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本病发病迅速,变化快,并发症多。肠梗阻就是胰腺炎较常见的病发症,该病可导致全身及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延长病程。近年来,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肠梗阻是急性胰腺炎较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可导致全身及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早期的干预影响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急性胰腺炎所致麻痹性肠梗阻50例,疗效较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论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基于瘀血阻络和肾阴阳两虚的病机,但疗效并不理想,其原因与该病发病隐匿,临床确诊者大多已存在影像学改变有关。若能在出现影像学改变前给予及时合理干预,则可预防其发生。"浊邪"居于体内,易化毒邪,日久酿为"瘀毒",留滞骨髓则为骨痹,故"浊毒"为该病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临证早期采用化浊解毒兼活血化瘀之法,可缓解病情、延缓其发展,甚至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结合中医整体观、络病学说、中医时空学,基于“气血津液-络病-肺浊”理论,明确疾病病位及传变规律。该病以气机不畅为主,气血津液失衡为始动因素,气血津液失常导致络病,痰瘀毒是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由络及脏,病理因素积聚肺脏形成肺浊。病理演变过程为早期气血津液输布异常,中期痰瘀毒胶结,由络及脏,晚期脏腑失司。治疗应调畅气机,调节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兼顾痰瘀毒,脏腑同调,注意病位、病性改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提供辨证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下配伍"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合电针治疗,依据"上下配伍"原则,取上肢支沟、内关穴,下肢上巨虚、足三里等,共治疗7 d....  相似文献   

6.
王根民 《中医杂志》2011,52(5):441-443
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探求中医浊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分析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非痰湿概括的致病之因,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痰、湿、瘀、浊常相兼的共性特点。倡"损其有余",强调以五脏为核心,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提出中医学浊的生理学含义、病理学含义以及浊邪是癌症的主要病机,认为浊病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提出建立癌症中医浊病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毛德文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肝衰竭"毒邪-毒浊致病"新学说: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之"毒邪致病",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之"毒浊致病";总结了"毒邪致病"学说的"截断逆转法","毒浊致病"学说的"扶阳培土法";并凝练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毒邪致病-截断逆转"的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毒浊致病—扶阳培土"的以茵陈术附汤等为代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肝性脑病"通腑开窍—通腑醒神、通腑保肝"的以大黄煎剂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案等3个新方案。经临床应用证实,该学说指导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胰腺炎合麻痹性肠梗阻主要是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逐渐的坏死或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毒液渗出而发生[1]。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味大剂量大黄液灌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000年修订的AP诊断及分级标准[2],选择急性胰腺炎合麻痹性肠梗阻患者60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主要以热结胃肠、邪实热盛之腑实证为主,临床上常用大承气汤等治疗该病,我们认为急性胰腺炎既有阳明腑实的表现又符合内痈的表现,用大承气汤加薏苡仁败酱草治疗急性胰腺炎不仅兼顾阳明腑实的病机而且兼顾内痈的病机,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0.
整理、分析近十年中医辨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相关文献,由春温病伏湿谈起,着眼邪正相争,从发热病的中医治疗经验中归纳"非典"辨治规律,提出中医辨治"非典"当透邪化浊、及时扶正、顾护阴液等多方兼顾,并将分期治疗、分证用药的治疗原则贯穿始终,同时重视饮食、合理调护。  相似文献   

11.
1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在使用西药8天、肠梗阻和肠道菌群失调未见改善且日渐加重的情况下,及时介入中医治疗,辨证诊断为湿温疫疠—邪伏膜原,病因为湿热疫毒(湿重于热),采用"藿朴夏苓汤合达原饮"化裁,服用6剂后转危为安。此例的中医药救治过程,表明中医介入的必要性和正确辨证的重要性,为今后中医药介入新突发传染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小关节红肿热痛为表现,缓解期以关节活动障碍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病位在关节经络,源于脾胃,发于关节经络,疾病进展关乎脾肾,浊邪留滞为痛风性关节炎基本病机,毒热浊郁为急性发作期病机,痰瘀浊胶结为缓解期病机,治疗关键在祛浊,采用肾病基本方(莪术,川芎,刘寄奴,萆薢,六月雪,白芥子,水蛭等)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陈国丰教授基于中医思维,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浊邪内盛、上犯肌膜.浊邪可分为湿浊、浊瘀与浊毒.治疗时以祛湿化浊、破血消瘀、泻火解毒为法,中医辨证论治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浊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和...  相似文献   

15.
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性疾病所导致的急性腹痛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腹痛类型。西医治疗急性炎症性腹痛疾病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疾病反复发作、长期预后欠佳等问题。正所谓"通为常,不通为病"。"通法"是中医应用最广泛的治法,凡可帮助人体气血津液畅通的治法都可以归为"通法"范畴。基于全国名中医、中医急症学家陈绍宏教授提出的"通至邪出"理论,以"通"为大法、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炎症性腹痛屡起沉疴。在此理论指导下,本文对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通至邪出"治疗思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胃清肠合剂(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壳等药物组成,每瓶250 m L)改良保留灌肠术,每次500 m L,每日1次。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53.8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清肠合剂改良保留灌肠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能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促进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胃肠减压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血内毒素异常时间、血淀粉酶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4h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胃肠减压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显著提升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引流量,改善其胃肠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20.
对浊、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介定,讨论浊邪、浊病与蛋白质、浊毒,痰瘀混杂形成实邪与器官纤维化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的病理的联系,指出浊病与器官纤维化之间有着特异性联系,建议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疗效确切,以提高中医学"治末病"水平,并明确提出器官纤维化主要病机为"气虚浊留",治疗大法为"扶正排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