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行黄斑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mm及6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 结果:8/11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患眼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健眼增厚(P<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0.05); 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P<0.05); 患眼与健眼N1、T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N1=-0.692,rT1=-0.754,rT3=-0.657(P<0.05)。 结论: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后视力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各层形态的完整状况将80例81眼患者分为完整组和不完整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术后12 wk重新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结构不完整的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程度好于术前外层视网膜结构完整者,不完整组平均LogMAR BCVA由0.81±0.42变为0.45±0.27;术前视网膜结构完整者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完整组平均 LogMAR BCVA 由0.41±0.19变为0.35±0.22;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一定程度改善,术后平均LogMAR BCVA为0.42±0.14,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为387.08±108.35μm,经比较,以上项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前进行OCT检查对预测术后视力有价值,对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患眼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5-06/2017-06来我院就诊并诊断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患者68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基本信息及初诊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频域OCT及OCTA等眼科检查结果。OCTA检查采用RTVue XRAVANTI仪进行。选择视网膜血流成像扫描模式,扫描区域分别为黄斑区3mm×3mm。随访时间为6mo,随访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患者就诊时基线视力:轻度视力损害(≥0.5)为69%,中度视力损害(0.1~0.4)为24%,重度视力损害(<0.1)为7%; 随访预后视力的轻、中、重度损害分别为75%、19%、6%。影响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就诊时基线视力(r=0.776,P<0.001)、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黄斑区拱环存留度(r=-0.003,P<0.001)、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黄斑区拱环存留度(r=-0.003,P<0.001)、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r=-0.034,P=0.029)及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r=-0.014,P=0.012)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就诊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动脉受阻位置(颞上或颞下)以及是否发现明确视网膜血管动脉栓子与预后视力无相关性(r=-0.273、0.01、0、0.82、0.41、0.109,均P>0.05)。 结论:BRAO患眼黄斑拱环存留度、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和发病早期视力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术眼OCT参数与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2例32只眼湿性AMD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后5-6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同一天进行频域OCT扫描,对黄斑中心凹厚度(FT),黄斑中心区厚度(CST),黄斑区容积(CV),黄斑区平均厚度(CAT),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内液(IRF),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厚度(CN-VMT)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成像质量进行手动校正,探讨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与OCT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32例患者的结果分析显示,在CST>210um的患者中,术眼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与校正前后的FT、CV及CAT均无相关性;与校正前后的CST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6,P=0.041;r=0.447,P=0.019,校正后的相关性更强.有视网膜内液组和无视网膜内液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1.14±0.54和0.64.4±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 P=0.012). CNV显著组和CNV不显著组的LogMar视力分别0.98 4±0.61,0.57 4±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 P=0.035).结论 湿性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与校正后的中心区厚度呈正相关.手动校正中心凹位置对正确判断AMD患者抗VEGF治疗的效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特征,探讨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OCT对46例(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黄斑区微结构检查,分析黄斑水肿形态,对不同形态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患眼作为黄斑水肿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分析黄斑区微结构各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OCT扫描结果显示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黄斑区微结构表现为3种形态,12眼为黄斑囊样水肿,10眼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24眼为混合型水肿即黄斑囊样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分别为(180.81±13.35)μm、(238.72±16.75)μm及(0.17±0.03)mm3,而黄斑水肿组分别为(541.26±125.68)μm、(473.61±133.42)μm及(0.38±0.14)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根据患者黄斑区微结构形态表现分组研究发现,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为(0.53±0.09)LogMAR,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0.64±0.16)LogMAR,而混合型患者最差(1.02±0.24)LogMAR,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最小,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而混合型患者3个指标均最大,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对黄斑部微结构的改变与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容积、IS/OS断裂长度及外界膜断裂长度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82,P=0.000;r=0.523,P=0.000;r=0.834,P=0.000;r=0.758,P=0.000)。黄斑水肿形态与BCVA呈正相关(r=0.641,P=0.000),单纯的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混合型的患者病变最重,BCVA也最差。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表现形态不同,OCT可以对黄斑部微结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黄斑区形态改变与视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各时期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其与视力恢复过程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8例28眼波及黄斑区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术视网膜成功复位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黄斑区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相应时间段内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随着时间的延长,积液不断吸收,至术后12月时,仍有3例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存在少量积液,其余积液全部吸收。与之相对应,随着神经上皮下积液的不断吸收,患者视力逐渐提高,术后12月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眼,0.05~0.3者6眼,0.3~0.5者8眼,≥0.5者13眼。术后1月与1周(P<0.02)、3月与1月(P<0.01)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 脱离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6月、12月则无明显变化(P>0·10)。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从微观角度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复位后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并能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从而为科学预测术后视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的临床分型.方法 对75例患者104只眼,经裂隙灯三面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Ⅳ期(包括Ⅳ期)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1985年CSME诊断标准诊断为CSME,对其OCT图像进行分型.结果 糖尿病患者CSME的OCT分型分为五型:弥漫性黄斑水肿占37.5%(39/104),黄斑囊样水肿占20.2%(211104),弥漫性黄斑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占18.3%(191104),黄斑前膜伴神经上皮层水肿占13.5%(14/104),后玻璃体牵引伴黄斑水肿10.6%(11/104);另有黄斑前膜伴裂孔形成1例.结论 OCT对CSME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有重要的价值,是临床观察CSME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为外层视网膜提供氧和营养,维持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活性,其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对于视网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观察脉络膜形态对于跟踪糖尿病患者的病理变化较有意义。随着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enhanced depth imaging-technique,EDI)可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为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我们对OCT在检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 )各项参数(Cone-a,Cone-b和30Hz)变化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5例25眼及25只对侧眼分别行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测各项参数的振幅和潜伏期, OCT测量黄斑区九部分的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区形态参数与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各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黄斑区除颞侧外七个部位视网膜厚度与 ERG 的Cone-b和30 Hz潜伏期相关。
结论:研究发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内层视网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相干光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2-06/2015-12本院眼科中心收集的47例47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最终确诊结果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2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眼,所有患者均于起病2 wk内接受了FFA和OCT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CRAO组患者的平均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角度、充盈时间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CRVO组患者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OCT、FFA图像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较好地鉴别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将黄斑水肿患者分成病例组(CRAO患者)、对照组[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患者]。测量黄斑中心小凹从内界膜到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厚度(黄斑中心小凹厚度);通过黄斑中心小凹中点向色素上皮层作垂线,连接黄斑中心小凹中点与鼻侧距中心小凹200μm处作一直线,测量垂线与上述直线所形成的夹角(简称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黄斑区水肿在OCT扫描中的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囊样水肿,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视网膜内层细胞内水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及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将测得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2,最佳临界值为205.00μm,该点灵敏度0.90,特异度0.87,Youden指数0.77;将测得的角度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6,最佳临界值为72.00°,该点灵敏度0.97,特异度0.90,Youden指数0.87。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都说明OCT对CRAO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测量角度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测量黄斑中心小凹高,说明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者早期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隆起呈泡状或多囊状,其脱离高度176~1209μm,平均高度(864·0±234·4)μm。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下降至141~220μm,平均(170·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VKH早期,患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显著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OCT在VKH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频域OCT(SD-OCT)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的清晰度,有助于眼科医师了解黄斑水肿的形态改变和病理机制。目的利用SD-OCT观察分析CRVO性黄斑水肿的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SD-OCT检查确诊的CRVO患者资料。通过SD-OCT检查,分析黄斑区的形态改变。结果黄斑水肿的平均厚度为(527.5±218.2)μm,主要表现为囊样水肿55眼(84.6%),浆液性脱离15眼(23.1%)和神经上皮水肿增厚10眼(15.4%),以上3种形态可以合并出现。囊样水肿中心凹旁的囊腔可位于内核层、外丛状层和外核层,且内节/外节(IS/OS)层信号多有减弱或不连续。CME中合并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者占14.5%,神经上皮水肿增厚合并不完全PVD者占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黄斑浆液性脱离的范围平均为1838.4μm×l428.1μm×190.1μm,且其中不完全PVD的发生率较高(X^2=4.266,P=0.039)。结论SD-OCT可以发现黄斑水肿区的细微形态特征,区分水肿所在的层面,观察IS/OS层的情况;黄斑浆液性脱离与不完全PVD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光相干断层成像血流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眼科影像检查技术,它通过特殊的运算法则对连续扫描的OCT进行计算,获取血流信号,可快速、无创地重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虽然这种血流成像技术目前尚无法检测眼底血管的充盈时间,也无法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但是它已经显示出与传统血管造影基本一致的眼底血管结构,甚至可以更好地揭示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的形态,发现早期脉络膜新生血管,从而提供更多的病理信息,因此该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多种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检查。尽管这项新技术目前还存在各种局限性,如移动性伪影、浅层血管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投影等问题,但是未来随着设备和软件的不断更新,现有技术必将进一步完善,影像会更加清晰而完美,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和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弱视黄斑部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一组39例单眼弱视患者眼底黄斑区的组织形态,测定中心小凹及黄斑区周围3mm直径范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正常眼与弱视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弱视眼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增厚,与颞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例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未形成,其中1例治疗效果不佳。结论OCT检查可以从组织形态上观察黄斑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MCI)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快速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8-02/2020-07诊断为RAO的患者19例19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眼科检查后确诊为RAO,均为单眼发病,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13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5眼,睫状视网膜动脉残留的CRAO 1眼。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OCT、MCI、FFA及视野检查及分析。结果:经裂隙灯检查,12眼(63%)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16眼(84%)可发现全部或部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10眼(53%)可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行FFA检查的患者为10例(53%),其余9例未行检查,其中6例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例拒绝检查、1例有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经MCI及OCT检查可发现特征性眼底表现,OCT特征性改变为弥漫性内层视网膜反射增强与MCI图像绿色缺血区域形成严密的一对一关系。结论:联合MCI及OCT检查可快速确诊RAO,而且结合两者的图像特征可更精确辨认出视网膜缺血区域,有助于疾病分类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诊断高度近视眼合并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0年9月-2001年5月在门诊就诊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怀疑黄斑裂孔的病例22例28只眼进行OCT检查,散瞳后,选用4mm长的扫描线对黄斑进行线性扫描。结果:22例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灶,其中12人16只眼伴有后巩膜葡萄肿,28只临床怀疑黄斑裂孔的眼中,20只眼黄斑全层裂孔,3只眼为板层孔,3只眼为黄斑囊样变性,2只眼为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28只眼中,21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结论:OCT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检查手段,对于高度近视眼合并黄斑裂孔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病情转归,以及选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PurposeTo compare retinal thickness (RT) measurement and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of time domain (TD, Stratus) and spectral domain (S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devices (Cirrus, Spectralis) for imaging macular oedema (ME)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 MethodsIn this study, 20 eyes of 2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BRVO were included. A total of 18 unaffected fellow eyes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RT measurement was analysed in the five inner fields of the early-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grid, and proportional segmentation erro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Central millimetre thickness (CMT) showed a mean difference of −64, −74, and −18 μm ( P<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1 μm ( P=0.107), −92 μm ( P<0.001), and −105 μm ( P=0.016) in the BRVO group, between Stratus and Cirrus, between Stratus and Spectralis, and between Cirrus and Spectralis, respectively. Mean RT showed the highest vari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devices in the area most intensively affected by BRVO-related ME. In eyes with BRVO, 14.6% of Spectralis, 20% of Stratus, and 36.6% of Cirrus scans demonstrated moderate and severe segmentation errors. ConclusionRT measurement in eyes with BRVO, by TD and SD OCT, is compromised by a significant rate of segmentation errors. Deviations are most pronounced in the area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ME.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