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防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疫苗接种,观察组儿童则是严格把握各个接种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而后对这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对接种程序进行合理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儿童接种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百白破疫苗接种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儿童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基础针儿童44例,加强针儿童25例,分析基础针、加强针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季节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厌食、烦躁不安、发热、硬结、红肿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中,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自身因素、疫苗使用因素、个体因素是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较多,应加强其原因的分析,并实施相关的预防对策,以此更好保证儿童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引发原因,分析可行的预防干预方案。结果:3 215例百白破疫苗接种小儿中,发生不良反应58例,占比1.81%,其中以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占比最高(44.83%),全身性反应次之(31.03%),循环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多发于接种后当日,且随接种剂次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导致小儿接种百白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疫苗性质、小儿个体因素、接种方法、接种时间不合理,占比分别为37.93%、18.96%、15.52%、12.07%。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可能引发局部反应、全身性反应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且多发于接种当日;随着接种剂次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升高。在小儿百白破接种期间需详细询问小儿既往接种史,严格遵循接种流程接种,并在接种当日注意观察小儿情况,指导小儿充分休息,预防百白破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本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70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5名,其中A组儿童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16剂次;B组儿童在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08剂次;观察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38例,发生率为7.36%;B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19例,发生率为3.74%,由此得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者。结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所有儿童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共观察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7 038名,总发生率为0.55%(39/7 038).其中基础免疫组的发生率为0.42%;加强免疫组的发生率为1.0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季节(炎热季节与其他季节)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确保注入肌内,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儿童于接种前详细记录基本资料后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直接接种疫苗。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前做好科学规划,强化接种培训,仔细观察疫苗质量,掌握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以减少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按照顺序编号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200例儿童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前一组按照常规流程完成疫苗接种,后一组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更低,家长总满意度(99.00%)更高(P0.05)。结论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将东海县黄川镇2011-2013年期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00例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有效的加强儿童免疫力,全面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将东海县黄川镇2011-2013年期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00例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有效的加强儿童免疫力,全面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1),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P<0.01),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P<0.01)。结论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遇高温天气应适当推迟接种;推荐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及护理.方法2012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098人,其中基础免疫845人,加强免疫2253人,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接种3098人中,共发生不良反应为52例,主要为低热和中等热为主,有11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的探讨。方法调查在我院接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儿童的接种疫苗情况,并对所有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5247例疫苗接种儿童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9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69/5247)。其中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21/1243);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8/716);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10/799);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39);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14/1226);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9/624)。在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儿童中,发热占36例,发生率为52.17%(36/69);局部红肿占10例,发生率14.49%(10/69);皮疹9例,发生率13.04%(9/69);其他(异常哭闹、不明原因等)占14例,发生率为20.29%(14/69)。结论导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相对复杂多样,所以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疫苗接种,做好相关的处理和预防对策,最大限度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葛成平 《大家健康》2013,(13):12-13
目的研究探讨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红肿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选取接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并出现红肿硬结的患儿57例,进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预防。结果在接种前后注意预防,接种前严格掌握各种禁忌,告知儿童家长接种前后的处理工作以及应对红肿等不良反应的具体措施。结论接种前将药物摇晃均匀,若发生红肿等不良反应,及时准确的做出处理,缓解儿童的痛苦,保证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理干预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到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接种儿童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种两周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3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处理,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接种处理,根据接种后不同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针疫苗接种之后,对照组出现18例弱反应,13例中度热反应,8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26%;实验组出现8例弱反应,3例中度热反应,1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8%,对比两组发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出现硬结为28例,硬结发生率为18.67%,实验组局部出现硬结5例,硬结发生率为3.33%。比较两组局部硬结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百白破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百白破接种之前将各类儿童身体状况实行评估,接种过程必须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接种技巧等的掌控,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可使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有效实施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009年1~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98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1470人次,加强免疫510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儿童进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1980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49例,主要以发热和局部硬结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安全合理有效接种百白破疫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安全合理有效接种百白破疫苗,减少接种不良反应,控制相关传染病发生,保证儿童健康。方法在家长自愿基础上建议月龄满3个月、4个月儿童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月龄满5个月、18-24个月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对在2004-2007年期间基础和加强均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0-2岁724名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接种部位无感染,无无菌性化脓等并发症,龙南医院所管辖区内无一例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例,达到接种预期目的。结论只要科学合理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是可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8.
我社区对辖区儿童实行计划免疫,以预防免疫和控制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回顾从2011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959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1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9%.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倩 《大家健康》2016,(4):262-262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的相关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预防百白破疫苗患者36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百白破接种之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患者前、后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发生局部反应之后,立即采用合理的处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750例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进行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接种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幼儿进行观察及预防护理工作。结果:7750例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幼儿中,有24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1%。主要症状以低热、情绪烦躁,疲倦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和较为重要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时,接种不良反应多与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疫苗的冷链管理,健康教育指导,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规范操作流程管理,增强责任心,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时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