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席丰  高金生  杨书良 《新医学》2009,40(4):268-270
肠黏膜屏障是构成机体内外环境的一种重要屏障,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等组成,对防止病原微生物从肠黏膜侵入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血缺氧、严重创伤、肠道感染、休克等情况均可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内细菌及毒素均可突破肠黏膜屏障引起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等。研究表明,肠道给予小剂量组胺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卉  吴黎红 《现代护理》2006,12(29):2772-2773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病程长、引起胰腺纤维化和功能低下的疾病。急性发作时通常采用禁食和肠外全营养(TPN)等手段进行治疗,由于肠道长期闲置,易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异位,加重感染。胃肠内营养(EN)符合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可有效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维护肠道功能,对于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防止细菌易位,减少感染的发生率[1]。空肠管饲是EN的重要方法之一。EN是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采用以十二指肠远端的空肠喂养为宜,EN制剂输入处越远离十二指肠,对胰腺分泌的刺激作用越小。长期的临床治疗表…  相似文献   

3.
<正>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肠黏膜表面被一层黏蛋白及脂质覆盖,能阻隔肠黏膜上皮细胞与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直接接触,还具有分泌抑菌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应答的作用[1]。肠黏膜具有吸收营养物质、防止致病微生物及毒素的入侵、参与免疫调节、参与某些维生素的合成、调节生物应答  相似文献   

4.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病程长、引起胰腺纤维化和功能低下的疾病.急性发作时通常采用禁食和肠外全营养(TPN)等手段进行治疗,由于肠道长期闲置,易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异位,加重感染.胃肠内营养(EN)符合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可有效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维护肠道功能,对于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防止细菌易位,减少感染的发生率[1].空肠管饲是EN的重要方法之一.EN是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采用以十二指肠远端的空肠喂养为宜,EN制剂输入处越远离十二指肠,对胰腺分泌的刺激作用越小.长期的临床治疗表明,EN是对胰腺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我科于2006年2月13日收治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通过EN治疗及护理,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涉及肠道内环境(主要是肠道微生物)与易感个体间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其在维持肠道吸收必需营养物质与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并对其作出应答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黏膜四种屏障功能受损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与IBD的关系,有望为治疗IBD 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肠黏膜屏障损伤与IBD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江娅  刘寿荣 《临床医学》2008,28(12):100-102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科研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肠道的免疫、内分泌、黏膜屏障等功能.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具有屏障作用,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从而维护人体健康.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肠黏膜屏障是由机械、化学、免疫和生物屏障共同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其作用是将肠腔内的物质与机体内环境隔离,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四层屏障具有相应的结构基础,通过发挥各自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消化过程中以动态变化的形式选择性地吸收水和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肠道细菌异位,发挥免疫功能,有助于维持机体肠道的完整性和免疫稳定状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通过改变体内多种炎症介质和病理过程损害肠道屏障而引起NSAIDs肠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NSAIDs引起肠黏膜不同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和基于肠道菌群的防治进展,旨在为预防和治疗NSAIDs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道是维持机体营养、免疫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肠道屏障可因各种刺激而改变,使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内细菌易位,内毒素、细菌、抗体介质不断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和加重失控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SIRS的发生更加重了肠道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肠黏膜屏障、细菌易位、胃肠激素、细胞凋亡等因素与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斌  徐少勇  卢光新  杜勇 《临床荟萃》2006,21(4):256-257
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为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肠内营养(EN)已越来越受到重视,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临床实验证实。临床实验也证实肠道水疗可促进肠蠕动及功能恢复,加速内毒素排除,防止胰腺炎的重症转化。本研究选择42例SAP患者,对其早期EN和肠道水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代营养治疗学指出,营养支持治疗并不是单纯提供营养、维持氮平衡,更重要的作用是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维持细胞代谢,参与生理功调控与组织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长期全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免疫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减少肠内营养所致肠道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脓毒症等危重病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患者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实施。回顾性分析2005年以来肠内营养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郑聪  刘纳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95-1297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该两组为术后24h取材。第3组为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第4组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EN组),营养支持7d后取材。上述4组均行回、结肠形态学检查,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分布检测,用循环D-乳酸法测定肠道通透性。结果:I/R组大鼠回、结肠黏膜萎缩,腺体稀疏,黏膜下层水肿、出血。FEN组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好于EN组。I/R组细菌移位率、血浆D-乳酸、血浆内毒素显著高于对照组;FEN组D-乳酸、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I/R组结肠固有层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EN组CD4+、CD8+T淋巴细胞较EN组增多。结论:添加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方面作用优于单纯肠内营养。膳食纤维能提高结肠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因为它可获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并且可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全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因此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胃肠道和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如腹胀、腹泻、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简述笔者通过监测胃残余量变化防止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ICU内的危重患者由于应激状态引起机体高代谢、高分解,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使病情加重,故应尽早补充营养。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E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条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相对于TPN来说,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维持和增强肠道相  相似文献   

15.
重视肠道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胃肠道不仅具有消化与吸收的功能,还具有免疫屏障功能,是机体遭受创伤或严重打击时的应激中心。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在严重感染、创伤或长期禁食后,肠粘膜萎缩、肠屏障功能衰减,有利于肠内毒素和细菌移位,是机体内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适时早期开放肠道营养能增加门静脉血流,改善肠道循环,防止肠粘膜萎缩,减少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改善预后。如不影响基础疾病,只要存在有功能的小肠,就应首先考虑开放肠道营养。 肠道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适量的综合性营养素,达到代谢支持、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支持(TEN)是近年来常用的营养支持疗法。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道的生物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减少代谢并发症发生[1]。但因空肠造瘘管极细,易发生堵管现象。选择科学的封管方式可减少堵管,延长瘘管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17.
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与肠道黏膜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淋巴组织[1].黏膜滤泡是免疫应答的传人淋巴区,又称诱导区,抗原由此进入GALT,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和呈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免疫应答;而弥漫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传出淋巴区,又称效应区,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通过归巢机制迁移至弥漫淋巴组织,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此发挥生物学功能[2].  相似文献   

18.
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菌膜屏障抑制于肠道内,在此过程中肠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肠道屏障包括肠道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层、肠道免疫系统、肠-肝轴、防御素(defensins)等[1],其功能主要在于防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构建以及肠道屏障受损后细菌、内毒素移位密切相关。现就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关系与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是目前重症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微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致病菌增多。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能够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腹泻、腹胀以及感染的发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重症疾病。  相似文献   

20.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书良  李兰梅  陈育民 《临床荟萃》2008,23(24):1809-18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目前,肠黏膜屏障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的机械屏障上,而是由肠黏膜上皮、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上百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和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现就近几年对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