草汤有效活性成分103个,与CAG相关靶点76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甘草查尔酮A,核心靶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白细胞介素-17(IL-17)、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芍药甘草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CAG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郁金药对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潜在分子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出柴胡-郁金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获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相交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将数据输入String数据库,利用Cytoscape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的PPI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数据库中筛选了“柴胡-郁金”与PSD的36个共有靶基因和8种共有化合物,PPI网络共涉及节点36个,核心蛋白为IL6、AKT1、VEGFA、CRP、CCL2、MMP9、SERPINE1,GO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分别为39条、8个、11个,KEGG通路共12条。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柴胡-郁金”对PSD发挥效应的可能潜在机制,为PS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大黄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哮喘的潜在靶点;将获得的大黄成分靶点与哮喘靶点输入到Venny2.1在线软件得到大黄治疗哮喘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大黄-活性成分-靶点-哮喘”相互作用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1.5.6软件对大黄核心成分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收集到大黄有效活性成分16个,所对应基因靶点250个,哮喘基因靶点8 400个,大黄和哮喘共同靶点为171个。PPI结果显示,大黄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连环蛋白β1(CTNN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缺氧诱导因子1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失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筛选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药物靶点以及GERD和失眠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靶点的相互作用;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分析“活性成分-靶点”“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疾病”、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BioGPS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定位,结合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器官/组织”网络;使用AutoDockVina进行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 小柴胡汤治疗GERD合并失眠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黄芩素等多种化合物,关键靶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53(TP53)等,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炎症应答、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相关,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途径、AGE-RAGE信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五苓散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五苓散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利用R语言对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Chem、蛋白质数据库(PDB)、AUTO Dock Vina等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40个五苓散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432个基因,1 460个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基因,166个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PI3K/Akt通路是一条关键的调节通路,选择小分子polyporusterone E和Akt1,以及Alisol B和PIK3CA进行分子对接。结论 五苓散是借助多个靶点和多个途径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查找凉血解毒化瘀汤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Cards、TTD数据库获取肝衰竭的相关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核心网络;通过Bioconductor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及通路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库筛选共获得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肝衰竭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为TP53、TNF、STAT3等。通过富集分析可知主要通过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蛋白酶结合等方式参与对异生素、脂多糖、细菌源性分子及氧水平的反应等生物进程。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肝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CIM)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检索获取半夏泻心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检索CIM相关靶点,将两者取交集,获得半夏泻心汤治疗CIM的潜在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半夏泻心汤-活性成分-CIM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网络中的关键蛋白。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DB平台将半夏泻心汤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共获得275种活性成分,99个半夏泻心汤治疗CIM靶点,富集分析后得到564个GO相关条目,115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明,半夏泻心汤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EGFR、TNF、IL6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TNF、EGFR、IL6作用靶点发挥治疗CIM的作用,山奈酚、槲皮素、黄芩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角度探讨白花蛇舌草干预骨肉瘤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预测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基因;通过GEO-NCBI等数据库获得骨肉瘤相关的基因。将骨肉瘤相关基因和白花蛇舌草药物成分靶基因进行交集,得到白花蛇舌草干预骨肉瘤的共同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骨肉瘤靶基因调控网络;将共同靶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及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用Cytoscape 3.8.1软件筛选出白花蛇舌草干预骨肉瘤的核心靶点,然后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共筛选出白花蛇舌草5个有效成分(MOL001659多孔甾醇、MOL001670 2-甲氧基-3-甲基-9,10蒽醌、MOL000449豆甾醇、MOL000358β-谷甾醇、MOL000098槲皮素)及其对应的靶基因共169个,3 178个骨肉瘤相关基因;靶基因和骨肉瘤相关基因交集得到白花蛇舌草干预骨肉瘤的预测靶点98个;经过PPI拓扑分析,提示相互作用紧密的8个核心基因分别是雌激素受体1(ESR1)、JUN、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G1/S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F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和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与MYC;GO富集分析得到P0.05的结果共计2 205条,其中生物进程(BP)结果 2 037条,细胞组分(CC)结果 39条,分子功能(MF)结果 129条;KEGG富集分析得到P0.05的结果共有155条,包括IL-17、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p53、细胞衰老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CCND1、FOS、MAPK1、TP53、MYC与槲皮素,ESR1与2-甲氧基-3-甲基-9,10蒽醌,JUN与β-谷甾醇之间亲和力均小于-7 kcal/mol,亲和力较高,显示出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白花蛇舌草可通过多个不同成分作用于骨肉瘤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通路干预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这可为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桃红四物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桃红四物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活性成分与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桃红四物汤中筛选出活性成分69个,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关键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及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分子对接服务器分析发现,桃红四物汤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能够紧密结合。GO富集分析显示,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转录因子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蛋白激酶结合等方面。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到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主要包括核转录因子复合体、蛋白激酶复合体、蛋白质-DNA复合物等。KEGG富集分析获取相关信号通路为VEGF、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在于应用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以VEGF、IL-6及Runx2为靶点,通过VEGF、JAK/STAT及NF-κB信号通路参与治疗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HZ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TCM数据库和文献查阅获得复方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筛选RA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中centiscape2.2插件筛选潜在关键靶点。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选取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32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91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盐酸青藤碱和杠柳苷元,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