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进行诊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情况,并分析对免疫功能(IgG、IgA、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结果在治疗72 h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09);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肠道菌群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平  吴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5):2763-2766
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5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于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后、7 d后检测患儿肠道菌群数(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统计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 d后、7 d后两组患儿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治疗前,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3 d后、7 d后,研究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的8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和对其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德清县人民医院2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和饮食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和体内锌的水平及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0%,腹泻持续时间(3.26±0.53)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42±0.75) d,退热时间(0.71±0.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14±0.36) d,呕吐消失时间(1.42±0.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2.58±0.48) d,住院时间(6.82±1.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8.96±1.36) 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锌水平为(68.36±3.9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8.63±2.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 G、Ig 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可提高血清锌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内菌群恢复正常,加速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腹泻总病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月该院9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愈时间及复发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和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患儿出院半年复发2例,对照组5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8、TNF-α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用于小儿腹泻能显著缩短患儿病程,这可能与布拉氏酵母菌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腹泻患儿双歧杆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腹泻患儿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罗伊氏乳杆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61)、对照组(n=59),对照组予以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与静脉营养治疗,研究组同时予以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早产儿营养吸收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A、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肠道菌群构成和感染预防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5天摄入奶量、最大喂养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返流次数少于对照组,肠内营养热卡达60 kCal/kg·d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A、CD_4+)]、肠道菌群构成和感染预防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5天摄入奶量、最大喂养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返流次数少于对照组,肠内营养热卡达60 kCal/kg·d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长、头围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A、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数量较对照组低,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接受罗伊氏乳杆菌期间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伊氏乳杆菌可改善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情况,调节其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且有利于降低NEC等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婕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2104-2106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临床疗效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急性腹泻患儿11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患儿予蒙脱石散口服,研究组58例患儿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性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d 3时的腹泻频次(2.51±0.95)次/d、大便性状评分(1.24±0.37)分均比对照组(3.71±1.32)次/d、(1.72±0.62)分低,止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CD3+水平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可有效缩短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腹泻次数,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儿肠道菌群,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腹泻持续时间为(2.84±0.98)d,对照组为(3.96±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94±1.10)d,对照组为(10.25±2.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菌群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大肠杆菌菌群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方法治疗相比,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生菌治疗效果更理想,能稳定肠道菌群,减少婴幼儿腹泻持续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钱英  朱鲁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16):3033-3036
目的分析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各40例。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IgG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23、IL-6、DAO、D-乳酸水平,对比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后大便次数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gA、IgG、CD4^(+)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CD8^(+)、WBC、RBC、IL-23、IL-6、DAO、D-乳酸水平、肠杆菌数量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患儿病情恢复较为理想,免疫功能明显提升,WBC、RBC及Th17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肠道微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唐春兰  闭宏娟 《智慧健康》2023,(25):109-113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转氨酶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细胞免疫状态情况及转氨酶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CD4+、CD8+、NK细胞亚群含量及转氨酶情况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NK细胞亚群表达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CD8+表达量、血清GCT、ALT、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第3d后,经皮测定黄疸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锌制剂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南平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门诊的78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口服补液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锌制剂(葡萄糖酸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时间(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排便次数。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84.62%),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每天排便次数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每天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锌制剂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0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腹胀、发热、大便性状、腹泻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8~+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肠道功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对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AURI患儿184例,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基础上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主要证候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咳嗽咽痛消失时间、流涕、鼻塞消失时间、腹泻、纳少消失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鼻塞、咳嗽、纳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主要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4~+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功效,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AURI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且患儿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肠通便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对其肠神经递质[P物质(SP)、生长抑素(S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4例F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通便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SP、SS、NO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粪便性状分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P水平明显升高,SS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S、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肠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通便胶囊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FC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血清SP水平,同时降低SS及NO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研究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周后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与对照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5.41%)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促使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枫蓼肠胃康胶囊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井陉县医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观察组(50例,基于对照组联合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及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可缓解患儿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患儿乳糖不耐受与肠炎转归的关系及其影响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RV肠炎乳糖不耐受患儿30例,为试验组;RV肠炎非乳糖不耐受患儿3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等肠外症状和喂养方式、腹泻次数、腹泻时间、腹泻程度、脱水状况、肠道排毒及粪便还原糖阳性程度、RV-Ag阳性率、持续时间、粪便pH值、心肌酶谱。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V肠炎乳糖不耐受患儿康复的相关因素。结果试验组患儿发热、咳嗽、轻中度脱水发生及腹泻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粪便脂肪阳性13例及CK-MB异常2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去乳糖干预患儿、未去乳糖干预患儿及对照组患儿RV-Ag阳性持续时间、腹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RV感染史和肠道排毒是影响RV肠炎乳糖不耐受患儿康复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RV肠炎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而乳糖不耐受对RV肠炎患儿肠炎转归影响作用较为轻微,去乳糖干预对扭转RV肠炎患儿肠炎转归意义不显著;但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及适时接种RV疫苗,利于改善肠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应用于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3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159例)及对照组(159例),对照组患儿开展小儿腹泻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给药,研究组患儿联合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腹泻等症状恢复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开展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同时促进患儿各临床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126例RV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3,采取布拉酵母菌散+蒙脱石散治疗)与对照组(n=63,采取双歧杆菌+蒙脱石散治疗)。采用χ2检验,进行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对2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肠道菌群数量等进行比较。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轻与中度脱水发生率等临床资料,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TNF-α、IL-8及CD4+、CD8+、CD4+/CD8+水平,以及拟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Z20180111),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6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55/6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②研究组患儿腹泻、呕吐、腹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4±5.5) h、(23.4±4.4) h、(25.6±3.9) h、(46.3±6.7) 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4.4±7.3) h、(46.8±6.6) h、(49.9±5.9) h、(66.3±7.5)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8、16.427、11.944、8.420, P<0.001)。③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TNF-α、IL-8水平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治疗后,2组患儿CD4+、CD4+/CD8+水平组内比较均显著增高,而CD8+水平组内比较,则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CD8+水平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2组患儿拟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组患儿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亦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中,2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RVE患儿的临床疗效良好,可降低患儿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对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轻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呕吐、腹泻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干预后肠球菌属、乳酸杆菌菌群较对照组高,酵母样真菌菌群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22.50%低(P0.05)。结论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可促进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