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MSCT三维重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比较MSCT检查、手术中实际测量及X线检查后股骨粗隆间骨折块数量,分析骨皮质的连续性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端稳定性,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MSCT三维重建检查后股骨粗隆间骨折块数量与X线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中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检查骨皮质不连续的、骨折端分型不稳定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上诊断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CAD软件UnigraphicsNX和GHOSTSDK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三维重建后的股骨近端三维结构清楚,各骨折块相对关系明确。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利用开发出来的DHS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系统可以完成和真实手术一样的股骨转子间仿真手术,效果逼真。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CT数据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在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另外随访2年,统计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以手术解剖分型、Garden分型为标准,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相符率分别为98.00%、100.00%,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86.00%、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死亡1例,失访2例,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8.25%、3.09%。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X线平片在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上有明显优势,可指导手术治疗,减少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早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减少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2008年1月—2010年5月笔者对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分型Ι型患者采用微创技术DHS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虚拟手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虚拟手术,为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 Mimics软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虚拟复位,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的建模功能对测量的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器械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手术,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虚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DHS螺钉进钉方向和角度准确,可充分预测骨折复位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利用Mimics和UnigraphicsNX软件进行虚拟手术,对于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行MSCT薄层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MSCT三维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MSCT三维重建图像对于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术前肩胛骨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使用德国产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43例患者 ,均为闭合骨折 ,AO分型A1型 16例、A2型 15例、A3型 12例 ,对手术情况、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优 3 7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 95 .3 %。结论 :应用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解剖形钢板治疗时创伤小、手术灵活、易取得成功 ,值得推荐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三维CT重建成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患者,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术前均进行三维CT扫描并重建成像,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骨折分型情况。结果计算机辅助系统联合医师共同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99.22%;计算机辅助系统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89.06%;医师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97.66%;医师独立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66%,计算机辅助系统诊断符合率为89.0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独立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66%,计算机辅助系统联合医师诊断符合率99.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三维CT重建成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具有良好的鉴别效果,同时配合医生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非病理性或其他类型骨折;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精神疾病。对患者临床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者一期愈合。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髋内翻组和无髋内翻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内固定术、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9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24例发生髋内翻,髋内翻发生率为15.1%。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疗效的好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查阅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入选的76例患者中,70例临床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2.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后并发症、摔伤和脆性骨折史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疗效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德国产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3例患者,均为闭合骨折,AO分型A1型16例、A2型15例、A3型12例,对手术情况、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3例患者中优3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3%。结论:应用解剖形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解剖形钢板治疗时创伤小、手术灵活、易取得成功,值得推荐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上段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优2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只要手术适应证掌握得当,功能锻炼正确,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发生骨折移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5月,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6例,6例均为E-Vans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术中均未对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结论包括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对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对小转子骨折不复位固定是引起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骨折移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内固定系统与二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均符合AO/ASIF协会AO分型中不稳定骨折诊断标准,且出院后均接受大于1 a的随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疗组人员采用经股骨外侧小切口入路途径完成手术。其中A组31例,采用二代PFNA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B组28例,采用ITST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3±3.6)个月,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骨折均已达到临床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提供足够坚强的内固定支持,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汇总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骨一科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平均年龄78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体质差、合并症较多,术后并发症几率增加,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吉林医学》2010,31(32):5873-5874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近年来已广泛应用,我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6例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探讨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7年9月间58例患者的61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即牵引治疗、闭合复位中空加压锣钉、Gamma钉治疗、DCS治疗,DHS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6l例按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28例,Ⅲ型17例,Ⅳ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随访时间4~28(平均18.5)个月,平均随访2年.治疗结果按黄公怡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8.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合理选择内固定物,正确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0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厦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手术治疗不但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HS钉不仅具有静力加压和动力加压。而且还具有张力带作用,该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DHS钉是治疗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三位医师分别单独进行X线、CT三维重建图像阅片,并根据AO分型标准进行骨折分型与稳定性评估,对于基于X线与CT三维重建下各医师诊断不一致病例,经讨论分别得到统一结论;对于基于X线的统一结论与基于CT三维重建的统一结论不一致病例,进行讨论取得一致结论,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X线或CT三位重建下三位医师进行骨折分型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骨折分型及稳定性评估准确度。结果对于AO分型亚型,三位医师基于CT三维重建的骨折AO分型一致性(kappa值为0.49、0.76、0.77),优于基于X线的骨折AO分型一致性(kappa值为0.26、0.62、0.51)。三位医师基于CT三维重建进行骨折分型的统一结论诊断准确度为90.28%(65/72),较基于X线进行骨折AO分型统一结论的44.44%(32/72)明显增高(P 0.05)。三位医师基于X线进行骨折分型统一结论中不稳定型骨折比例为40.28%(29/72),明显低于金标准的79.16%(57/72)(P0.05);而三位医师基于三维C T进行骨折分型的统一结论中不稳定型骨折比例为77.78%(56/72),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一致性、准确度和稳定性评估上,CT三维重建均要优于X线。  相似文献   

20.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我科采用牵引床下闭合复位PFNA手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7例,男65例,女82例,年龄37~91岁,中位年龄77岁;车祸外伤22例,高处坠落伤17例,行走跌伤108例;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国际创伤骨科协会(AO/OTA)分型:A1型30例,A2型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