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亦称胃痛,古称"心痛"、"真心痛",是脾胃病证中最为常见症状之一,虽病在胃,主症为痛,但多本于肝而形于胃。胃脘痛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据临床观察,胃脘痛的诱发或加重,多与情志不遂所致肝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胃脘痛亦称胃痛,古称"心痛"、"真心痛",是脾胃病证中最为常见症状之一,虽病在胃,主症为痛,但多本于肝而形于胃。胃脘痛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据临床观察,胃脘痛的诱发或加重,多与情志不遂所致肝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也称胃痛,古称"心痛"、"真心痛",是脾胃病证中最为常见症状之一,虽病在胃,主症为痛,但多本于肝而形于胃。胃脘痛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据临床观察,胃脘痛的诱发或加重,多与情志不遂所致肝郁有关。笔者个人认为临床上常因肝郁失疏而导致的胃脘痛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发病原因与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英  宋登浩  安秀芹 《河北中医》2007,29(11):1023-1024
时间医学是近年来继时间生物学之后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论述了时间对人体生物节律、疾病病因、诊断、治疗以及疾病转归的影响,历代医家各有建树。胃脘痛[1]又称胃痛,临床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是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嗳气吞酸、不思饮食等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病。胃脘痛病位在脾胃;其发病、转归与时间密切相关。1胃脘痛的病因学认识中医学认为胃脘痛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可分为环境因素、情志因素、饮食起居因素。环境因素为重要诱发因素,情志失调既是导致胃脘痛的直接病因,也是引起胃脘痛发作的重要诱因;饮食起居失宜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外邪、情志及脾胃虚弱密切相关,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甚为密切。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各种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情志失调所致胃痛在临床十分常见,因此临床治疗胃痛从疏肝理肝方面入手,往往取得较好良效。现阐述从肝论治胃痛的生理、病理及具体分型,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刘世峰 《中医研究》2005,18(12):44-45
1辨证思路 中医之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十二指肠球炎,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形成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对胃脘痛的辨证治疗,首先应区分是胃痛病还是胃痛证.所谓胃痛病,是指胃脘部疼痛日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素有胃痛,为情志、饮食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胃痛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比较困难.所谓胃痛证是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或暴饮暴食,食用不易消化食物,饮食积滞不化,引起胃脘部突然出现疼痛.胃痛证起病急,病程短,治疗相对比较容易.其次,因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肝气极易犯胃等.所以对胃痛病的辨证时,首重气血,辨别是气滞或是血瘀;是虚寒或是郁热.另外,也有寒热互结胃脘而痛者,或素体阴虚,或胃痛日久,郁热伤阴,或过食辛辣,或肝胃郁热,灼伤胃阴,胃络失养,发为阴虚胃痛的,以上各型均可因寒邪或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典型情志病证之一,情志伤肝,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而致胃脘痛,是情志与胃脘痛发病的已有认识。其发病与情志刺激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情志病因的相关研究。胃脘痛的情志病因研究,以期揭示情志与胃脘痛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丰富胃脘痛的病因研究和情志病因学说的内容,进一步探求情志致病规律,丰富情志学说,最终为情志病证的临床防治、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之病因颇多,常见的有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气滞血瘀、饮食停滞等等;多以温中健脾、疏肝和胃、理气活血、消食和胃等法治之。其实在临床上常见的阴虚胃痛亦属不少,李振华老中医在治疗胃脘痛中,注重养阴益胃,对于某些缠绵不愈之胃痛每能建树。兹将李老运用养阴益胃法治疗胃脘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肝舒怒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括了息按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衡,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舒肝,理气和胃.笔者以平肝舒怒饮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  相似文献   

10.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11.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气滞型胃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气滞型胃痛是临床最常见证型,中医中药对于该证型的治疗有特长,但大多未做统计分析,笔者在近几年里应用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本病,采用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对治疗前后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胃脘痛,所以对于溃疡病的认识和辨证治疗应从胃脘痛中去探讨.王文正老师积多年治疗溃疡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溃疡病的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现简介如下。一、虚寒胃痛溃疡病是一个慢性病过程,久病多虚,虚在脾胃,因虚而生寒.所以虚寒胃痛在溃疡病分型中占绝大多数。细辨之,临床又有偏虚偏寒之别。偏于脾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指发生于上腹部胃脘处的疼痛症状,疾病病位在胃,临床显示多数患者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等导致。胃脘痛临床证候多样,其中以气滞血瘀等证型最为多见。胃脘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表现形式主要受到疾病病因病机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疼痛性质表现为隐痛、胀痛以及刺痛等。龚致平老师擅长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认为胃脘痛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要肝胃同调,脾胃同治,寒热并施,遣方用药要以通为用,善用理气药和消导药。  相似文献   

14.
<正>田玉美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著名中医,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田老出身中医世家,自少时即从祖父习医,诊疗经验丰富。现就胃痛病中因情志所致者对田老的组方用药进行探讨。胃痛[1],亦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脾胃病证。情志不畅是胃痛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临证对此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法治疗。田老在前人基础上对此证有所阐发,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蓝康祥 《新中医》1993,25(12):46-47
胃脘痛,俗称胃痛,现代医学多指胃-12指肠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病证。中青年患者居多,病情易反复发作而成为慢性宿疾,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人们多对此认识不足,平日不注意调养、情志不稳、饮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论治     
胃脘痛论治龚文松(江苏省滨海县淤尖乡卫生院滨海224545)关键词胃脘痛辨证论治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实指胃脘痛而言。该病大多是久病,为临床所常见。其发病机理,与情志刺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有关。忧思郁热,...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本文从中医的视角,对胃病的辩证治疗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董湘玉是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身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董教授,受益颇深,现将董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如下。1理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不宜郁滞,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疼痛,正所谓"不通则痛"。五行关系中,肝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倘若情志不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克脾犯胃,致使脾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临床上常因肝郁失疏导致胃脘痛者尤为多见[1]。引起胃痛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 ,俗称胃痛。现代医学多指十二指肠溃疡、各型胃炎等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发作时疼痛难忍 ,甚者痛连胁背 ,伴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表现。病变虽在脾胃 ,但又关系肝胆 ,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笔者认为 ,本病病因主要表现在情志伤肝和饮食伤胃两个方面。而且胃脘痛不论由何种原因引起 ,但最终都与肝脏密切相关。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则疏泄不及、脾胃升降失调 ,而致胃脘胀痛、呃逆干呕、大便溏泄或秘结等症 ;若肝气太过、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则出现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吞酸嘈杂等症 ;饮食因素可见脾胃气机壅滞 ,妨碍肝气之升 ,…  相似文献   

20.
周晓虹 《中医研究》2004,17(2):47-49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消化性溃疡、各种胃炎及其它胃部疾病,临床大多从气论治.笔者经多年的专科实践,逐步认识与体会到从瘀论治,同样是治疗胃脘痛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