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乳酸含量与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9月至2019年06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114例,比较不同听力下降程度、不同类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乳酸含量。结果 不同程度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乳酸含量有差异(F=8.696, P<0.001);26-55dB与>91dB(P=0.002),56-90dB与>91dB(P<0.001)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乳酸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658, P<0.001),低频下降型与全聋型比较(P<0.001),平坦型与全聋型比较(P=0.018),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疗效组的血浆乳酸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711, P<0.001),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LSD)两两分析,发现痊愈组与显效组(P=0.48),痊愈组与有效组(P=0.001),痊愈组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预后与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的病因、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疗效评估等方面迄今尚无定论,通过一组突发性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客观地判断疗效。对1993年1月~1996年4月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83例(91耳),选择13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示:除年龄、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外,其他如性别、病程、有无伴随眩晕、单双侧、是否复发、病毒感染、心脑血管合并症、以及用药种类及疗程等因素均与预后无相关性。同时比较了单因素分析与此结果的差别,说明突发性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眩晕、前庭功能的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61例突聋患者治疗前的听力、有否眩晕及前庭功能的状况等七项参数与治疗后的听力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参数与突聋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均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及眩晕显著相关(P〈0.01);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否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与突聋的预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前庭功能正常时有否眩晕与突聋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越重,预后则越差;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对突聋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而有无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对突聋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听力损失的程度与前庭功能及有无眩晕无关,眩晕与前庭功能也无关,突聋伴发的眩晕不一定是前庭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听力损失会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公共医疗负担.为改善患者的预后,现有研究报告了一些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最近,也有研究开始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突聋预后的预测模型.充分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建立预测预后的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预后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到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弗明汉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与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242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弗明汉危险评分公式评估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计算弗明汉危险评分积分值,评估患者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并根据发病风险大小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发病率甚高,而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各家意见不一。顾之平’“、沈蓓蓓”’等报道了其有自愈倾向。为从不同角度作进一步探讨,现将我院自1985年~1997年间本病患者79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79例中,男36例,女43例,年龄14~68岁,平均40.52岁。其中伴有耳鸣68例,眩晕28例,推动脉痉挛6例,颈椎病4例,心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例。根据语言频率(0.5~4kHZ,以下简称语频)听力损失程度分级[’j:41~55dB为中度16例,56~70dB为中重度22例,71~90dB为重度21例,90dB以上为极重度2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尿毒症合并突发性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会理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尿毒症合并突聋患者29例(30耳),平均初诊听阈值为(62.33±13.68)dB HL;17耳(56.67%)伴耳鸣,8耳(26.67%)伴眩晕;9耳(30.00%)为平坦型,13耳(43.33%...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上听力损失大于20 dB,是常见的耳科急症。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数据。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很低,但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终生残疾。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并掌握影响突发性耳聋发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恢复患者听力及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最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最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65例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患侧耳、发病季节、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耳鸣、吸烟饮酒史等进行分组,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价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间、听力下降程度、有无伴眩晕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伴眩晕与预后有相关性(P<0.0 5)。结论在影响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中,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就诊时间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突聋患者血液白细胞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22例(230耳)突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百分数,按白细胞水平不同进性分组分析,对其与预后的关系进性探讨.结果222例中有69例(71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53例(159耳)正常,两组耳聋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比较,白细胞升高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均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而治疗后升高组白细胞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近1/3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且白细胞升高组治疗起效快、预后好,它对判断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Bilateral simultaneous sudden deafn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lthough sudden deafness has many causes, it is often a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an abrupt onset and unknown origin. The majority of these latter cases are unilateral in their occurrences, while bilateral simultaneous involvement is rarely seen. During the past 13 years, we have treated 997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ll patients were seen at our university hospital within 2 weeks after the onset of their hearing losses and were observed until the hearing level was fixed. Among them, 10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bilateral simultaneous onsets. The average age and the incidence of vestibular symptoms were similar to those with unilateral deafness. The hearing recovery was much better in the ear with the lesser deafness. No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on the side with no sound perception. Those patients in whom common cold and fever seemed to trigger the onset of deafness were also noted to have high viral antibody titers, and were more commonly seen than were those cases with unilateral deafne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耳鸣、各频率听力损失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5例(13.51%),显效18例(16.22%),有效38例(34.33%),无效40例(36.04%);总有效率为63.96%。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耳鸣无关(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有关(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7 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及凹陷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9年9月—2021年5月收治住院治疗的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伴随症状、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采用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伴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伴随症状(耳鸣、眩晕/头晕)、实验室检查(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伴耳鸣者113例(88.98%),伴眩晕/头晕者91例(71.65%),总有效率为41.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16)、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3)及是否伴眩晕/头晕(P=0.017)与预后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性别、患耳侧别、伴发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耳鸣、实验室检查(叶酸、维生素B12、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6)、是否伴眩晕/头晕(P=0.037)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