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珊珊  马夏云  陆燕英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目的 分析 SBAR 沟通模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沟通模式的护理床旁交接班。分析对比两组护理 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以及患儿临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 员对病情掌握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 评分及交接班时间均比参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依从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SBAR 沟通模 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治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班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6,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班所用时间为(10.44±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84,P<0.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班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表(NAER)评分(72.56±3.47)分较对照组(65.17±5.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床头交接班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28例ICU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利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比较两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交接班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ICU护理床头交接班工作,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6.
卢妙娟  石宏英  陈丽君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165-166,F0003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交接时间、交接班缺陷率、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交接班信息质量、行为规范及互动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和效率,还能降低交接班的缺陷率及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建立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交接班指引表在手术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取常规交接模式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交接期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及同期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时间、交接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质量中信息全面性、交接班重点、交接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满意度中交接班认可度、保证患者安全、确保高效沟通和预防安全隐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媒体可视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SBAR交接班指引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促进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病情掌握评分、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资料、病情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专科护理、整体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促进有效沟通、确保高效沟通、识别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璇  王颖 《天津护理》2023,(4):443-44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I期临床试验病房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1日—2021年10月31日I期临床试验病房就诊受试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I期临床试验病房就诊受试者为观察组,符合纳排标准的12名临床护士为实施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交班,观察组采用SBAR交班模式交班,对比两组交接班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班质量优于对照组,方案偏离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规范了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临床试验安全性,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分别纳入8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工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工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促进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改善,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张亚铮  袁媛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0):938-942
目的 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床旁交接班核查单,应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漏项情况、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床旁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漏项率、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的改良床旁交接班模式可有效缩短护士的床旁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信息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及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t-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采用正强化理论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万载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NSTEMI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正强化理论联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NSTEMI患者给予正强化理论联合SBAR沟通模式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交班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5月我科12名护理人员开展交班调查,同时评估当前交班行为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风险因素,接着于2021年6月至8月对护理人员完善SBAR交班培训,同时指导其将该模式运用于临床护理。分别对比培训前后的护士交班自评量表和护士一般效能量表、以及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信息质量、交班效率和互相扶持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各项一般效能评分量表条目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培训前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SBAR交班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升交接班工作质量,降低交接不规范引发风险不良事件的概率,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和细致的护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该交班培训模式值得临床采用和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80例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选取2016年1月—11月103例肺癌术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护理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以及对患者病情"九知道"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抽查的103例和80例次,观察组次交接班满意度(100.0%vs.51.3%)和病情"九知道"知晓率(100.0%vs.46.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在老年ICU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ICU住院的危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老年ICU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床边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实验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进行床边交接班,并通过患者信息传达遗漏或错误发生率、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床边护理质量合格率来评价床边交接班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信息传达遗漏或错误发生率更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更全面,护理交接班质量更高,患者床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ICU床边交接班核查单的设计与应用,规范了护士交接班流程,有助于护士快速掌握护理工作重点,降低了患者重要信息传达发生遗漏和错误,提高了护理交接班质量和床边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遵医依从性,利于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同期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联合常规随访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T1)、出院后6个月(T2)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不良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T1、T2时间段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1、T2时间段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1、T2时间段疼痛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PCI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减少其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凤  房振玲   《妇幼护理》2022,2(15):3552-3554
目的 探讨分析 CT 室的护理管理应用 SBAR 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26 例 CT 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模式,研究组 CT 检查患者运用 SBAR 沟通模式。结果 研究组的组织管理、物品及药品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7%)(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7%) 明显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 将 SBAR 沟通模式运用于 CT 室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满 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