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采取询问调查和查询登记资料方式,分析从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因素及相关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测评。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务人员达77人,其中接触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达58.44%,锐器伤达67.53%,缝合针刺伤居首位。防护知识测评中,主要问题是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深,不遵从操作规程的行为普遍存在。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充分认识职业暴露危害性。通过有效地防护和科学的意外暴露处理流程,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120-12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执业暴露损伤及其防护。方法对20名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接触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和接触含PVC成分的一次性用品认知的程度最低,几乎不防护;对接触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放射线等防护意识也比较淡漠等。结论有效的控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也是各种病原体比较集中的场所.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在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化学制剂以及挥发性麻醉剂等,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操作时,若不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胁[1].因此,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2].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也是各种病原体比较集中的场所.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在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化学制剂以及挥发性麻醉剂等,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操作时,若不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胁[1].因此,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2].  相似文献   

6.
<正>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其中护士的损伤率居首位,尤其以手术室护士表现最为突出。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作者分析了职业暴露的分类、危害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的分类和危害1.1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1锐器伤:手术室锐利器械的频繁传递,所以锐器伤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的高发区,通过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霹于HBV、HCV和HIV病[1]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巍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31-933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使手术室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护士通过职业接触而感染HBV、HCV和结核杆菌等,长期以来一直威胁医务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给广大医务人员带来了新的危险因素。采血护士因职业关系经常接触并暴露于感染威胁因素之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基础防护是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职业性接触感染的危险性、感染源、感染途径及防护应从几个方面来探讨。1采血护士职业接触感染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97-1597
2009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接触即(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现将本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48例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7例,女4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主治医师以上8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34名,实习生4名.发生地点,病房14例,手术室15例,供应室2例,门诊4例,治疗室5例,其他8例.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在护理操作中,如果不注意自我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影响身心健康。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1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1针刺、刀割伤手术室护士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针刺、刀割伤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易被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污染,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英国医学会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做过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HBV传染性更强,针刺伤后,仅0.004ml带有HBV的血液…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无规律,每天接触大量感染因素及不良环境因素,职业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减少各种因素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影响,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促进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为患者解除疾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做为健康协调者和健康管理者的护士却将自己的身体健康暴露在危险之中.特别是手术室护士担任着重要的手术配合及患者的抢救工作,每天都有暴露在各种职业危害当中的可能,因此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或是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呼吸内科护士作为临床一线的病房护士,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职业暴露的不可避免性,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直接危害其身心健康。因此,重视并加强呼吸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使呼吸科护士了解在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卫肖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64-3665
目的:探讨职业暴露的分类、构成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2008年间我院发生的129例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9例职业暴露中,针刺伤78.29%,皮肤黏膜接触13.95%,皮肤有伤口接触7.76%.其中发生针刺伤的101例医务人员中,护士占(71/101)70.29%,医生占20.79%,护工占5.95%,检验师占2.97%.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防护对策,树立全面性防护管理理念,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职业安全越来越成为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同时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也应受到保护。手术室护士作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高危科室的医务人员,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这已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在谈论职业危害这一名词。职业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手术室护士对易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方法培养护士优秀的协调能力、加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力、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和完善报告制度。结果我院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由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17例,下降到现在的3例(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结论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暴露于血液、体液中,每天都要接触锐利器械,还要接触各种消毒、无菌剂……所以随时都有受到职业侵害的可能。新的护理理念告诉我们,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只有医务人员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以及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通过分析医务人员在工作中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讨论职业暴露的方式,提出在医疗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及对策,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和减少HIV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