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三、发汗法的具体运用太阳病是邪在表,气血又趋向于体表。发汗法是从体表驱邪外出的方法,故太阳病以发汗为正治法,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主方。但在运用二方时,不仅要辨析脉证的宜忌,并要掌握发汗的方法,分清标本先后,以及不同的兼症而灵活加减。此外还要具备误汗或过汗出现变症后的救治常识。现具体论述于下。 1.发汗首先要辨脉辨证麻、桂二方,发汗作用有峻有缓,所以各有其不同的主症主脉和不同的禁忌证与禁  相似文献   

2.
清代医家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提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观点和“时疫汗法”的概念,认为“时疫汗不厌迟”。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比较,辨别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区别,梳理出“时疫汗法”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辛凉发汗、辛寒发汗、发表通里三类为主,详列出“时疫汗法”的适应证及其代表方剂与运用范围,厘清时疫早期治法选方,分析治疗时疫不避汗法、不避辛药的合理性。并总结出“时疫汗法”运用要点:汗法实质为“通”;选方注意时疫兼证;用药突出辛味解表;辨别汗不厌迟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陈玉书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0-169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4.
子和汗法与现代药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和与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齐名 ,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誉为攻邪派的宗师。倡言汗吐下三法赅尽治病诸法。1 汗法的渊源与内涵1 1 汗法内涵仅汗法而言 ,与常说的发汗退热 ,发汗解表不同 ,其内涵非常广泛 ,他说“汗以泄其表”。表者 ,乃皮毛、肌肤、腠理、经隧、脉络、六腑  相似文献   

5.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中的“此无阳也”与“不可发汗”,是指脉象上无阳脉,表示阳气偏虚,因此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不属小发汗之剂.进一步分析表郁轻证三方关系,表郁轻证并非病情轻微,而是属于“坏病”,正气虚而微邪在表;表郁轻证不能直接等同“小发汗”,按证情轻重可见有汗或无汗;表郁轻证并非中风与伤寒之间类型,而是桂枝汤证下后表虚更重的类型;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制定灵活,而非机械的合方计算;从现代中医角度理解,表郁轻证属虚人外感范畴.  相似文献   

6.
一、“汗法”之适应症:所谓“汗法”,即运用各种发汗药物之特有性能,使病者可以有适当的出汗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关於发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转以及病者在发汗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转,中医当然是不很了解,但是中医由於其多年来临床经验的累积,对於“汗法”的具体运用上及发汗药物的临床性能上,则仍然是有其深刻的体验。关於“汗法”的运用,内经上首先提出: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玉机真藏论:“今风寒之客於人也,使人毫  相似文献   

7.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8.
笔者临证之余.研习《伤寒论》,发现张仲景在全书397条文中,涉及汗证与汗法的条文多达百条卫详细地描述了六种汗出的机制、汗法的适应证、禁忌及过汗变证等.笔者据此认识到.无论是药物发汗、非药物发汗或是自汗出等均为邪从汗解之征象,就此笔者作一初步阐述,望同道指正。1通用发汗药而避邪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伦》中日:“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把汗法作为太阳经证的正治法,通过发汗使邪随汗而解.风寒在表虽均用汗法.但仲景运用各有法度,不尽相同。对太阳中风表虚证.仲景则用挂技汤解肌祛风,调合营卫.并嘱服枝枝汤…  相似文献   

9.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这指的只是汗法的一般用法,但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广泛用于内伤杂病、陈年痼疾等。因为,用发汗以治疗疾  相似文献   

10.
水气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凡因肺不能通调水道 ,脾不能运化水湿 ,肾不能化气利水 ,膀胱不利而致水湿内停外溢 ,都可引起肢体浮肿、脘腹胀大、小便不利等水气病 ,在治疗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辨证治疗 ,笔者就常用治疗水气病的方法探讨如下 :1 发汗宣肺法水气病 ,病邪在表 ,治疗用发汗宣肺法 ,又称温阳发汗法。故《金匮要略》曰 :“水 ,发其汗则已 ,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 ;浮者 ,宜杏子汤。”这里“水”是指风水。风水在表 ,治当发汗 ,汗出水从表解 ,故发其汗即愈 ,脉沉为风水在表 ,肾阳不足 ,不能化气利水 ,所以用麻…  相似文献   

11.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列举桂枝汤治疗汗后身痛证、自汗重症和汗出有时之证。表明作为解表发汗的桂枝汤可以广泛运用于汗证。临床运用桂枝汤应把握因病机而用、因病人而用和因病时而用的原则。从经典理论结合临床的角度探讨桂枝汤的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13.
黄仕沛教授认为,治疗外感热病,关键在于"汗"字,且汗出要透彻,方能令邪从汗解。黄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创立验方加减黄芩紫草汤,用于外感热病之湿热并重的治疗,对该经验方进行方证阐述,并介绍其临床应用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4.
迁延不愈的午后低热症,临床以阴虚证最为多见,但有滋阴清热,补阴养血治法不效者,应注意气虚发热证可能性。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目前被用治多种临床疾病。导师推崇名家名方,临床运用颇有心得,疗效突出。苗青主任医师通过辨证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顽固性低热案例1则,根据火郁发之的理论,以补中气、升阳气、散火郁为法,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治疗瘟疫历史悠久,病毒性疾病是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所在。在当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备受关注,并且已被升级为国家战略。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认为,在中医学病名方面,应当重新认识"寒温一统"的现代内涵,并且主张根据临床具体方证和指征用药。在病机方面,COVID-19存在由轻到重,由表入里,由实转虚的病机演变规律,应该重视初期的湿疫伤及太阳,中期的少阳、阳明合病,危重期的痰热壅肺,后期的肺脾亏虚。在临床治疗策略方面,早期予达原饮解表宣散,中期注重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危重期酌情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宣白承气汤、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化痰清热,后期注重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初期的轻症阶段,中期及危重期阶段,还是在后期的恢复阶段,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防止轻症转重症,缩短退热时间,改善咳嗽症状,提升血氧饱和度,减少死亡率。诸多研究表明,经典名方能够减轻细胞因子风暴、调节免疫失衡,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产生协同治疗COVID-19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归纳《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规律。小柴胡汤中柴胡和甘草是方根,治疗病证为外感、杂病、妇人病等三大类,可扶正祛邪、发汗解表。运用时需注意类证鉴别、方证转变和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7.
汗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在《伤寒论》中已运用广泛。张子和将其吐法、下法共称为"攻邪派"三法。汗法位于八法理论之首,与其他治法不可分离。解表剂可归属于发汗剂,但汗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解表剂,同时并非所有的太阳表证都单单使用汗法。要准确把握发汗的力度,以辨证的角度来理解汗法的禁忌证。由此可见,汗法运用的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古、不懂变通,而应当注意辨别思考,以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8.
郭兆安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是微型癥积阻滞肾络,治疗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积极筛查,早期发现;注重分期论治,综合干预,早期重视“调”与“截”,中期重视“补”与“通”,晚期重视“祛”与“控”;善用益气通络类药物,自拟益气通络饮,疗效显著。同时重视临床与科研一体,积极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9.
李春香  陈进成  丁芳  王亮  孙琦 《中医杂志》2011,52(6):515-516
目的比较桂枝与桂枝汤对大鼠的发汗作用,为揭示桂枝汤的配伍机制提供可能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桂枝组和桂枝汤组,每组20只。分别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桂枝、桂枝汤,30min后观察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着色点数和分泌量。结果桂枝组大鼠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足趾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桂枝汤组及空白组(P<0.01)。结论桂枝对大鼠足趾汗腺分泌作用明显优于桂枝汤。  相似文献   

20.
"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应释义为曾病霍乱,今又伤寒,是指曾患霍乱的体质又感发伤寒,而非论述霍乱与伤寒的区别;"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可理解为"本呕,下利者,不可止也",此非不治,而是不可止,使邪有出路,待正复而邪去。临床治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即治病求本;要注意当愈不愈而发生的变证,观其脉症,随证治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辨证论治亦当考虑其动态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