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倍治疗量的厄贝沙坦和常规剂量的厄贝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 苯那普利10mg/d。对比观察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心脏超声检查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心超检查各项指标Δ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倍治疗量的厄贝沙坦,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有进一步改善,且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常规剂量的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倍治疗量的厄贝沙坦和常规剂量的厄贝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 苯那普利10 mg/d.对比观察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心脏超声检查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6月后,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心超检查各项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两倍治疗量的厄贝沙坦,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有进一步改善,且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常规剂量的厄贝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包括严格控制饮食、适当体育运动、降血脂、口服降血糖药物,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制剂,使HbA1c在6.5g/L以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替米沙坦组用替米沙坦片60mg/d;联合治疗组用替米沙坦片30mg/d,苯那普利片10mg/d,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中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TP、肌酐(SCr)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TP、血Sc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更有效、更合理,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80%的病人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较好的控制血压,厄贝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苯那普利是一种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它们均为目前主要的降压药物,疗效肯定,作者将它们分别与利尿剂联合应用,以观察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与耐受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 (ARB)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的进展。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期 (平均 2年 )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及其联用对 2型糖尿病 (T2DM )早期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病例来自“社区居  相似文献   

7.
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慧  顾宗明  张海 《内科》2011,6(1):27-29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近期于我院治疗的DN病人7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与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及各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41.0%,显著高于对照组28.0%(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 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cr、尿β2- MG、UAER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苯那普利联合洛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97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环  李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450-2451
近年来关于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RA)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报道较多,但是对于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报道不多。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04例2型DM患者均系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DM诊断标准,男58例,女46例,年龄46~76  相似文献   

10.
11.
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与DN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9名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水平。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5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7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4例。结果:(1)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U=1458.5,P<0.001);(2)hs-CRP值随UAER的增加而增加(H=74.068,P<0.001);(3)hs-CRP值与空腹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成正相关(r=0.26、0.33、0.30,P均<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14,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重200 ~ 260 g的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个模型组(n=10),后者分别应用链脲佐菌素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厄贝沙坦组、雷公藤多甙组和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组.给予相应干预8周后,检测血尿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中nephrin和podocin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与DN组大鼠比较,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 mRNA (0.507±0.024比0.276 ±0.015,P <0.01)和podocin mRNA (0.533±0.024比0.463±0.022,P<0.01)表达上调.(2)与DN组大鼠比较,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蛋白(0.738±0.029比0.199±0.012,P<0.01)和podocin蛋白(0.811 ±0.032比0.227±0.014,P<0.01)表达上调.(3) 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基质弥漫增多,系膜细胞明显增多,基底膜弥漫增厚,间质可见灶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厄贝沙坦组和雷公藤多甙组病变较糖尿病组减轻,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组大鼠肾脏组织病变较厄贝沙坦组和雷公藤多甙组进一步减轻.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伊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伊贝沙坦组。治疗12周,伊贝沙坦组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提示伊贝沙坦可延缓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及其抗炎机制。方法 选择 2 0 0 0 - 0 2~ 2 0 0 3- 0 6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 14 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 4 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3、6、9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和反应蛋白 (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UAER和Scr下降比对照组明显 (P <0 0 5 ,P <0 0 1) ,起效更快 (早 3个月 ) ;治疗组CRP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对照组CRP下降不明显 (P >0 0 5 )。而且 ,对两组中血脂正常的DN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结论 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抗炎效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 ,该作用不依赖氟伐他汀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前列地尔与洛汀新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早期短时间联合应用前列地尔 (PGE1,凯时 )和洛汀新 (ACEI)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 6 3例 ,年龄 4 3~ 6 8岁 ,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 32例 ,洛汀新组 31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 ,均服用洛汀新 10mg ,每日 1次。联合用药组静脉滴注PGE110 μg ,每日 1次 ,连续 14d。 结果 和洛汀新组相比 ,联合用药组于治疗 2周后 2 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 6个月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洛汀新组仅在治疗 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 ,早期联合应用PGE1和洛汀新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 ;避免多疗程应用PGE1,减少医疗开支 ,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关于脂联素与肾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甚少。在仅有的几篇报道中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的大量白蛋白尿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时的变化相反,其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因为脂联素在脂肪组织中的合成和(或)释放至血液循环中的量增加,以减轻终末期肾病时的微血管病变,可能与自身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洛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少坦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经(24hUAER)20-200μg/min,伴或不伴高血压,维持原DM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洛沙坦(50mg/d)或依那普利(20mg/d)治疗12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UAER、H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洪世华  肖常青 《内科》2008,3(6):839-84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苯那普利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基本治疗是控制饮食和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GE1及苯那普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血肌酐(SCr)j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4小时UAE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UAE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ACE1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PGEI,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方面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
曾智玲 《内科》2011,6(5):411-4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DN组(EDN组),临床DN组(CDN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Hcy和CRP水平。结果SDM组、EDN组和CDN组血清Hcy、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SDM组、EDN组和CDN组血清Hcy、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cy、CRP随着DN病情进展,浓度逐渐升高,二者可作为DN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