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MR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CT及MRI诊断。比较CT与MR影像分级诊断情况、CT与MR的骨质异常检出率。结果:1MRI对I级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诊断方式均可显示骨质侵蚀与骨质硬化两种类型。MRI骨质侵蚀与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骶髂关节炎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场磁共振(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符合修订纽约临床诊断标准(MNY)的7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进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及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分级情况.结果 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总检出率为97.33%,显著高于CT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0级、I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67%、14.67%,明显高于CT的1.3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诊断价值很高,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T扫描与X线检查结果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结果 CT扫描提示,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中,双侧骶髂关节炎53例,单侧骶髂关节炎7例;而X线检查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炎4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9例,疑似异常5例,正常1例。骶髂关节炎CT特点为:髂骨侧关节面下出现侵蚀、硬化而变模糊,皮质部分近乎消失,骨质糜烂成融雪状,骨小梁模糊,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缩窄或消失,关节周围骨质疏松;X线特点为:关节面毛糙,骨质侵蚀、硬化,关节腔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出现强直。结论相对X线检查,CT扫描对于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慧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35-243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中信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S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AS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结果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及MRI诊断结果均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炎Ⅰ级0例,Ⅱ级18例,Ⅲ级25例,Ⅳ级26例,Ⅴ级11例;CT诊断结果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炎Ⅰ级1例,Ⅱ级16例,Ⅲ级23例,Ⅳ级27例,Ⅴ级13例。MRI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符合率[97.67%(42/43)]高于CT[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诊断晚期骶髂关节炎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骶髂关节炎总符合率[97.50%(78/80)]高于CT[86.25%(6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AS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符合率较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20例。对所有病例均作CT和MRI平扫,其中10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结果 20例骶髂关节结核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2例,左侧8例,典型CT和MRI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可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严重者关节半脱位,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结论 CT及MRI能精确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程度、类型、脓肿位置及临近结构,有助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经CT、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0、Ⅰ级检出率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CT对骨质硬化、骨质侵蚀检出率均高于MRI(P0.05)。结论:MRI检查方法敏感性高,无放射性,CT检查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于骨质硬化、侵蚀等早期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以及MRI检查,且以随访复查、部分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结果,观察CT与MRI对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资料,总结相应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级,并作平行对照研究。结果:①CT与MRI对早期AS骶髂关节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但CT与MR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0级,X线平片与CT、MRI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侵蚀、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等,CT、MRI较X线平片对这些表现的检出率要高,尤其是对于那些临床疑似AS但X线平片难以准确判断的早期病变,CT与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广全 《大家健康》2013,(7):153-154
目的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并比较分析三种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出率(62.00%)均低于CT检出率(88.00%)及MRI检出率(94.00%)(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关节间隙变宽检出率、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关节面侵蚀检出率、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关节间隙变窄检出率、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0.05);CT的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低于MRI(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Ⅱ级检出率、Ⅲ级检出率、Ⅳ级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0级检出率、Ⅰ级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 0.05);CT的Ⅰ级检出率低于MRI(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MRI的检查诊断价值有绝对优势,其次为CT、X线,临床可选择MRI作为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疑似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检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I级、II级较CT高(P0.05);CT检出率为73.53%,特异度与敏感度为50.00%、74.24%,MRI检出率为94.12%,特异度与敏感度为100.00%、96.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优于CT,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CT和MRI对骶髂关节炎分级相关性,分析CT分级与MRI的关节(旁)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的关系,CT分级与CT的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脂肪沉积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56例强直性脊柱炎或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112个骶髂关节,在10 d内行CT,MRI检查.总结其影像表现,按照修订的纽约标准分级,作平行对照研究,X2统计学分析.结果骶髂关节炎CT级别与MRI级别两者具有相关性(P<0.005);CT级别与MRI关节(旁)骨髓水肿也具有相关性(P<0.005),Ⅱ,Ⅲ级关节面(旁)水肿较明显,分别为63.2%,38.4%.髂侧脂肪沉积的显示与CT级别无关(P>0.05),而骶侧脂肪沉积显示率与CT级别有关(P<0.01).骶髂侧骨质疏松显示率均与CT级别有关(P<0.05及P<0.01).髂侧骨质疏松与脂肪沉积两者无相关性(P>0.05),而在骶侧两者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MRI可大致作骶髂关节炎分级;MRI显示CT未能表现的SIJ关节(旁)骨髓水肿和脂肪沉积,前者以Ⅱ、Ⅲ级较显著;骶侧脂肪沉积和骶髂侧骨质疏松与分级有关;而在骶侧脂肪沉积和骨质疏松两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36例临床诊断为AS骶髂关节炎的患者中,3例CT表现正常,早期病变包括I级和II级共24例,CT表现主要以髂骨面增生破坏为主,多为双侧对称,关节间隙保持正常。中晚期病变包括Ⅲ级和Ⅳ级共10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弥漫性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破坏,关节间隙呈不规则狭窄,韧带受累钙化,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呈骨性强直。结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准确观察其宽度,判断有无关节强直或部分强直,有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变,正确分级,对了解病情发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10):976-977
目的探究MRI与螺旋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于2015-07—2016-04间96例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记录两种方法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率MRI为37.50%螺旋CT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率分别为10.42%、40.63%、29.17%、8.32%与螺旋CT对各级的诊断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发现关节面侵蚀(68.75%)、关节面硬化(90.63%)与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髂关节病变(54.17%)和骨髓水肿(85.42%)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间隙异常的发现率MRI与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螺旋CT可有效地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若观察其周围软组织变化可再接受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3-10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CT、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诊断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0级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Ⅱ、Ⅲ、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检出,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6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36例,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23例,中度骶髂关节炎1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7例;髋关节改变37例;32例HLA-27抗原阳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是诊断强直脊柱炎及其CT分级,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依据。CT扫描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明确诊断,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具有高度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艾脉兴  赵孟君  林雪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6):336-338,341,F0002
目的:比较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136例,对其X线平片及CT成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性及病变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诊为0~Ⅱ级骶髂关节改变中有48.8%在CT诊断中提高了诊断级别。骶髂关节面模糊(Ⅰ级改变)在X线平片中检出率较CT高(P<0.05),而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则在CT中检出率较X线平片高(P<0.05)。X线诊断为0~Ⅱ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6.6%、36.6%、53.3%;X线诊断为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6%和90.9%。结论:CT较X线片对骶髂关节轻微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所以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X线与CT对非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