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用青蒿琥酯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感染中国恒河猴模型免疫异常激活的改善情况,探讨青蒿琥酯对艾滋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8只SIV感染平台期中国恒河猴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治疗组按每天3 mg·kg~(-1)剂量肌肉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8周,对照组肌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周、4周、6周、8周,停药后4周、8周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活化相关标记物CD_(69)~+、CD_(25)~+、HLA-DR~+和CD_(38)~+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可在4周内下调CD_8~+细胞CD_(69)~+、HLA-DR~+和CD_(38)~+表达水平(P0.05),对CD_4~+细胞影响较小。给药第4周出现一过性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后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青蒿琥酯可改善SIV感染中国恒河猴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异常激活,嗜中性粒细胞下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猴艾滋病毒(SIV)感染猴模型外周血CD28家族免疫共刺激分子mRNA动态变化及中药复方艾可清的干预作用。方法 SIVmac251感染12只恒河猴,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8周每周、给药前(SIV感染第10周)、给药后每4周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以定量PCR检测CD28、ICOS、PD-1、CTLA-4及HLA-DRmRNA。结果所观察的4种免疫共刺激分子及免疫活化标志物HLA-DR mRNA量出现了不同程的升高,其中HLA-DRmRNA高峰出现在SIV感染后第2周,而4种免疫共刺激分子mRNA峰值均出现在SIV感染第5周之后。艾可清使ICOS、CD28、PD-1及HLA-DRmRNA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对CTLA-4mRNA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SIV感染猴外周血PBMC负性和正性CD28家族免疫共刺激分子mRN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艾可清可能通过同时降低正性及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而减轻艾滋病免疫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观察该动物模型急性期的变化特征,为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艾滋病研究的标准化建立补充急性期变化内容。【方法】对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进行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复制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观察感染后10周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健康恒河猴接种病毒株后10周内体质量及BMI指数比较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其变化特征与艾滋病消耗综合症时期不同。感染第3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10~14天病毒载量达到高峰,此后整体表现为水平波动下降趋势。T淋巴细胞亚群在感染后出现显著改变,其中CD3%、CD3计数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与CD4计数变化并不一致,感染后CD4%出现下降趋势,但CD4计数却出现增加趋势;CD8%、CD8计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CD4/CD8比值于感染后2周内明显下降,一般在病毒载量高峰时表现为最低比值,随后比值缓慢波动上升。感染10周内共有3只感染猴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只出现腹泻、2只出现摄食下降等临床症状。【结论】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与国外印度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急性期相似,可用作急性期艾滋病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4.
用猴逆转D型病毒1型(SRV-1)接种幼龄恒河猴8只,先后出现猴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免疫学、病毒学和病理学改变.根据猴艾滋病的病程、症状、血液、免疫功能、病毒分离、抗体出现和病变,文献上将猴艾滋病模型分为3个类型,即致死型,迁延型,恢复型.本文根据中和抗体滴度和持续病毒血症增加感染型艾滋病,并将淋巴结活检病变分为五个型,可作为病程预后的观察参考指标.猴艾滋病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猴和人艾滋病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艾达康治疗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艾达康对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型的疗效。[方法]恒河猴8只,均感染猴艾滋病病毒SIVmac251复制慢性猴艾滋病模型;18个月后随机分成2组,即模型组和艾达康组,艾达康组给予2g·kg-1·d-1剂量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56d;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猴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行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艾达康组猴体质量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能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对血中WBC计数及血浆病毒载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升高血浆CD4+、CD8+细胞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组猴治疗前均出现淋巴结退变、耗竭现象,经治疗后艾达康组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和免疫母细胞增生等淋巴结恢复、重建现象。[结论]中药复方艾达康对SIV慢性感染猴具有一定的免疫恢复和重建作用,但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其肠粘膜归巢受体表达的情况。方法 选用12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分为正常动物组(对照组)4只,模型感染组(模型组)8只,静脉接种SIVmac239病毒株,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1周、2周、3周、4周、8周、11周、14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猴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intestinal lymphatic homing receptor) a47、CCR9、aE7、CD62L及肠淋巴组织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外周血肠淋巴归巢受体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CD62L。结果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两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WBC、 LYM%、LYM、RBC)均在正常范围值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2周起,CD4百分比开始逐渐下降,于感染8周后下降明显(P<0.05)。感染11周后(亚急性期),CD4计数在下降明显(P<0.05)。AIDS猴感染模型在感染1周(急性期)开始,CD4+HLA-DR+出现一过性上升,随即下降,但感染14周时又骤然升高。CD4+CD45+HLA-DR+和CD3+HLA-DR+在感染1周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血浆中CD62L在感染1周时开始逐渐上升,并在感染到第8周左右到达一个高峰期,随后开始出现下降(P<0.01)。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肠淋巴归巢受体 47、CCR9、E7的表达升高,L-选择素的表达降低,同时E7、CCR9在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肠道淋巴组织免疫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升高。结论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肠淋巴归巢增强,初始T淋巴细胞肠淋巴归巢受到抑制,肠粘膜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对小鼠艾滋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中药虎杖提取物白藜芦醇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4mg·kg-1·d-1),齐多呋定(AZT)组(剂量为100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小鼠均腹腔接种Friend型鼠白血病病毒(FLV),复制小鼠艾滋病模型;病毒攻击后1 d,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给药,连续21 d;剖杀小鼠,观察白藜芦醇对模型小鼠的脾指数(质量比)及脾指数抑制率、胸腺指数(质量比)、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以及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高剂量组能抑制模型小鼠的脾肿大(P<0.05)和胸腺萎缩(P<0.01),升高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对外周血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前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16只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251,在感染前1天,感染2、4、6、8、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10周采集浅表淋巴结和直肠组织。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BMC和浅表淋巴结组织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因子m RNA水平,用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炎症及免疫活化相关蛋白;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其外周血PBMC、浅表淋巴结组织中IL-6、CD38、HLA-DR、IL-1β、IFN-α4、My D88、IL-33、TLR2、TLR7、HMGB1、IL-18 m RNA显著升高;CD4+CD38+HLA-DR+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SIV感染后显著上升;血浆IL-6、IL-1β、IL-18、IFN-γ、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SIV感染后恒河猴浅表淋巴结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耗竭等现象;肠道黏膜HE染色则显示明显炎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组织和直肠黏膜组织IL-1β、IL-18及HLA-DR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SIV感染引发了显著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的特点是与免疫活化程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x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灵长类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1],但是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给研究者带来许多麻烦,为了解猴子病毒感染情况,本实验室已经做过猴麻疹,B病毒,猴痘,艾滋病等的调查[2],国内对人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的资料很少,而人工感染猕猴即乙肝模型的研究较多[3、4],但结果均不理想。对此,本文对三十地区猕猴和一个地区食蟹猴对人乙肝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作了调查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荧光定量检测标准品,并总结出核糖核酸(RNA)标准品体外合成的基本原则。【方法】首先寻找到SIV保守序列,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于T载体,测序,然后在所测得的SIV序列中进一步寻找保守序列,设计带有T7启动子的引物,PCR扩增,将所获得的PCR产物凝胶回收纯化,用T7RNA聚合酶进行体外合成RNA,再用PCR和电泳检测验证。【结果】通过数次引物调整,最终成功合成了SIV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结论】SIV荧光定量标准品的成功合成必须遵守以下4条基本原则:①必须选择保守序列;②在选择保守序列之后还需要搜索是否含有较多潜在的终止密码或者起始密码,设计引物使这些中止或起始密码排除在PCR目标产物之外;③必须注意将启动子(如T7启动子)挂在适当的引物上,以保证所合成的RNA模板与所要定量检测的RNA模板一致,而不是互补;④合成好RNA后必须检测,以保证不含其他RNA或者未消化完毕的D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猕猴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SIVmac251感染30只实验猴,并在感染SIV后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补体致敏的酵母茵凝集试验,检测血清CIC水平的变化.并同时检测了68只正常猴的血清作为对照。【结果】30只SIV感染猴在接种后第4周开始检出CIC(总阳性率为30%),第8周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46,7%,在第16周降低至33.3%并逐渐下降;从第20周开始,感染猴的CIC浓度维持一较低的滴度和阳性率,接近于正常猴(约10%)。【结论】CIC在SIV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并升高,但其后伴随着循环中病毒的减少,CIC也逐渐下降。CIC的形成可能无益于控制病毒复制和引导抗病毒免疫,并可能参与了SIV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慢性感染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在先前已建立了模拟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感染猴和中、晚期猴艾滋病(SAIDS)模型的基础上,再摸索建立SIV慢性感染猴模型,以期为抗区滋病药物的体内药效学介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用SIVmac251感染恒河猴17只,追踪观察其临床表现,体征变化,病程进展,血浆和全血病毒症规律,淋巴细胞亚群CD4的动态等。结果:临床体征有特征性,病程较长,1年内死亡2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艾可清胶囊联合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艾滋病(AI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例。治疗组在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艾可清胶囊,对照组只给予HAAR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和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观察体质量和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rnovsky Score),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淀粉酶以评价艾可清胶囊的安全性。【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但各评价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评价点证候、体征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及体质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或P<0.01)。加用艾可清胶囊未见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清淀粉酶异常变化。【结论】艾可清胶囊可有效、安全地缓解因HAART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平胃散对改善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脾胃症状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平胃散对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脾胃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9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58例)采用中药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西药法莫替丁和吗丁啉口服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3%和71.4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计分比较,试验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胃散加减可以改善AIDS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脾胃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将59例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前者采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或联合中药外用(苦参、蛇床子、桃仁、川芎、当归、薄荷)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12和能量合剂治疗。两组均观察2个月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中,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23例中,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52.1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中药能明显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7.
中药艾可清体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相应的CEMx-174细胞系统为模型,以3-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为阳性对照药物,以抗原阳性细胞抑制率、病毒产量、细胞病变和SIV-1p27抗原表达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以清热解毒中药(紫花地丁、夏枯草、黄芩等)为主组成的艾可清复方对SI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艾可清在亚细胞毒性浓度(1:320)对抗原阳性细胞抑制率为69.6%,病毒产量显著下降,SIV-1p27抗原表达抑制百分率为94.67%,基本可以抑制细胞病变。综合4项指标,艾可清抑制SIV活性ED50为1:1280。提示该方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SIV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方法]选择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脾胃湿热证)为对照组,比较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的差异,并分析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脾虚证亚型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脉细弱、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脘腹疼痛、神疲懒言、嗳气、口淡等;脾胃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苔黄腻、脉滑或濡、胃脘胀满、脘腹疼痛、口干、嗳气、食后腹胀等.脾虚证亚型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神疲懒言、消瘦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2.5%、77.5%、52.5%和47.5%)明显高于脾胃湿热证(分别为50.5%、46.6%、15.5%和1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脾虚证亚型以轻、中度慢性胃炎患者居多,重度较少.[结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脾虚亚型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基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