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蛋白质组角度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及天麻钩藤饮降血压和改善肝阳上亢证症状的机理。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大鼠以及肝阳上亢证大鼠天麻钩藤饮治疗前后肾上腺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匹配,肝阳上亢证组与治疗组大鼠肾上腺图象匹配率分别为90%、95%,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 3-8,分子量Mr 14.4-75 kD范围。与正常组比较,肝阳上亢证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的点有22个,下降2倍及以上的点有15个。而在治疗组中这些表达上升的点均有下降,有14个点下降达2倍以上,其中有10个下降后接近于正常组;这些表达下降的点均有上升,有9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有5个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这些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可能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天麻钩藤饮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也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胃窦组织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及柴黄胃溃宁的可能疗效机制。方法:以多因素复合模拟中医病因结合乙酸法建立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胃窦组织总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同时,采用笔者临床经验方柴黄胃溃宁对模型大鼠进行复健。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胃泌素、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浆5-羟色胺等指标出现紊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匹配后,模型组5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2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经柴黄胃溃宁治疗后,大鼠上述血清、血浆指标复健;模型组和中药组匹配后,模型组5个蛋白点表达低于中药组,1个点表达高于中药组。结论:与正常组的蛋白质可能是肝郁脾虚证胃溃疡的相关蛋白;柴黄胃溃宁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的疗效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上述目的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局灶性脑缺血早期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寻找与脑缺血相关蛋白质,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针刺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 h、模型6h、醒脑开窍针刺6h(简称醒针6h)和传统对照6h组(简称对照6h),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规定时间快速断头取脑,剥离缺血侧海马,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以Image Master 2D V3.01 Elit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以(MALDI-TOF-MS)测肽质量指纹图,检索Swiss-Port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蛋白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9个,其中在模型6h组新出现1个,在模型6h表达上调的11个,表达下调的17个;醒脑开窍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1个,其中在醒脑开窍针刺组上调有16个,下调的有5个;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0个,下调的有8个,上调的有12个.[结论]以双向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初步发现与脑缺血相关的部分蛋白质,有助于深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病理机制,并发现针刺治疗脑缺血的部分靶蛋白质,及"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对照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作用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神经蛋白质组动态、全面的研究,从蛋白质水平阐明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及补阳还五汤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的机制,为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和新的脑缺血保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D大鼠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灌服补阳还五汤药液,模型组灌服等体积无菌蒸馏水.两组均于灌胃第14天、28天随机挑取5只大鼠,处死.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大鼠脑细胞蛋白质,以改进的考马斯亮兰染色法染色使蛋白质显色.用Imagescanner扫描仪及LabScan扫描软件进行扫描,获取图像,使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比分析凝胶图像,对选定的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运用GPS软件搜索SWISS-PRO和MSDB数据库鉴定蛋白质.同时用上述Mascot Search Results进一步搜索the Gene Ontology等网站,以确定该蛋白质的功能分类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大鼠在服药后存活14d这个时间点,蛋白质差异点约为110个,补阳还五汤组蛋白质点较模型组主要以下调为主,其中75个点表达下调,35个点表达上调;蛋白质查询结果具有以下特点:蛋白质主要涉及相关酶类、细胞骨架蛋白等.在服药后存活28d这个时间点,蛋白质差异点约为67个,补阳还五汤组蛋白质点较模型组主要以上调为主,其中54个点表达上调,13个点表达下调.蛋白质查询结果具有以下特点:蛋白质主要涉及相关酶类、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及分子伴侣等.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呈现多样性、动态变化性.中期表现为清除异常蛋白质同时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后期则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下丘脑中与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探索针刺心经抗干预心肌缺血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经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包括EST)中,上调表达73个,下调表达92个;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下丘脑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涉及细胞代谢、脂质代谢、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因子;而电针模型肺经组仅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脑血流量异常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大量临床试验及报道表明:针刺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调节神经递质、促进微血管再生及侧枝循环建立、调节血管舒缩物质的水平等多种途径改变脑血流量,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中的"头针穴组"对宫内窘迫导致的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中线粒体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给予临产前孕鼠异氟烷吸入麻醉和夹闭双侧子宫动脉10 min的延迟剖宫产术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模型。正常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造模成功的HIBD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幼鼠。针刺干预于大鼠14天鼠龄时进行,每天针刺1次,共干预14 d。针刺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全脑进行指标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脑皮质中ROS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脑皮质中ATP/ADP比值。结果:(1)各组大鼠脑皮质重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针刺组脑皮质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脑皮质重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脑皮质重量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ROS平均荧光表达比较:模型组ROS平均荧光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的R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比较各组的ATP/ADP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与针刺组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靳三针头针穴组能有效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大鼠脑皮质重量增长;(2)针刺组中ROS与ATP/ADP比值表达成负相关趋势,提示针刺靳三针头针穴组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大鼠脑功能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靳三针头针穴组能有效降低HIB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损伤,并能提高HIBD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于浩 《陕西中医》2008,29(12):1688-1689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分为2周和6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6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缺血6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针刺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6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结论:针刺穴位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在慢性脑缺血时大鼠脑食欲素受体-2(OX2R)及其配体在不同时间点缺血后的变化。方法:实验中运用分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将Wistar大鼠分4组,造模成功后给予督脉电针干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OX2R的表达,同时运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额叶皮质区Orexin-A和Orexin-B的总含量变化。结果:1个月、2个月时,模型组OX2R及其配体表达高于正常组,同时呈递增趋势;在相同时间进行组间比较,1个月时,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OX2R及其配体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立即针刺组OX2R及其配体的表达较模型组有升高;2个月时针刺治疗组OX2R及其配体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而立即针刺组与针刺治疗组相比OX2R及其配体表达有升高。结论:实验观察到OX2R及其配体的表达在1个月和2个月时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经过督脉电针干预后促进了OX2R及其配体表达,同时观察到早期干预对OX2R及其配体表达的影响优于针刺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建立和蛋白质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候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灌服附子汤6周,观察造模前后症状、血压、饮水量,同时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大鼠的肝脏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造模6周后,易激惹程度增高、饮水量增加等肝阳上亢证候的表现;SHR组和肝阳上亢组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SHR组共检测到蛋白质点数为716±58个;肝阳上亢组875±19个,仅在肝阳上亢组表达的蛋白质有27个;有28个点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变化(5倍以上),其中15个点下调,13个点上调.结论: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灌服附子汤可建立稳定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候大鼠模型,两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候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灸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手捻针预处理日1次组,电针预处理日1次组,手捻针预处理日2次组,电针预处理日2次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心肌HSP70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增加,HSP70mRNA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预处理使心肌细胞凋亡减少、HSP70mRNA表达增加,且针刺预处理日2次组作用强于针刺预处理日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结论:针刺预处理能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上调心肌HSP70mRNA的表达。针刺预处理每日2次的作用强于针刺预处理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TNF-αmRNA表达开始增加,针刺督脉组脑缺血再灌注12、24、72 h TNF-αmRNA表达减少。结论针刺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Ⅰ组),模型组(Ⅱ组),模型+针刺组(Ⅲ组),每组30只。采用颈内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处死前30min行针刺干预,观察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出现受体表达水平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水平呈上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针刺组同样出现表达水平的增加,24h时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同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针刺干预后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针刺可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4.
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标准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优于标准头针对照组(P<0.01)。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times on plasma thromboxane(TXB2) and prostaglandin 6-Keto-PGF1a(6-K-P)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Totally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cupunctured at 7-9 am,a group acupunctured at 3-5 pm and a drug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ents of plasma TXB2 and 6-K-P from venous blood befor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15 day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plasma TXB2 levels of the two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but the 6-K-P levels of both the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 And the TXB2 level in the 3-5 pm acupuncture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7-9 am acupuncture group(P〈0.05) ,and the 6-K-P level of the former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P〈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surviv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与脑缺血相关及针刺起效的靶蛋白,从蛋白质组学层面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h组,模型6h组和针刺6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规定时间快速断头取脑,剥离缺血侧海马,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以Image Master 2DV3.01 Elit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肽质量指纹图,检索Swiss-Port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0个差异蛋白质。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蛋白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9个,其中在模型6h组新出现1个,在模型6h表达上调的11个,表达下调的17个;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21个,其中在针刺组上调有16个,下调的有5个。[结论]以双向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初步发现与脑缺血相关以及针刺治疗脑缺血的部分靶蛋白质,有助于深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病理机制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陈素辉  孙华  徐虹  张亚敏  高扬  李沙 《针刺研究》2012,37(6):470-47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12、24、48、72、96、144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正常组6只。针刺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min。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IL-1β在脑缺血大鼠患侧脑区呈双峰表达,模型组峰值时间为48h和96h,针刺组为72h,针刺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IL-1β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除72h组外,针刺组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TNF-α在患侧脑区呈单峰表达,模型组和针刺组峰值时间均为72h,针刺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TNF-α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中IκB激酶β(IKKβ)表达,探讨眼针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CIRI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皮层IKKβ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皮层IKKβ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升高(P0.01),眼针组同模型组相比,IKKβmRNA和蛋白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眼针抑制脑皮层组织中IKKβ的表达,可能是眼针治疗CIRI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