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伊洛前列素(ILOPROST)在体外循环(CPB)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3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ILOPROST应用,选取CPB前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对比组间、组内指标变化,分析其机理及统计学意义。结果 CPB后测得试验组不同时间点CK-MB及cTnI测量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OPROST通过稳定生物膜,抑制血中性粒细胞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产生明显的CPB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补充白蛋白、口服酶诱导剂等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的cTnⅠ及CK-MB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d、14d两组cTnⅠ及CK-MB均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d的cTnⅠ及CK—MB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1,6-二磷酸果糖(FDP)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cTnⅠ及CK-MB的水平,对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腺苷与双嘧达莫预适应在心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腺苷与核苷转运抑制剂双嘧达莫药理性预适应在心脏直视术心肺转流(CPB)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腺苷组转流前微量泵入腺苷;联合组术前口服双嘧达莫,余同腺苷组;双嘧达莫组仅口服双嘧达莫;对照组泵入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6、16 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丙二醛(MDA);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结果 腺苷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少,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cTn 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联合组开放后CK-MB、cTn I、MDA均降低.结论 外源性腺苷预适应有显著心肌保护作用,核苷转运抑制可增强这一作用,内源性腺苷对心肌保护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期血浆异构前列腺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并观察相同时间点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中的心肌损伤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60例需要CPB下行外科手术的患儿,术中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为I组;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是II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0)、主动脉阻断后2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2)、开放后30 min(T3)这4个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Isoprostane的指标。分别T0、T1、T2、T3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CPB的应用,两组患儿CPB期间血浆Isoprostane水平逐渐升高。两组患儿Isoprostane水平在T0与T1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soprostane水平在T2和T3时间点明显升高,且两组在T2与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MB、cTnI水平在在T2与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期间血浆Isoprostane升高,且与术后CK-MB及cTnI值与升高的水平有相关性。Isoprostane水平对于术中早期心肌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冠心病合并胃癌老年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术,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CK-MB、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进行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保护心肌效果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对婴幼儿心脑的损害。方法60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TOF根治术婴幼儿按主动脉阻断时间分为小于等于45min组13例和大于45min组47例。观察2组心肌电生理指标、正性肌力药用量,分别与转流前、开放循环后30min、12h,取静脉血检测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大于45min组患几年龄小、体重低、射血分数小、窦性心律恢复长、多巴胺用量多,而且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 CK-MB、血清cTnⅠ、S-100β和NSE均高于小于等于45min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年龄、体重和射血分数负相关,与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 CK-MB、血清cTnⅠ和NSE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后30min、术后12h血中S-100β蛋白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如果除去年龄、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前、CK—MB、血清cTNⅠ、NSE正相关,与主动脉开放后30min CK—MB、血清cTnⅠ、S-100β和NSE正相关,与术后12h血清cTnⅠ、S-100β和NSE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病情重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均为造成患儿心脑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 T)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y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AMI患者(AMI溶栓再通组44例、溶栓未通组42例)进行血清cTnt、cTn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不同时间点,血清cTnT、cTnⅠ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同时期CK和CK-MB的阳性检出率;溶栓再通组cTnⅠ、cTnT峰值较未通组显著增高,且峰值时间提前(P<0.05).再通组cTn Ⅰ、cTn T 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提前于未通组(P<0.05,P<0.05).结论:cTn Ⅰ、cTn T检测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K、CK-MB;溶栓后动态监测血清cTn Ⅰ、cTn T浓度、峰值时间,对于正确判断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及进一步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早期诊断AMI对及时治疗及转归都有重要意义。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可敏感地检测出心肌小灶性可逆性损伤。本文通过对我院50例AMI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分析,探讨cTnⅠ和CK-MB在诊断AMI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杰  汤国高 《河北医药》2011,33(12):1805-1806
目的 研究早期心肌梗死患者特异性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肌肌钙蛋白(cTn)、hs-CRP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cTnI,hs-CRP和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危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例需进行溶栓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实验组),观察两组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血清中丙二醛(M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实验组MAD、SOD水平浓度在溶栓后4,6,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K-MB值在溶栓后4,6,12 h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cTnⅠ水平在溶栓后2,4,6,12 h,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持续的时间以及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AMI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每组各24例,常规建立心肺转流(CPB),平行循环后不降温及不主动复温,阻断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mmHg,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E组在心内直视手术开始前予艾司洛尔1~2mg/kg静脉注射后,以0.3%的浓度静滴维持心率在30~50次/分。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取动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心胸比值(C/T)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前两组间CRP、CK—MB、cTnT、cTnI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CK—MB、cTnT、cTnI浓度在CPB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E组于术后6小时达峰值,术后24小时降至正常水平,C组于术后12小时达峰值,术后48小时降至正常值,同一时点比较,E组明显低于C组(P<0.05 or 0.01)。结论 艾司洛尔用于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使酶峰提前,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外源性左-卡尼汀(L-CN)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中于冷晶体心脏停搏液中按10g/L加入L—CN,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仅使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两组均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开放后2、24、72h各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心肌酶(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K、CK—MB,cTnT、cTnI水平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主动脉开放后均有明显的升高。实验组CK、CK—MB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cTnT、cTnI升高程度在2、24及72h较对照组低(P〈0.05),2h尤其明显(P〈0.01)。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左-卡尼汀加入心脏停搏液后可明显改善心脏能量供应,有效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对心肌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倩  尚艳慧  刘苏  刘林力  陈立华  尹晨 《河北医药》2016,(15):2254-225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应用法舒地尔后心肌保护和临床治疗作用。方法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法舒地尔1 mg/kg )和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20例。在麻醉后(T1)及体外循环后不同时间(T2~T5)测定血浆LDH、CK-MB、cTnI以及乳酸浓度,并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环后,试验组LDH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6.05±39.52)、(528.13±47.65)U/L,T5:(551.80±35.43)、(593.88±48.89)U/L, P <0.01]。试验组CK-M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9±8.27)、(88.68±16.18)U/L, P <0.05;T4:(62.46±6.10)、(72.37±11.85)U/L, P <0.01;T5:(47.81±8.19)、(54.56±9.21)U/L, P <0.05]。试验组cTnI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1.12)、(5.80±1.51)ng/ml, T4:(4.93±1.23)、(6.49±1.62)ng/ml,T5:(3.99±1.20)、(5.80±1.30)ng/ml,P<0.01]。体外循环后试验组血乳酸(L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而术后呼吸机、ICU住院时间以及多巴胺用量等明显低于试验组( P <0.05或<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降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浆LDH、CK-MB、cTnI以及LAC浓度,加强心肌保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患者cTn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选择Ⅱ~Ⅲ级择期CPB下行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于CPB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3mg,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CPB前、CPB1h、术后1、2、3d五个时点的cT-nI。结果两组患者CPB前的cTnI均为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B1h及术后1、2、3d各时点的cTnI与CPB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的cTnI浓度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降低CPB下心脏手术的cTnI的浓度,提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有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变化 ,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 ,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 ,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 (T0 )、开放升主动脉后 30min(T1)以及停机后 4h(T2 )、2 4h(T3 )、4 8h(T4)测定血浆cTnI、CK MB、SOD、MDA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 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 ,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 、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 ,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黄祥  马骏  李娟  康芳  柴小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1-182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姑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1(cTnl)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肌损伤标记物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变化 ,部分病例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及肌红蛋白 (Mb)浓度 ,以评价该手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 10 2例行 PTCA的冠心病患者 ,分别测定其术前 ,术后 6、12、2 4、48、72 h的血清c Tn I及 CK- MB水平 ,并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因素 ,2 2例患者同时测定血清 c Tn T及 Mb浓度。结果  2 6例患者术前 c Tn I正常 ,术后 6 h升高 ,12~ 2 4h达峰值 ,48~ 72 h渐降至正常 ;48例术前术后 c Tn I均正常 ;2 0例术前术后c Tn I均高于正常值。 7例 CK- MB增高。 16例 c Tn I阳性者中 c Tn T增高 11例 ,Mb变化无规律。 c Tn 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扩张压力和扩张次数以及支架植入数有关。 16例血清 c Tn I阳性者中 11例检出阳性。结论 PTCA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 ,c Tn I监测心肌损伤比 CK- MB更敏感 ,特异性更高 ,c Tn T与 c Tn I有相似的作用 ,但敏感性稍差。而用 Mb监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NILIPC)和后处理(NILIPostC)联合应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机械瓣膜置换者随机分为实验1、2、3组和对照组.实验1组在主动脉阻断前10 min右下肢实施NILIPC;实验2组在主动脉开放前10 min右下肢实施NIL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 /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