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伤寒论》中的"呕""吐"两个方面,讨论了呕、吐证的辨证论治。在"呕"的辨证中,有呕逆、干呕、但呕、呕不止、微呕、欲呕、呕利、喜呕、使呕、不大便而呕、得食而呕、食谷欲呕、呕不能食、呕而发热、呕而咳、呕而汗出、呕而脉弱、呕家、呕者、不可治呕之别;在"吐"的辨证中,有吐脓血、吐血、吐逆、吐蛔、吐利、吐涎沫、欲吐不吐、气逆欲吐、食入即吐、当吐、不可吐之别。张仲景论治"呕""吐"的思维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有解表法、清里法、和解法、温阳法、灸法等,丝丝入扣,总不离辨证论治。"呕""吐"虽为《伤寒论》中一证,然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上不能见呕止呕,须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论述呕逆证者 ,全书不下 70余条 ,约占全部条文的五分之一。如呕、吐、哕 (干呕 ) ,或欲呕、自欲呕、颇欲呕、吐蛔、呕不止、微呕、朝食暮呕等 ,又如鼻鸣干呕、水入则呕、心烦喜呕、胸胁满而呕、腹满而呕、心下温温欲呕、与水则哕、既吐且利、食则吐蛔等。从中可以看出 ,《伤寒论》之呕逆主要指呕、吐和哕症 ,以声独出为干呕 (哕 )。其言吐者 ,呕吐物中有食物、涎沫、痰液、酸水、黄水、蛔虫等。本文拟讨论《伤寒论》中辨呕逆的临床意义。1 作为诊断的依据呕逆作为一种症状 ,出现在多个症候群中。观察呕逆证的存在与否及相关证候…  相似文献   

3.
陈蕾蕾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58-86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黄帝内经>首载呕吐之名;之后,张仲景提出"干呕""胃反"之名;孙思邈提出"漏气""走哺"之名;陈无择提出"寒呕""热呕""痰呕""食呕""血呕""气呕"等病名:成无己称"呕"为"畹";张景岳分"实呕"与"虚呕",并对呕、吐、哕、干呕病名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陈蕾蕾 《北京中医》2008,(11):858-86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黄帝内经》首载呕吐之名;之后,张仲景提出“干呕”“胃反”之名;孙思邈提出“漏气”“走哺”之名:陈无择提出“寒呕”“热呕”“痰呕”“食呕”“血呕”“气呕”等病名;成无己称“呕”为“畹”:张景岳分“实呕”与“虚呕”,并对呕、吐、哕、干呕病名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上往往互相兼挟。医圣张仲景对呕吐的证治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如论其症状有呕吐、喜呕、欲呕、呕逆、呕不止等。言其兼证有呕不能食,呕而发热,呕而烦  相似文献   

6.
陈蕾蕾 《中医研究》2008,21(1):59-61
本文分析了宋代著名医家陈无择对呕吐病证治疗的学术经验。陈氏强调病因,注重辨证,将呕吐病证分为“寒呕”、“热呕”、“痰呕”、“食呕”、“血呕”、“气呕”等,并分别阐述了其病因证状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仕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53-55
止呕类方是指具有降逆止呕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胃气上逆的一类方剂.探讨止呕类方的配伍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创制新方奠定基础.研究历代止呕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发现止呕类方组成以降逆止呕药为主,根据主候特点常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消导药、补益药、理气药和逐水化饮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干预止呕组(30例,在常规止呕药物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进行预防治疗)和常规止呕组(30例,采用常规止呕药物对患者进行止呕处理),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止呕效率。结果:经过化疗前预防治疗,干预止呕组中恶心发生率(63.3%)、呕吐发生率(70.0%)显著低于常规止呕组90.0%、93.3%(P 0.05)。干预止呕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预防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常规止呕组患者的预防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止呕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常规止呕组(P 0.05)。结论:对接受化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对其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进行预防治疗,可减轻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程度,使患者化疗治疗过程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9.
恶心呕吐不仅是脾胃病的症状,也可以是七情内伤所致之肝(胆)病、心病、Ⅱ类脾病(脾心病)以及病机属于痰饮、瘀血的郁证表现。凡由情志不遂所引起且从郁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的呕恶即为郁证性呕恶,可见于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并有呕恶表现的一类疾病。郁证性呕恶存在单纯郁证和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单纯郁证病位在肝、胆、心、脾,与胃无涉;病郁同存即郁证与脾胃病同时存在。单纯郁证呕恶需要从郁论治,病郁同存呕恶可从郁论治结合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0.
关联度最强药物配伍的中医止呕类方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古今中医文献中寻找止呕方剂配伍规律与用药特点,为中药止呕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录古今止呕类方剂985首建立止呕类方剂数据库,运用相关置信度规则,对中医止呕方剂药物配伍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剪枝方法筛选关联度最强的数据。结果:最常用的单味药物为生姜使用频率高达61.23%。关联性最强的核心药对是茯苓配伍姜半夏,其相关置信度为0.114 4。关联度最强的药组为生姜、姜半夏、茯苓。结论:生姜、姜半夏、茯苓,其相关置信度为0.295 4是中医止呕方剂中最常合用的药物配伍,其3种药物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被证实是中医止呕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11.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多按"胃脘痛"、"呕吐"、"嘈杂"等病辨证论治.<内经>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呕苦,故曰呕胆".  相似文献   

12.
呕吐一词,语出《金匮要略》,是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脱口而出。呕吐之病机,多源于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者,有因于感受外邪,有因于脏腑功能虚衰,更有因于失治误治等。然治疗总以和降胃气为其大法,或以祛邪,或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偏胜偏衰.在仲景治呕诸法中,有直接止呕法,有祛邪止呕法,有温润止呕法,有和解止呕法,有温胃止呕法,有暖肝温胃止呕法,有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治疗呕吐,其法灵活,用药独特,擅用半夏、姜。主要有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开结除痞,和胃降逆;燥湿降逆,化饮止呕;清解少阳,和胃降逆;补虚润燥,和胃降逆;通腑泻热,降逆止呕;健脾化饮,和胃降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化饮降逆,舒展气机;温补脾胃,降逆止呕;安中益气,清热降逆;温阳化气,利水止呕等法。  相似文献   

14.
马莎  王舒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1-1771
呕吐既是一个病名,又是一个症状,在《伤寒论》中则多指一种症状而言,其表现有微呕、干呕、喜呕、呕逆、呕不止、呕渴、吐利等。对于呕吐一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记载有数十条经文,并且针对不同病因辅以相应的方药,足见该症在临床治疗上的普遍性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呕吐临床常见,亦是多种病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呕吐最早的记载见于《内经》,但对呕吐的脉证治疗则详见于《金匮要略》。本期《〈金匮要略〉呕吐证治探要》一文,笔者对《金匮要略》呕吐的证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仲景治疗呕吐既见呕止呕,标本兼顾;又见呕不止呕,重于治病求本;更见呕勿令止呕,法倡因势利导。此三条法则至今适用,临证当详审细辨,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屡用小半夏汤,不仅辨证用于治疗饮呕,且对症治疗多种呕吐,使小半夏汤成为治呕之祖方。1.辨证施治——痰饮呕吐小半夏汤首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篇》“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令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饮呕之证可见:呕吐清水痰涎、吐后不渴,肠间水声沥沥、脘痞纳呆,苔白滑,脉弦。属水饮内停,浸渍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呕。治以和胃散饮降逆止呕,方用小半夏汤。其中半夏  相似文献   

17.
何前松  冯泳  蒲翔  孟庆华 《陕西中医》2009,30(9):1254-1256
目的:比较中药复方止呕颗粒与西药昂丹司琼防治化疗呕吐的药效。方法:用顺铂造家鸽急性化疗呕吐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昂丹司琼组、复方止呕颗粒小、中、大剂量组;以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和呕吐频率为指标观察各组家鸽的呕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昂丹司琼组、复方止呕颗粒小、中剂量组家鸽发生呕吐次数明显减少(P<0.01),但复方止呕颗粒大剂量组家鸽发生呕吐次数较多。结论:复方止呕颗粒与昂丹司琼均具有防治化疗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临床以胃痛,痞胀、嘈杂、口苦、嗳气、反酸、呕苦等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乃邪在胆,逆在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病机。《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笔者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临  相似文献   

19.
呕吐与呃逆:自《金匱要略》提出呕、吐、干呕、哕之名,后世争议颇多。金·《伤寒明理论》以呕吐分轻重。认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干呕则日食谷欲呕,及吐则食曰入口即吐……呕吐有轻重可知矣。”《东垣十书》则以气血分呕吐,所谓:“吐属太阳,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病也。”朱丹溪亦从其说。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认为,“夫呕者,东垣所谓声  相似文献   

20.
结合药效学指标正交优选复方止呕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复方止呕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和药效学实验,以有效成分6-姜酚和止呕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复方止呕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验证结果满意。结论:用正交设计法结合药效学指标优选复方止呕颗粒提取工艺条件,具有药物有效成分与功能主治密切结合的特点,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