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患,有急慢性之分,其中以慢性多见,临床又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1]。笔者采用前列腺热疗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CABP62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梅核气(肝郁气滞型)患者,选取疏肝理气、散结解郁的中药按比例研末,并以适量蜂蜜或醋调匀,制成直径约2 cm,厚度约0.3cm的药膏,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大椎、天突、膻中穴位上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可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疏肝理气、散结解郁,调节全身气血阴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相关文献,认为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真正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西医方面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与治疗.中药辨证施治治疗CFS有一定优势,推拿、针灸、按摩也有较好疗效.但CFS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辨证分型、疗效评价等均未形成统一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程为12周。在治疗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指标。结果: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83.3%,显效率分别为6.5%和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77.4%和3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4周、12周,两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CP、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对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单侧;药物:维生素B12、红花注射液的混合液。结果: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结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2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湿疹面积评分、瘙瘁程度评分比较及实验室指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前湿疹面积评分为(23.71±5.61)分,经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后湿疹面积评分(3.25±3.27)分;患者治疗前瘙瘁程度评分为(7.61±3.81)分,明明显,前后之间差异(P<0.05).结论:患者经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后,能够有效缩小其湿疹面积、降低瘙痒程度、优化ECP、lgE、EOS等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咳喘膏穴位敷贴防治慢性气管炎1500例疗效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咳喘膏穴位敷贴防治慢性气管炎过程中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选择近10年在本院门诊接受“冬病夏治”的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体虚易感冒的15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病情、病程及治疗次数、方法与疗效关系进行观察总结。结果:咳喘膏穴位敷贴防治慢性气管炎总有效率94.3%。结论:咳喘膏穴位敷贴不仅能防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发生。  相似文献   

8.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又称"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我科近年来运用耳穴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阙穴透皮药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分别在神阙穴敷贴基质药贴和治疗药贴,空白组不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药贴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基贴组(P〈0.01),药贴组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空白组(3.4%)和基贴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透皮药贴能显著减轻CFS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医病证概念、病因病机以及中药、针灸和按摩疗法治疗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认为开展中医药治疗CF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对照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观察其炎症情况,并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IFN-γ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中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地塞米松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位贴药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外周血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贴脐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试验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3个疗程的中药贴脐和口服中药治疗.中药贴脐剂药物及口服中药药物均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通过治疗前后的经前期症状问卷和SCL-90量表数据对比及两组之间的疗效对比,分析该疗法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医穴位疗法对先天愚型患者智商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天愚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综合疗法治疗组(简称综合治疗组)、脑复康对照组(简称脑复康组)、空白对照组,综合治疗组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神庭穴和左右本神穴)、颞三针(耳失直上2寸为第1针,左右旁开1寸为第2、3针)、脑三针(脑户穴及两侧脑空穴)为主穴,进行针刺和维生素B_(12)、维丁胶性钙、脑活素穴位注射,脑复康组口服脑复康,空白组不作任何特殊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患儿的智商(IQ),包括语言IQ(VIQ)、操作IQ(PIQ)和总IQ(FIQ)。【结果】4个月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总体智力水平均有提高(与空白组比较,均P<0.01),并较脑复康组为优;并且综合治疗组治疗后IQ的提高主要为PIO各项得分的提高所贡献,与操作有关的几个项目的得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VIQ得分治疗后未见显著性提高(均P>0.05)。【结论】穴位综合疗法能提高先天愚型患者的智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肥胖型PCOS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检测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各观察指标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1)14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月经稀发或闭经表现,经过穴位埋线治疗后有8例恢复周期在45 d内自行月经来潮,超过45 d仍未来经者予口服孕酮使之撤药性出血。其中合并不孕者10例,有2例分别在治疗第3个月和第4个月时成功宫内妊娠。(2)体质量、血睾酮和LH水平、BMI、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控制肥胖型PCOS患者的体质量,并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他大鼠均采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14只,尼莫通组13只,模型组13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两穴,尼莫通组以12 mg/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治疗20d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并检测血红素氧化酶(HO)的蛋白表达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尼莫通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H0-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尼莫通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尼莫通治疗相仿,两法均可能与减少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HO-1蛋白表达及H0-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电脉冲与激光穴位刺激配合药物的总攻疗法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 6 0例结石患者分成治疗组 (36例 )和对照组 (2 4例 ) ,治疗组应用常规中、西药加电脉冲与激光穴位刺激的总攻疗法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观察并对照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4 %、 75 .0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的排石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电脉冲与激光穴位刺激配合药物治疗较传统中药治疗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并能较快地减轻患者疼痛 ,是上尿路结石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超激光结合针刺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激光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激光结合针刺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疗效显著,两者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 每组又分为2周和5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5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缺血5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P<0.01);电针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5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P<0.01)。【结论】电针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h、1d、3d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天1次,分别治疗2h、1d、3d。每组均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Y迷宫测试,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l区、CA3区磷酸化EPK(p-EPK)阳性细胞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总和(Dsum)。【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Y迷宫测试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电针1d、3d组可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缩短Y迷宫测试时间,与模型组及电针2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O.01)。假手术组无p-EPK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CA1区和CA3区Dsum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各组CA1区、CA3区Dsum,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电针1d、3d组Dsum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电针2h组(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降低p-ERK在脑缺血早期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变化及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穴),甲基强的松龙组(西药组)及空白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装置(50 g/cm)复制大鼠T10~T11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