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了探究拓展现实技术(XR)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促进XR技术高质量辅助临床手术。本研究针对基于二维图像的微创手术导航,医生难以准确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几何形状且具有潜在辐射危险等问题,使用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依托XR技术实现术中导航,采用改进的四元数法提升电磁定位精度,系统定位精度的误差小于2 mm;针对远程手术网络数据传输卡顿、延迟等现象,依托5G网络优化服务器GPU编程算法、视频流实时编码策略和网络设计,实现了数据传输低延迟,平均延迟小于60 ms;采用高斯分布变形模型模拟碰撞检测和组织的应力形变,实现触觉感知效果。研究表明,基于XR技术的术中导航,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病灶的位置,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且避免了术中辐射;5G网络低延迟、高保真特性使手术中实时交互成为可能,为多终端远程协同手术提供了技术基础;将力反馈技术与XR技术结合,实现具有触感的体验,使医生能够进行深度沉浸式的术前规划和虚拟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XR技术赋能临床手术,对提高我国临床手术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推动手术模式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D-二聚体与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肺炎的甄别和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起连续5个流感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流感肺炎的住院患者,年龄>6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重症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流感肺炎死亡的效能。结果共纳入实验室确诊的老年流感肺炎住院患者52例,男性31例(59.6%),平均年龄(77.1±7.4)岁,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19例(36.5%),约70%病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相比,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例,73.7% vs. 10/33例,30.3%,P=0.004),重症肺炎组的CURB-65(confusion, urea, respiratory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age>65)评分、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空腹血糖、D-二聚体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 0.001、< 0.001、0.003、0.038、0.018、< 0.001),重症肺炎组的白蛋白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5.8±5.6) g/L vs. (38.9±3.5) g/L, t=-2.348,P=0.018]。入院首次检测的D-二聚体与P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0, 95%CI: 0.302~0.714,P < 0.001),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59, 95%CI: -0.726~-0.330,P < 0.001)。以患者是否住院期间死亡绘制ROC曲线,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 0.627~0.872),PSI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 0.716~0.929),二者相比,检验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360,P=0.174)。D-二聚体>1 225 μg/L预测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74.36%。结论高龄老年流感肺炎患者的发热症状不典型,呼吸困难是重症肺炎的突出表现,D-二聚体升高与老年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相关,D-二聚体>1 200 μg/L对于老年重症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例样本ABO血型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及盐水试管法进行ABO血型血清学鉴定;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上游启动子区域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1例样本通过家系分析可以确定其基因型(1例ABO*A2.01/ABO*B.01,1例ABO*A2.01/ABO*O01.01,1例A1.02/B3.04,2例B3.04/O.01.01、2例B3.02/ O.01.02,4例Bw.12/O.01.01);3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35_-18位的碱基缺失,通过家系分析,提示该变异发生在B等位基因;1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119位C > T变异;1例样本发生第7外显子1054位点缺失碱基C;4例样本在ABO血型基因1-7外显子及其调控区域未发现变异。结论启动子区域-119位C > T变异及Exon7 1054del变异可能是导致ABO血型抗原异常表达的新变异;部分ABO亚型可能与内含子异常或mRNA合成异常有关;本地区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心论治方(CXLZF)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12周建立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XLZF低(4.5 g·kg-1·d-1)、中(9 g·kg-1·d-1)、高(18 g·kg-1·d-1)剂量组,辛伐他汀(5 mg·kg-1·d-1)组,同时以普通饮食喂养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组。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2周。分别采用油红O、Masson、HE染色法观察斑块及肝脏病变情况,检测血脂、血糖及肝功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E-选择素(E-selecti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对ACE2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在体外,以CXLZF灌胃SD大鼠制作含药血清、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制作对照血清后,采用100 μg/m L ox-LDL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CXLZF含药血清(5%、10%、20%)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照组、模型组细胞给予10%对照血清。检测细胞ACE2表达。结果CXLZF低、中、高剂量干预均有效缩小AS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增加斑块稳定性;同时,CXLZF干预显著降低AS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 < 0.05),高剂量组降脂效果最佳;CXLZF干预还可降低AS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含量(P < 0.05)、改善肝脏脂肪变性。CXLZF干预显著上调AS小鼠主动脉ACE2、下调E-selectin表达(P < 0.05)。细胞实验中,CXLZF含药血清(5%、10%、20%)显著上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CE2表达(P < 0.05)。结论CXLZF可有效减轻小鼠AS损伤,可能与调控ACE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呼吸运动各个方向一体化的建模预测。方法将不同方向的呼吸运动信号分别输入由LSTM组成的顺序嵌入层去捕获历史运动状态的顺序依赖,得到顺序嵌入表示。顺序嵌入表示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各个方向的关联嵌入,得到关联嵌入表示。将顺序嵌入表示和关联嵌入表示进行拼接输入由全连接神经网络组成的预测层生成非线性预测分量,并于平行于上述结构的自回归模块生成的线性预测分量相加生成最终的预测。模型的训练采用“预训练+微调”的模式。在我们的实验中,304例呼吸运动轨迹被使用进行模型预训练,7例测评样本被使用进行模型的测试。结果所提出预测模型相比于其他比较方法取得更准确的预测效果,在7例测评样本不同延迟时间上的3D方向绝对偏差减小平均达70%以上。结论提出模型在解决精准放疗过程中的系统延迟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能提供精准的位置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3D打印的体外模型评价使用动态导航系统引导下环钻在不同深度定位的精确度。方法设计并使用3D打印技术以Veroclear树脂制作标准化模型,分别在距离模型外表面5、10、15 mm深度预留半球型空腔。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并将数据导入动态导航软件中(迪凯尔公司,中国),建立导航路径规划。在导航引导下使用直径4.5 mm的环钻完成入路操作,每个深度完成10例入路。拍摄术后模型的CBCT,重建导航下的入路轨迹,并与设计路径进行对比,计算实际动态导航路径与设计路径之间的二维距离偏差、深度偏差、三维距离偏差及角度偏差。结果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二维距离偏差为(0.37±0.06) mm、深度偏差为(0.06±0.05) mm、三维距离偏差为(0.38±0.07) mm、角度偏差为2.46°±0.54°; 10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44±0.05) mm、(0.16±0.06) mm、(0.47±0.05) mm、2.45°±1.21°; 1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52±0.14) mm、(0.16±0.07) mm、(0.55±0.15) mm、3.25°±1.22°。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动态导航系统的三维及深度精确度均下降(P < 0.01),定位角度偏差与进入深度无关(P>0.01)。结论动态导航技术在15 mm的深度范围内仍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但其偏差值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小儿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中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和脉搏容积变异(plethysmographic variability index, PVI)3项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评价这些常用动态指标的一致性,探索三者之间是否可以互换,以简化临床决策过程。方法30例行择期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的0 ~ 14岁患儿术中常规监测SVV、PPV和PVI, 根据上述指标和动脉收缩压实施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所有数据对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3 ~ 8个数据对, 用Bland-Altman法分析数据对数值的一致性,用四象限图和极图分析数据对的同向变化趋势。结果患儿术中动脉收缩压为(94±19) mmHg,平均SVV、PPV和PVI分别为8%±2%、10%±3%和15%±7%, 共分析834个数据对。Bland-Altman分析显示SVV-PPV的平均偏倚为-2.3,一致限为-6.0 ~ 1.5,误差百分比为26%。SVV-PVI和PPV-PVI的平均偏倚分别为-7.5和-5.0,一致限分别为-22.7 ~ 7.8和-20.5 ~ 10.5,误差百分比分别为54%和43%。四象限图分析中3项指标变化的符合率分别为ΔSVV-ΔPPV 88.6%、ΔSVV-ΔPVI 50.1%、ΔPPV-ΔPVI 50.4%。 < 3岁者PPV-SVV符合率高于≥ 3岁者(92.7%与84.2%)。极坐标图分析中SVV-PPV变化的角符合率为86.6%,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变化符合率较差(分别为29.1%和29.9%)。结论小儿开颅术中SVV和PPV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尤其 < 3岁者,二者可以互换,无需额外使用SVV监测设备;但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之间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较差,不能互换。联合PPV和PVI用于监测心脏前负荷可能有助于提高小儿术中补液反应性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croRNA-132(miR-13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在本医院行外周血管造瘘手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样本及周围正常血管样本各30例,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利用RT-qPCR验证miR-132在30例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32的表达,继而通过流式细胞及激光共聚焦技术分析过表达miR-132的HUVEC内活性氧(ROS)、ROS与线粒体的定位关系、线粒体活性氧超氧化物(mtROS)、线粒体膜电位状态(MMP)以及线粒体膜转换孔通透性(mPTP)的功能变化;通过ELISA检测HUVEC内线粒体氧化还原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型)活性的状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血管样本(对照组)相比,miR-13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01);相比于正常HUVEC,脂质体转染的HUVEC内miR-132表达量显著上升(P < 0.001),细胞内ROS明显增加(P < 0.001),且大部分ROS与线粒体存在共定位关系;同时于正常HUVEC,miR-132过表达的HUVEC细胞内MMP下降(P < 0.001)、mtROS升高(P < 0.001)、线粒体活性氧mPTP更多开放(P < 0.001),继而引起线粒体氧化还原呼吸链应激障碍,铁死亡关键蛋白GPX4显著下调(P < 0.001)、氧化蛋白NOX4显著增多(P < 0.001)。结论MiR-132可通过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障碍-铁死亡进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近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病因以及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创建的多中心RECUTTER(Recon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Technology,Epidemiology and Result)数据库资料,分析2010—2021年行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前基本信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2010—2017和2018—2021两年段间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比例。结果RECUTTER数据库中共纳入1 072例患者,先天因素和医源性损伤是患者进行上尿路修复手术的主要病因,其中开放手术129例(12.0%)、腹腔镜手术403例(37.6%)、机器人手术322例(30.0%)、内镜手术218例(20.3%),近10年手术量呈现逐年增高趋势,2018—2021年间机器人手术占比显著高于2010—2017年(P < 0.001)。1 072例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型包括回肠代输尿管术124例(11.6%)、肾盂成形术440例(41.1%)、球囊扩张术229例(21.4%)、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09例(10.2%)、膀胱悬吊联合膀胱瓣手术49例(4.6%)、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60例(5.6%)、舌黏膜/阑尾补片修补术61例(5.7%)。肾盂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虽仍是主要术型,但补片修补术的占比显著增加(P < 0.05)。此外,2018年后手术时间明显增长(P < 0.05),考虑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占比升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创手术(腔内治疗及机器人手术)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0.472),可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多中心RECUTTER数据库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有重要的数据支持价值,为国内外更大范围多中心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近10年来,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呈“微创化”、术型呈“复杂化”趋势,提示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可准确确定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的深度学习算法——多视图堆叠沙漏神经网络(multi-view stacked hourglas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SH-CNN),并结合赋权普氏分析算法实现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的自动构建。方法收集面部无明显畸形的受试者100例,获取三维颜面数据,由专家进行颜面标志点(21个)和正中矢状平面的标注。以上述其中80例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训练集数据,训练并建立本研究的MSH-CNN算法模型。以其余2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由训练后的深度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每例数据的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21个),并评价算法标点与专家标点间“定点误差”。将MSH-CNN自动确定的三维颜面解剖标志点应用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的赋权普氏分析算法,可自动构建出20例受试者的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计算MSH-CNN结合赋权普氏分析算法构建的正中矢状平面与专家正中矢状平面间“角度误差”,评价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自动构建方法的效果。结果针对20例面部无明显畸形的受试者,基于MSH-CNN和赋权普氏分析算法构建正中矢状平面与专家平面间的角度误差平均为0.73°±0.50°,其中MSH-CNN自动确定颜面21个解剖标志点的定点误差平均为(1.13±0.24) mm,眶区定点误差最大平均为(1.31±0.54) mm,鼻区定点误差最小平均为(0.79±0.36) mm。结论将深度学习算法与赋权普氏分析算法结合应用,实现了三维颜面正中矢状平面的全自动构建,初步达到了临床专家的构建效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1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临床罕见,决策困难。本研究综合运用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对2例11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病例进行检测及遗传咨询。2例病例获得不同的妊娠结局,11号染色体三体的限制性胎盘嵌合胎儿表现为严重生长受限,孕25+3周终止妊娠,胎盘嵌合比例达44%;而11号染色体三体的胎儿真性低比例嵌合体,排除了单亲二倍体且超声无异常,经慎重的产前咨询后,选择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随访一年余,发育未见异常,妊娠结局良好。非侵入性产前检测对限制性胎盘嵌合具有一定的检测效能,但也可能漏诊胎儿真性嵌合体病例,非侵入性产前检测结果阳性而侵入性产前检测未发现异常的病例,需重视咨询并加强妊娠期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对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年龄适合的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对实验组采用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建模,12周后杀死兔子,取颈动脉、腹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部位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同时抽取兔子静脉血行血脂分析。结果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体质量较0周时明显升高(P < 0.05),空白组体质量较0周时无明显差异(P>0.05),且空白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P < 0.05),对照组间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空白组(P < 0.05),且实验组手术侧颈动脉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侧颈动脉、腹主动脉(P < 0.05);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 < 0.05),且对照组间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可使机体CRP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对于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CAE组和非CAE组。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入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评估,并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和死亡率。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年的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共有3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AE组20例(5.5%)、非CAE组341例。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病史或其他术后不良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E组术后1年死亡率(20.0%;95% CI:0.8%~39.2%)高于非CEA组(5.6%;95% CI:3.1%~8.0%;P=0.01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急诊入院、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手术时间、动脉瘤部位和术前心血管病史后,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的CAEs仍与术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OR=3.670;95% CI:1.037~12.992;P=0.044)。CAE组术后1年GOS也更低(P=0.002)。但两组在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出院时GC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是术后1年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1) 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1) 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心房颤动(AF)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PaAF)患者66例和持续性房颤(PeAF)患者72例为实验组,80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清中ET-1和CTGF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我院心脏外科行手术的房颤和窦性心律患者各6例,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形态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ET-1和CTGF蛋白表达情况;对实验组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以评估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AF组心肌细胞结构明显被破坏、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PaAF和PeAF组ET-1和CT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组,且PeAF组明显高于PaAF组。在所有实验组中ET-1和CTGF水平与LAD大小呈正相关(P < 0.05),ET-1与CT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同时,房颤复发组(Re)患者术后ET-1、CTGF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NRe),术前、术后的ET-1和CTGF表达水平与PeAF术后复发呈正相关,且ET-1、CTGF为Pe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T-1和CTGF在A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ET-1和CTGF在AF复发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对Pe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情况,为预防伤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提供的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数据,描述伤害死亡率在1990—2019年间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道路交通伤害、溺水、自伤等原因导致死亡率变化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总体伤害死亡率从46.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40.88~52.12]/10万下降至20.36(95%UI:17.58~23.38)/10万,各亚组变化趋势与总体基本一致。溺水由该人群首位伤害死因下降为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则成为首位伤害死因,自伤处于伤害死因第三位。各亚组前三位死因与总体基本一致,但排序有所不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和自伤的死亡率均随着时期的推移和队列年份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溺水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自伤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情况在过去30年中整体得到改善,但具体原因导致的伤害死亡在不同亚组中表现有所差异。未来应针对不同亚组伤害的死亡特点,提出针对性政策和干预手段,减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首次翻修手术的235例患者,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ACL首次翻修重建信息(移植物断裂时间、失效原因、翻修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和初次ACL重建手术时的信息(初次断裂时间、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初次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egner活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翻修术后同侧膝关节和对侧膝关节损伤和手术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按排除标准实际随访纳入166例(70.63%),平均随访时间(4.44±2.40)年(2.03~14.63年)。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分别从70.51±21.25、3.39±1.77、63.78±15.04提高至术后88.64±14.36、4.67±1.739和80.23±13.31(P<0.05)。3例患者(1.81%)翻修术后出现感染,39例(23.49%)患者在随访期内同侧和对侧膝关节再次接受手术(41例次)。与运动损伤导致的移植物失效相比,因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翻修的患者术后评分显著偏低(P<0.05):Lysholm评分分别低9.90(95%CI:1.49~18.31)、8.53(95%CI:1.31~15.75),IKDC分别低10.35(95%CI:0.17~20.54)和9.39(95%CI:1.03~17.74),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低1.41(95%CI:0.10~2.72)和1.28(95%CI:0.14~2.43)。经胫骨骨道钻取股骨骨道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较经前内入路患者低11.18(95%CI:4.73~17.63, P=0.001)。术中同期进行内侧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无半月板合并损伤患者高11.06(95%CI:1.21~20.92, P=0.029)。其他预后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L翻修术可提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的翻修相比,运动损伤导致移植物失效的患者术后疗效恢复更好。内侧半月板缝合和经前内入路钻取股骨骨道对ACL翻修术后的临床功能在统计学上体现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磷脂和淋巴细胞蛋白(MAL)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PAH患者(PAH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HC组)各50例, 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MAL蛋白的表达水平; 根据超声心动图将PAH患者分为中重度组(n=18)和轻度组(n=32), 分析MAL蛋白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疾病程度的关系; 采用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MSCs)异常增殖的PAH体外模型, 体外敲除和过表达mal基因, 观察MAL对PAMSCs生长状态、细胞增殖能力、抗饥饿诱导的凋亡能力等的影响; 另采用NK-κB信号通路抑制剂, 探讨MAL调控PAMSCs增殖和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PAH患者血浆中MAL的水平显著高于HC组(P < 0.05), 且中重度组患者显著高于轻度组患者(P < 0.001);体外研究中, 缺氧组PASMCs中MAL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P < 0.05);抑制MAL可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PAMSCs增殖能力, 促进饥饿诱导的PAMSCs凋亡(P < 0.05);机制研究证实, 下调mal可抑制NK-κB通路激活参与调控PAMSCs增殖(P < 0.05)。结论PAH患者血浆中高水平MAL与疾病程度正相关, 抑制MAL通过靶向NF-κB通路抑制PAMSCs异常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参与改善PAH血管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白蛋白(PV)神经元在听皮层(AC)及其下行听觉投射脑区纹状体尾部(TS)的电生理性质异同。方法以PV-Cre-Ai14小鼠为研究对象,运用离体膜片钳技术记录PV神经元对步进电流的刺激响应,并通过Clampfit和MATLAB软件分析PV神经元动作电位(AP)的发放特性和波形特性。AP的发放特性包括延时、阈值、平均放电率、F/I斜率以及动作电位频率自适应性(SFA); 波形特性包括峰电位特性和后电位特性。实验结束后统计共使用PV-Cre-Ai14小鼠5只,共记录到29个TS-PV神经元和22个AC-PV神经元。结果TS和AC的PV神经元存在显著不同的电生理特性。从峰电位特性上看,TS的PV神经元具有更小的半峰宽(P < 0.001)和更大的幅值(P < 0.01),AP的最大上升斜率(P < 0.01)和最大下降斜率(P < 0.05)也更大; 从后电位特性上看,TS的PV神经元后超极化程度更大(P < 0.01),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时间更短(P < 0.01);从发放特性上看,TS的PV神经元有更高的AP发放阈值(P < 0.01)、更大的F/I斜率(P < 0.01)和发放延时(P < 0.001),其SFA也更大(P < 0.01)。结论TS中的PV神经元和AC中的PV神经元在处理听觉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0-C2角、从C2-C3到C6-C7的间盘角、从C3到C7的椎体角、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C2-C7矢状轴向垂线(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C7SVA)、头重心至C7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enter of gravity of head to C7SVA, CGH-C7SVA)、C7到S1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7-S1SVA)。依据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比较不同Roussouly分型下的颈椎曲度及形态。结果共纳入126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67名,女性59名,平均年龄(21.4±2.3)岁。C0-C7前凸角平均为26.0°±12.8°,其中C0-C2前凸角平均为15.2°±6.7°,C2-C3到C6-C7间盘前凸角总和平均为9.1°±12.1°,C3到C7的椎体前凸角总和平均仅为1.4°±10.2°。C2-C7SVA(18.6±7.9) mm和CGH-C7SVA[(22.9±12.3) mm]由C7-S1SVA[(-21.6±31.0) mm]完美代偿。不同的Roussouly分型间颈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颈椎曲度与T1倾斜角(P < 0.01)、胸椎后凸角(P < 0.01)有显着相关性。从T1倾斜角到C0-C2角,相邻节段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测量并计算了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椎体角和间盘角的正常值,发现颈椎前凸主要发生在C0-C2和椎间盘水平,这些角度受到其他脊柱部位形态(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和Roussouly分型)的影响,且相邻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