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32 1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HBe Ab(+/ - )、HBc Ab阳性 2 10例为小三阳组 ,HBs Ag、HBe Ag、HBc Ab均阳性 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d~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检测。结果 :两组乳汁中 HBs Ag、HBe Ag、HBc Ab、HBV- 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产妇初乳中 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 )不宜哺乳 ,初乳中单纯 HBs Ag阳性、而 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Pre-S1)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采集19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S1蛋白(Pre-S1)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血清样品中HBV-DNA,并进行比较,当HBV-DNA>5×102拷贝/ml时诊断为阳性。结果:按照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患者分为A组(HBs Ag、HBe Ag和HBc Ab(+)模式)53例,B组(HBs Ag、HBe Ab和HBc Ab(+)模式)78例和C组(HBs Ag和HBc Ab(+)模式)44例,组间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中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HBe Ag与HBV-DNA的符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和HBV-DNA在HBe 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可检出。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可以作为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新的检查指标,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DNA复制水平与慢性肝病的病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份乙肝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根据HBVM测定分为A、B、C、D、E 5组,A组44例,HBs Ag、HBe Ag均(+);B组75例,HBs Ag、HBe Ag、HBc Ab均(+);C组68例,HBs Ag、HBc Ab均(+);D组115例,HBs Ag、HBe Ab、HBc Ab均(+);E组38例,全阴或HBs Ab单项(+)。结果 A、B、C组检测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D组,A、B组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稍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未检测到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中,HBs Ag阳性率高于HBV DNA阴性标本中HBs Ag阳性率(P<0.05)。HBV DNA与HBs Ag、HBe Ag相关性明显,与抗HBs、抗HBc、抗HBe无相关性。结论 HBs Ag对HBV感染的灵敏度较高;采用FQ-PCR定量进行HBV DNA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 HBV感染及 AFP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 12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 (HBV- M)及 AFP。结果 :12 2例 PHC患者中 ,HBs Ag阳性 110例(90 .2 % ) ,阴性 12例 (9.8% ) ,HBs Ag阳性者 AFP中位数 1110 ng/ m L,阴性者 14 7ng/ m 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5 ) ,HBs Ag阳性的 PHC患者 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 PHC患者 HBV感染模式分析中 ,HBV感染 117例 ,感染率为 95 .9% ,HBe Ab及 HBc 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 90 .2 %、0 .8%、7.4 %、71.3%和 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 (6 3.1% ) ,HBs Ag及 HBc Ab二项阳性 16例 (13.1% ) ,“大三阳”9例 (7.4 % ) ,HBs Ag及HBe Ab二项阳性 5例 (4 .1% ) ,全阴 5例 (4 .1% ) ,HBe Ab及 HBc Ab二项阳性 4例 (3.3% ) ,HBs Ag单项阳性 3例 (2 .5% ) ,HBs Ab、HBe Ab及 HBc Ab三项阳性 1例 (0 .8% ) ,HBc Ab单项阳性 1例 (0 .8% )。PHC患者 HBV- M及 AFP结果对比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的比例明显高于 AFP正常组 (31.6 % ) (P<0 .0 0 5 ) ,而 HBV- M阴性者 AFP升高 (2 0 .0 % )的比例明显低于 AFP正常组 (80 .0 % ) (P<0 .0 1)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 HBV- 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 (TRFIA)和荧光定量 - PCR技术 (FQ- PCR)对 341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 (HBV- M)和 HBV-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 16 8例 HBs Ag/ HBe Ag/ Hbc Ab( ) ,10 1例 HBs Ag/ HBe Ab/ HBc Ab( ) ,72例 HBs Ag/HBc Ab( )阳性的三个组别中 HBV- 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4 0、4 .4 5、5 .0 2。把 HBs Ag和 HBe Ag按浓度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组 ,其 HBV- DNA的含量分别为 7.12 ,5 .2 3,4 .0 3,7.74 ,6 .72 ,5 .0 5。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 HBs Ag和HBe Ag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乙型肝炎标志物和 HBV- DNA的含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的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荧光定量 PCR(FQ- PCR)测定的 10 2例 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10 2份临床血清标本用 FQ- PCR方法进行 HBV- DNA定量测定 ,并和 EL ISA两对半结果以及 AL 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5份 HBs Ag(+)、HBe Ag(+)、HBc Ab(+)的标本 HBV- DNA均为阳性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7.45± 2 .5 4;34份 HBs Ag(+)、HBe Ab(+)、HBc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15份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6 .33± 1.86 ;9份HBs Ag(+)、HBc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4例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5 .2 3± 4.6 0 ;14份 HBs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1例 ,18份全阴性的标本 HBV- DNA无阳性。以上五种两对半结果其相对应的 HBV- DNA值基本呈下降趋势 ,而且前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之间的 HVB- 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HBV- DNA和 AL T之间无相关性 (r=0 .17)。结论 :FQ- PCR定量测定HBV- DNA可以真实反应 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但它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上无帮助 ,和病情的轻重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DNA定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不同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的水平。结果 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最高,且其DNA对数的水平也较高;除HBc Ab、HBs Ag与HBs Ab,HBe Ag、HBs Ag与HBc Ab、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种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与临床血清学指标模式均存在紧密关联,可以将血清学指标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检测对早期乙型肝炎进行筛查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方法 :对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母血 HBe Ag的滴度分 A组 (HBe Ag≥0 .10 5 ) 2 0例和 B组 (HBe Ag<0 .10 5 ) 2 8例均母乳喂养。采用酶标法测定产后 3天、1个月和 6个月乳汁及婴儿血中乙肝病毒标志物滴度 ,同时用 PCR法测定乳汁中乙肝病毒 (HBV) -DNA。结果 :产后乳汁仅初乳中 A组乙肝病毒标志物 HBs Ag、HBe Ag滴度明显高于 B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HBV-DNA的阳性率比较 2组仅初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新生儿 3天内血清 HBe Ag、抗 -HBe、抗 -HBc滴度均异常 ,而抗 -HBs滴度 >0 .10 5 ,2组比较 HBe Ag和抗 -HBe滴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至 6个月时婴儿血中乙肝病毒 HBs Ag、HBe Ag及抗 -HBc滴度均无异常。结论 :虽然母血 HBe Ag≥ 0 .10 5产妇初乳排毒性大 ,但 2组均母乳喂养至 6个月时血中均未发现乙肝病毒滴度异常。说明乳汁中初乳的排毒性与产妇乙肝病毒携带方式有关 ,在喂奶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使血中有一定滴度保护性抗体—抗 -HBs及接种乙肝疫苗前提下 ,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DNA拷贝数 ,并了解 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相应的 HBV- DNA含量分布 ,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 Ampli Sensor PCR定量方法 ,检测 2 0 8份不同临床类型血清标本的 HBV- DNA含量 ,再用EL ISA方法测定 HBV- M,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的 HBV-DNA平均含量 .结果 病毒量分为高、中、低三度 ,大于 10 7拷贝· m L- 1 为高滴度 ;10 7~ 10 5 拷贝· m L- 1 为中等滴度 ;10 5拷贝· m L- 1 以下为低滴度 .6 0例 HBs Ag(+) HBe Ag(+)HBc Ab(+)血清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含量为 1.8× 10 8拷贝· m L- 1 ;48例 HBs Ag(+) HBe Ab(+)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6 .4× 10 6 拷贝· m L- 1 ;30例 HB-s Ag(+)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8.5× 10 5拷贝· m L- 1 ;13例 HBs Ab(+) HBe Ab (+)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2 .1× 10 5拷贝· m L- 1 .结论 定量 PCR可真实反应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沉淀法对18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了DNA聚合酶(DNA--P)的测定。在各类肝炎中DNA—P的阳性检出率以慢活肝最高为66.6%,依次为急性肝炎45%,携带者33.5%,慢迁肝31.5%。本文分析了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与DNA—P检出率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DNA—P检出率与HBsAg滴度增高呈正相关γs=0.99,P<0.01。HBeAg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62.4%,抗—HBe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29.5%,抗—HBs阳性8例、DNA—P均为阴性。抗—HBc—IgM强阳性组DNA—P检出率为86.4%。作者认为1/3无症状携带者DNA—P活力增高表明病毒在复制,因此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又鉴于18例抗—HBe阳性血清DNA—P活力增高,因此在判断HBeAg~-/抗—HBe~+患者病毒复制情况时,应予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及其对乙型肝炎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1652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9种组合;并选取160例HBV M全阴性正常人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1、2组HBV DNA阳性率为98.4%和96.67%,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 M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母亲HBV不同感染状态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效果,探讨经济、高效乙肝母婴阻断方案。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济宁市使用的3种母婴阻断方案,母亲HBsAg单阳儿童母婴阻断率为92.45%,母亲HB出和HBeAg双阳儿童母婴阻断率为89.72%,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5.21%。189名母亲单纯HBs缸阳性的儿童3种阻断方案HBV母婴阻断率(χ^2=5.47,P〉0.05)和抗-HBs阳性率(χ^2=1.59,P〉0.05),无显著性差异。183名母亲HB出和HBeAg双阳性的儿童,3种阻断方案HBV母婴阻断率(χ^2=12.19,P〈0.005)和抗-HBs阳性率(χ^2=7.77,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济宁市目前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母婴阻断效果比较理想,今后要根据母亲HBV不同的感染状态,选择既经济又高效的母婴阻断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刘新平  张景  张剑  陈常庆  药立波 《医学争鸣》2003,24(13):1204-1204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含PreS全长cDNA质粒pcDNA3.0-PreS S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尹文博士惠赠;人胎肝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购自美国Clontech公司;基因重组技术所需酶类购自大连TaKaLa公司。引物合成及序列测定由上海基康公司完成;大量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美国QIAGEN公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HBV亚基因型B和C的体外重组中间体.方法:将基因型B和C序列插入载体Plenti6/V5-D-topo-X后,共转染HepG2细胞,克隆,测定转染后HBV的核酸序列,而后用软件包RDP3Beta40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存在3种重组中间体,重组中间体的重组位置为1740-1838至2443-2485.R1...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 LT)是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HBV-related end-stage liver disease)最有效的方法,但LT术后HBV再感染是制约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时,LT术后HBV再感染率高达85%,而2年病死率也达到50%[1].此后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和以拉咪夫定(lamivudine, LMV)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LT术后HBV再感染率显著下降.随着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行LT术后长期存活人群数目的增加,移植学家们把研究的重点延伸至如何优化LT术后预防HBV再感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因HBV变异导致再感染和减少长期用药、降低治疗费用上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385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HBVPre-S1和乙肝5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免疫模式中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其HBV-DNA和HBV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71.1%;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5.8%和27.3%;其他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HBV-DNA、乙肝病毒5项标志和HBVPre-S1联合检测,对HBV感染早期诊断,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HDAC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in A,TSA)对不同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初步研究TSA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不同浓度TSA处理过的3种肝癌细胞株HepG2、QGY7701、HepG2.2.15和正常肝细胞株L02,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改变.用微离子酶联免疫法检测TSA处理组和对照组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中HBV DNA含量,初步探讨TSA对HBV复制的影响.结果:T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不同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对正常肝细胞株L02的增殖无明显影响.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TSA处理组的3种肝癌细胞株HepG2、QGY7701、HepG2.2.15中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特异的DNA梯形带,然而,在对照组及正常肝细胞株中未见DNA梯形带.经TSA处理后的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倍以上(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虽然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但是,TSA刺激HBV的复制.因此,对HBV阳性的肝癌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TSA.  相似文献   

19.
王方  王小红  王宇明  汤勃  张俊  张静  李得明 《医学争鸣》2007,28(23):2144-2147
目的:建立培养人胎肝细胞感染HBV后差异应答基因的消减文库,并从中克隆鉴定出新的应答基因.方法:分别从HBV感染及未感染的胎肝细胞中提取总RNA,用SMART PCR技术合成全长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感染细胞的cDNA分为两组,分别衔接两个不同的接头,再与未感染细胞的cDNA进行两轮抑制性杂交及两轮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成消减cDNA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挑取克隆进行筛选排除假阳性,再行序列分析,鉴定胎肝细胞感染HBV后的差异应答基因.结果:成功构建高效消减的HBV感染胎肝细胞cDNA文库,得到158个白色的克隆,随机选择了128个克隆经PCR扩增获得含有明确单一目的片断的克隆99个,长约100~400 bp,经筛选后得到70个克隆,测序表明有1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可能的新基因有5个.结论: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建立了HBV感染培养人胎肝细胞的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大规模筛选HBV感染后的应答基因奠定了基础,初步筛选出的新基因片断为进一步研究宫内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76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进行HBV标志检测。母血HBeAg和PHSA-R阳性率分别为48.9%和52.9%。婴儿脐血HBsAg阳性率9.8%(27/276)。对276例新生儿按0、1、3、6月程序,每次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0μg进行阻断研究。生后9月龄,脐血HBsAg阴性组212例抗-HBs阳转率86.8%,随访24月龄时抗-HBs阳性率91.4%。脐血HBsAg阳性组27例抗HBs阳转率51.9%,9例HBsAg持续阳性。母血HBV标志和婴儿性别对疫苗阻断效果无明显影响。抗-HBs阳转组婴儿血清PHSA-R和HBV-DNA检测均阴性。表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