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21-322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和积极的护理,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0例,对比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在早期严格护理下实施肠内营养,可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EN及延迟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3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所需50%肠内营养支持,另50%由肠外营养补充,持续3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DEN组30例,进行全肠外营养,直至肠蠕动恢复,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E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DEN组(P<0.001);住院时间亦显著少于DEN组(P<0.001)。术后两组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及体会。方法 选择消化道肿瘤病人行根治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三组:EN—PN组30例于术后24h用能全素行肠内营养,不足部分由PN补充。PN组30例,行全静脉营养。对照组30例常规补液,观察三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P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和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及肠外营养可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娣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595-596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营养不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0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3例、延迟期肠内营养(DEN)组32例和未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36例。观察3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EEN组均优于DEN组和对照组;3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利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针对肠内营养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胃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肠内营养液)30例,对照组(未留置空肠营养管)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注意控制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结果以上措施保证了患者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ICU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从术后第1天起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即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腹泻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也低,腹泻的发生率无差异。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短。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ICU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留置鼻肠管并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体重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EN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6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 ,随机抽样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各 5 3例 ,观察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5 6.2± 16.92 )h ,出现并发症 3例 ;TP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82 .8± 2 5 .5 8)h ,出现并发症 10例。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2月~2006年1月收治154例消化道肿瘤,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6例)和完全肠外营养组(78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组比肠外组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1).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38例分为肠内营养和对照,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TPN)。结果:观察两组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差异;观察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4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7例,两组患者均行胃肿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术后10天与术前1天体重下降差值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成本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肝胆疾病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术后第1天起循序渐进地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于术后第3天起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也低,腹泻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肝胆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经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其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提供精心的护理,包括注意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随后加以观察。结果:通过实施肠内营养及提供的护理措施,患者均恢复较好,减少了住院时间。结论: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营养筛查下针对性早期肠内营养(EN)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将其中有营养风险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术后分别给予延迟和早期EN,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化疗并发症以及化疗终止情况。 结果 化疗后2周,观察组体重、TP、ALB、HB以及皮褶厚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CD4+、CD8+、CD4+/CD8+、IgG以及IgA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2组患者吻合口感染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8.16% vs. 28.57%,P=0.029);观察组患者化疗终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HR=0.396,95%CI(0.195,0.803),P=0.011]。 结论 营养筛查下针对性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化疗耐受力。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8月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施行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术后给予常规完全肠外营养输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接受7天营养支持治疗及临床观察,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d与第8d检测营养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选取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8月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施行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术后给予常规完全肠外营养输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接受7d营养支持治疗及临床观察,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d与第8d检测营养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论]早期瑞素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及全身机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胃肠外科手术后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液的老年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优质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指标:1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营养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优质护理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较短,术后1周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显著比传统护理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传统护理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大,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对进展期胃癌远端胃切除(R2)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等到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胃管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腹水减少及白蛋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胃管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提前于对照组,但是腹水减少及白蛋白恢复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虽然并不能近期恢复患者营养状况,但是对于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吻合口张力、增加患者自信心、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