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大多为核性,少数为后囊下或皮质性浑浊,因此早期就影响视力。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采用Phaco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32例3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1例9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3~6mo,并记录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9.33±1.95mm。术前裸眼视力均<0.05。术后裸眼视力≥0.3共60眼(61%);最佳矫正视力≥0.5为48眼(49%);术中1眼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20例患者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6眼,5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术后无眼压升高者。
结论: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可能具有的特异性。方法 将51例(79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与63例(77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资料对照比较,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结果 两组术后玻璃体、眼底改变及视力差异显著高度近视组均不如对照组。结论 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但术 相似文献
4.
罗涣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1):54-5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27例(33眼)眼轴〉25mm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其中Ⅱ级核4眼,Ⅲ级核18眼,Ⅳ级核9眼,Ⅴ级核2眼。结果 术后最佳视力〉0.5者24眼占72.7%,随访6 ̄24月,平均15.3月,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浑浊5眼占15.2%,无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且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44眼)眼轴长≥26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其中Ⅱ级核10眼,Ⅲ级核31眼,Ⅳ级核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23眼(52.3%);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4眼(9.09%),角膜水肿3眼(6.82%)。视网膜脱离1眼(2.27%)。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学习方法,研究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2由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者完成的1 080眼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270眼。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累积发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发症率、术后1d;1mo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分析各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术后1mo的BCDVA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25.15±3.11min,显著长于B组(15.20±3.40min)、C组(14.71±3.02min)和D组(14.41±2.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Ⅱ级核和Ⅲ级核的CDE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1)。B组(95.9%)、C组(97.8%)和D组(98.5%)的撕囊成功率均高于A组(80.7%)(均P<0.01)。A组后囊膜破裂发生率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5),但C组与D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d角膜水肿发生率和术后1d BCD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P=0.53)。结论: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规范训练,选择合适的患者,正确处理并发症等有利于初学者安全的学习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41例(182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手术.Ⅰ级核采用原位超声乳化技术,Ⅱ~Ⅲ级核采用乳化劈裂碎核技术,Ⅳ~Ⅴ级核采用拦截劈裂技术,并且根据核的类型设置机器参数.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1者16眼;≥0.5者89眼,其中≥0.8者34眼.术中并发症为虹膜咬伤(1.09%),后囊破裂(2.20%).术后并发症为角膜后弹力层皱褶(19.78%),角膜上皮水肿(10.44%)和前囊收缩综合症(1.65%).结论充分了解高度近视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非常重要.术中应注意切口位置和隧道长度、灌注瓶的高度、CCC以及根据核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46只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月-1年。结果术后视力≤0.1者6只眼,0.12-0.4者15只眼,0.5- 1.0者25只眼。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4只眼,角膜水肿7只眼,后囊混浊4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较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法,但要求较高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6只眼)(Ⅰ组),与同期进行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76例(84只眼)(Ⅱ组),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术中超声能量及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术中使用超声能量及时间两组间无差异,术后视力Ⅰ组>0.3占77.6%,Ⅱ组>0.3占96.4%.Ⅰ组后囊膜破裂2只眼(2.6%).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Ⅰ组15只眼(19.7%),其中5只眼(6.6%)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Ⅱ组11只眼(13.1%),其中3只眼(3.6%)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239.27±336.02)个/mm2和(2173.51±352.39)个/mm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t=1.294,P>0.05).两组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t=3.633,t=3.482,P<0.0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要求较高的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50只跟)和对照组46例(50只跟).试验组使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角膜散光度、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结果 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的视力≥0.5比例分别是:试验组60%、72%、88%;对照组46%、62%、84%;术后第7天、第30天试验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平均角膜散光度和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术后第7天和第30天对照组均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地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 85例(113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进行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手动/眼前者6眼,数指0.1者6眼,0.12~0.4者57眼,0.5~0.8者34眼,≥1.0者为10眼。术中后囊破裂4眼,角膜水肿6眼,眼底出血6眼,发生虹膜反应6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中并白内障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较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83例96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轴长度为26.32~32.46(平均28.58)mm,其中<28mm的31眼,28~30mm的42眼,>30mm的23眼。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眼轴长度<28mm的31眼中≥0.5者30眼(97%);眼轴长度28~30mm的42眼中≥0.5者36眼(86%);>30mm的23眼中≥0.5者13眼(57%)。后囊膜破裂2眼,其中1眼后囊膜破孔较大,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术后2mo发生视网膜脱离。其它并发症为角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以及后囊膜混浊等。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但眼轴长度>30mm者术后视力恢复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8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技术行白内障吸出,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后随访4个月~2a,观察视力和屈光度变化,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3眼(96.5%)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40、>0.03~0.40和≤0.30的患者眼数和构成比,在眼轴≤30mm组,分别为24眼(40.0%)、26眼(43.3%)和10眼(16.7%);在眼轴>30mm组,分别为6眼(23.1%)、13眼(50.0%)和7眼(26.9%)。术中并发症包括环形撕囊不佳者5眼(5.8%)、后囊膜破裂者2眼(2.3%)和悬韧带断裂者2眼(2.3%);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角膜水肿16眼(18.6%)、暂时性眼压升高5眼(5.8%)、房水混浊明显15眼(17.4%),以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2眼(2.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治疗了白内障,同时又矫正了高度近视,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囊膜上超声乳化和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眼科住院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7例(167眼),随机分成囊膜上组69例(86眼)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囊袋内组68例(81眼)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超声能量参数、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结果 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31.98±3.74)s、(81.23±5.58)s和(142.87±7.53)s;囊膜上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分别为(14.84±2.74)s、(21.44±3.85)s和(74.89±5.97)s。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超声能量分别为(18.71±3.42)%、(25.49±3.91)%和(33.39±4.12)%;囊膜上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对应为(9.04±2.05)%、(11.28±2.52)%和(18.96±3.79)%。囊袋内组核硬度Ⅱ、Ⅲ、Ⅳ级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分别与囊膜上组核硬度同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囊袋内组术后1d裸眼视力及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情况与囊膜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囊袋内组Ⅱ、Ⅲ、Ⅳ级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与囊膜上组核硬度同级患者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囊膜上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囊膜内组为1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后视力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囊袋内超声乳化基本一致,但明显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6-11/2009-12对48例53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对治疗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mo,术后3mo,眼轴<30mm者45眼,视力≥0.5者31眼(58%),眼轴≥30mm者8眼,视力≥0.5者2眼(4%)。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6眼(1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6眼(30%),切口漏2眼(4%),迟发性葡萄膜炎4眼(8%)。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囊膜上超声乳化法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法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采集2014-03/2016-03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297例32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149例162眼)和对照组(给予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148例160眼)。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核硬度越高,超声乳化时间及平均超声能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mo 视力均较术后1 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接近,但囊膜上超声乳化具有更佳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方法:采集2014-03/2016-03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297例32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149例162眼)和对照组(给予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148例160眼)。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核硬度越高,超声乳化时间及平均超声能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mo 视力均较术后1 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接近,但囊膜上超声乳化具有更佳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46眼和研究组42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研究组患者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裸眼视力<0.5,0.5≤裸眼视力<1.0及1.0≤裸眼视力≤1.5的比率均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1≤最佳矫正视力<0.5的比率明显降低,仅为28%,0.5≤最佳矫正视力<1.0及1.0≤最佳矫正视力≤1.5明显增高,可达58%和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以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观察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1/2012-12在我院治疗的11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6例,对照组(传统手术组)54例,术后观察两组矫正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数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矫正视力恢复至>0.5者30例,0.3~0.5者24例,<0.3者2例;对照组中矫正视力恢复至>0.5者20例,0.3~0.5者22例,<0.3者1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后发生囊膜破裂者2例,玻璃体脱出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中术后发生囊膜破裂者3例,玻璃体脱出者3例,悬韧带断裂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46例(82.1%),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10例(17.9%);对照组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38例(70.4%),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者16例(29.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好,具备切口小,眼内组织损伤小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