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特点、影像学特点、预后及防治.方法 对90例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房颤致脑栓塞症状重,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栓塞面积大,出血性梗死多见,并发症严重,预后差.结论 房颤是脑栓塞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费世早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6):732-732
脑栓塞系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 ,造成血流阻塞 ,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 ,造成脑功能障碍而言。发病率占脑卒中的 15 %~ 2 0 %。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 ,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等 3类 ,以心源性最常见 ,其中又以房颤为多见。风湿性心脏病二类瓣狭窄并发房颤时 ,左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探索基层医院房颤病人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抗凝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0例资料比较完整的心源性脑卒中(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临床情况及入院前用药情况,特别是抗栓资料。结果8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在本次发生脑栓塞前用阿司匹林抗栓者46例,占57.5%,用华法林抗栓者3例,占3.75%,二者均未用者31例,占38.75%。结论房颤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在基层医院抗凝比例太低,由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过大,应引起医患重视,进一步提高抗凝人群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6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37例好转(包括2例溶栓患者),无效14例,其中11例家属放弃治疗,15例死亡。其中,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以女性及70岁以上老人居多。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更易累及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房颤并发脑栓塞时,左右大脑半球受累基本相当,但常为大面积脑梗死,易并发梗死灶内点状或片状的出血。对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案治疗。结论房颤并发脑栓塞,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预防;特别对高龄(年龄〉70岁)及女性房颤患者加强脑卒中预防,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积极抗凝治疗控制INR在适当范围可能减少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超早期溶栓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脑栓塞(CBE)是由于心源性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而产生的脑梗死,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老年房颤病人更是发生脑栓塞的高危人群。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和随访的房颤致脑栓塞老年病人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10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房颤合并闹栓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期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6例患者实施护理后顺利康复,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3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患者临床满意度较高。结论:优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树立患者信息,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黄晓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6,30(5):473-475
目的:运用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房颤脑栓塞患者进行检测,探讨房颤脑栓塞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房颤脑栓塞患者72例进行1.5T磁共振扫描(SWI),检测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评价CMB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轻度脑栓塞34例中,微出血无14例(41.2%),轻度17例(50.0%),中度3例(8.8%),重度0例。中度脑栓塞34例中,微出血无12例(40.0%),轻度15例(50.0%),中度3例(10.0%),重度0例。重度脑栓塞8例中,微出血无2例(25.0%),轻度4例(50.0%),中度1例(12.5%),重度1例(12.5%)。CMBs严重程度与脑栓塞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0.142,P=0.081),房颤脑栓塞CMBs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以及抗栓药物的使用相关(P<0.05)。结论:房颤脑栓塞患者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以及抗栓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发病24 h内应用巴曲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房颤致脑栓塞患者87例,发病6~24 h来院,分为巴曲酶注射液降纤治疗组(45例)和未予降纤对照组(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组再分为重症亚组和轻症亚组。90 d后进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依赖生存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重症亚组与对照组重症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症亚组高于对照组轻症亚组(P<0.01);明显依赖生存率治疗组轻症亚组低于对照轻症亚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重症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颅内出血率治疗组重症亚组高于对照组重症亚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轻症亚组均未发生出血。结论降纤治疗房颤致脑栓塞对轻症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好,但对重症患者疗效不佳,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托拉塞米治疗房颤患者脑栓塞后急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脑水肿缩小范围,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27%、94.59%,对照组分别为55.56%、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d、14d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房颤患者脑栓塞后急性脑水肿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7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脑栓塞组(106例)和非脑栓塞组(364例),比较分析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脑栓塞组年龄>65岁者82例(77%),持续性房颤50例(47%),中风史17例(16%),合并高血压病63例(59%),冠心病30例(28%);非脑栓塞组分别为210例(47%);127例(35%),8例(2%);163例(45%),18例(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持续性房颤,中风史及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是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心衰及某些非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导致脑栓塞的危险已众所周知。以往认为脑栓塞多发生在中青年风心病患者 ,近年来研究发现 ,心房纤颤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老年人中心房纤颤主要是瓣膜性心脏病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 ,多数由缺血性心脏病所致。资料显示冠心病占 40 3 % ,高血压性心脏病占 3 9% ,这与老年人窦房结和结间束肌纤维减少和纤维组织增生、心脏功能退变有关 ;心房纤颤时心房壁肌肉特别左心耳肌肉收缩无力 ,加上老年人血粘度增高、动脉硬化等 ,易形成附壁血栓 ,血栓脱落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01~2011年有华法林抗凝指征但不愿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共6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n=352)和B组(n=306),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B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两组患者C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CCE发生率为5.1%(18/352),B组CCE发生率为9.8%(30/306),两组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对不愿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减少住院期间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治疗老年房颤的几种药物疗效作比较。方法:(1)将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地戈辛加倍它乐克,心律平,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3个月内有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2)所有病例治疗后均作48小时Holter监测,对所发现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3)对(1),(2)项所有参数作t检验;(4)将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中的3例用心律平治疗,6例用胺碘酮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并将两种药物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三种药物治疗方案在预防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尤以胺碘酮疗效最佳;胺碘酮治疗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在使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并维持窦心律的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心律平,结论:胺碘酮是治疗老年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它正在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此外,房颤可降低生活质量,但与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对房颤患者来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恢复、维持窦性心率是呈正相关的。房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为13%。尽管房颤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但在6~12个月间的复发率高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加曲班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98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s及BartheI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143例患者中有房颤者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25.9%;口服过华法令者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者46例(32.2%);住院期间无1例服华法令,有服抗血小板药物者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1例服华法令者,服抗血小板药物者37例。结论: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令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按原则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给予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TT、APTT、PT、INR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5.82±3.68)s、(26.08±3.88)s、(15.21±2.16)s、(0.97±0.12)、(15.89±4.82)分、(41.93±6.87)分,与对照组的(5.29±3.55)s、(26.31±3.56)s、(15.32±2.53)s、(0.95±0.10)、(15.16±4.65)分、(42.16±6.91)分均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治疗后TT、APTT、PT、INR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36.81±5.73)s、(37.15±3.96)s、(20.17±2.57)s、(1.35±0.18)、(67.92±8.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15±6.79)s、(34.18±4.07)s、(18.33±2.89)s、(1.21±0.19)、(61.58±9.3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10.38±4.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61±4.89)分(P<0.05).结论 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美华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4):344-345
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由房颤所致脑栓塞的发病率随之增高。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栓塞的发病率,如何对房颤患者进行有效抗凝治疗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