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和比较84例脑梗死、83例脑出血和62例非脑血管病患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TG、HDL-C、apoA1和apoA1/apoB比值异常的百分率有显差异(P<0.05-0.005)。三组患各项血脂水平间也有显差异(P<0.05-0.01)。其中脑出血组TC水平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水平显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而HDL-C则显低于脑出血和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DL-C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apoB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apoA1/apoB比值低于脑出血组。结论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脑出血与脑梗死血脂成分异常存在差异,对脑血管病患应进行血脂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比值对中老年冠心病人的预示价值。方法:对66例中老年冠心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患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两组TC/HDL-C、TG/HDL-C、LDL-C/HDL-C3项比值有极显差异(均为P<0.01)。结论:TG/HDL-C、TC/HDL-C、LDC-C/HDL-C分别优于相应的单项指标,三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患者血清胆酸(CG)水平升高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83例孕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CG,酶法测定血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LDL-C/HDL-C比值。以血CG≥500ug/dl为标准组成ICP组(48例);血CG<250ug/dl为正常组(35例)。结果:ICP组血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CP组LDL-C高于对照组(P<0.01),LDL-C/HDL-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CP患者脂质代谢有明显变化,说明该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清CG浓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100例男性慢性嗜酒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我脂蛋白-B(APOB)6项指标检测,并对其中28例中、大量饮酒者改为小量或药物治疗3~6个月后跟踪监测上述6项指标,结果表明:中、大量饮酒者血中TC、TG、LDL-C、APOB升高(P<0.01),HDL-C、APOAI水平降低(P<0.01);小量饮酒者血中HDL-C、APOAI水平增高(P<0.01),TC、TG、LDL-C、APOB无明显改变(P>0.05)。因此,过量饮酒是脑血管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龙翎 《河北医学》2009,15(3):336-33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含量(ApoA)、栽脂蛋白B含量(ApoB)。结果: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脂水平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脂含量比较,2型糖尿组的TG、-LDL—C、APOB显著升高(P<0.01),CHOL明显升高(P<0.05),HDL—C、APOA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提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Diasys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正常人群及冠心病(CHD)人群进行(TC、TG、HDL-C、ApoA1和ApoB的测定。结果显示:CHD组TC、TG、HDL-C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ApoA1、ApoB及ApoB/ApoA1值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认为载脂蛋白检测作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项。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熊胆注射剂的降血脂作用。熊胆注射剂0.4、0.2g/kg静脉注射4d,明显地降低正常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AI)(P<0.05,P<0.01)。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HDL-C/TC比值(P<0.05,P<0.01或P<0.001)。更明显地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及鸡的TC、TG、LDL-C及AI(P<0.001),增加HDL-C及HDL-C/TC比值(P<0.01,P<0.001)。提示,熊胆注射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其作用优于脉通及熊胆口服剂。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黎明 《重庆医学》2003,32(1):27-2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50型全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TG、HDL-C、Apo-A1、TG/HDL-C及LDL-C/HDL-C具有显著性差异,以TG/HDL-C比值显著(P<0.0001),CH、LDL、Apo-B100及CH/HDL-C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评估CHD风险时TG、HDL-C。尤其TG/HDL-C比值是临床上使用价值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梁娟英  钟莉 《海南医学》2010,21(7):110-110
目的 探讨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抽取重型肝炎患者53例、肝硬化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静脉血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ApoB100水平。结果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ApoB100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脂质水平可以反映出肝脏的受损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从美国进口的降脂药物辛伐他汀(SM)治疗2型糖尿病(DM)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43例患者采用SM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脂及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16%(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分别下降了33%、25%、35%和43%(除TG P<0.05外,其余均是P<0.01)。结论:SM治疗2型DM伴高脂血症具有升高HDL-C,降低TG、TC、LDL-C、TC/HDL-C和AI的作用。其中以降低AI的幅度最大(高达52%);降低TG的幅度最小(2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脑氧供取决于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脑血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在围术期进行脑血流监测可以防止缺血性或高灌注性脑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很多监测脑血流方法,各有优势以及局限性,尚无一种完美的监测手段。本文就目前围术期一些常用以及新出现的成人脑血流监测方法,结合其出现的时间、原理、临床应用进展以及相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青年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经脑CT确诊的33例39岁以下青年脑出血,占脑出血病例的15%,出血多位于脑叶。青年脑出血有以下特点:(1) 头痛、呕吐、抽搐、颈强等症出现率高;(2) 昏迷、共同偏视、偏瘫、一侧病理征、高血压等症出现率低;(3) 在病因方面,青年脑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畸形引起(4) 对所有病例均应争取做脑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脑血管畸形应行外科手术。青年脑出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存在及其影响.方法 选取CVS患者17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痉挛组,所有患者按照脑室出血诊疗指南治疗,抗痉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痉挛治疗.所有患者第5~7、10、14天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脑血流情况,计算血管痉挛指数,第5、14天所有患者做MRI灌注成像测定脑血容量判断有无脑缺血,并评估CVS及其影响.结果 脑室出血后,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痉挛,随着时间推移,痉挛指数不断增大,提示痉挛加重.抗痉挛组各时间段痉挛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痉挛组灌注参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后发现,抗痉挛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脑室出血后,通过抗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神经降压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向红  李志超  贾斌 《医学争鸣》2004,25(7):650-652
目的:观察神经降压素(NT)在脑血管病(CV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寻找有效指标.方法: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159例CVD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中NT含量.结果:脑出血(CH)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63.37±27.54)ng/L,与对照组(46.75±5.15)ng/L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CH患者3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38.69±11.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NT(46.75±5.15)ng/L水平,发病1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T在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观察血浆中N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含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IgG型抗心磷脂抗体增高率比正常人明显增多(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IgG和IgM型抗心磷脂抗体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增高应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115例脑血管疾病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_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中的67例急性期脑血管病病人脑脊液Ig,补体C_3,白蛋白、IgG指数进行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脑动脉硬化期、TIA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体液免疫指标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升高的趋势.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有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和血脑屏障破坏(BBB),后者还有CIC的形成增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态观察发现其临床前期、急性期及恢复期体液免疫变化持续存在.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素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临床确诊的69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塞38例)的急性或与恢复期血浆内皮素的含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脑出血、脑梗塞患者其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在急性期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增高更明显。提示血浆内皮素的升高与病情轻重以及病灶大小、病变部位密切相关,说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