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Q值的分布及Q值与角膜前表面球差(C12)、全眼球差(C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眼100眼。使用TOPOLYSER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的e值,根据Q=-e2,分别求得角膜20°,25°,30°的Q值。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和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分别测量并获得全眼球差(6.0mm分析直径)和角膜前表面球差(6.0mm分析直径)的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结果:20°,25°,30°的Q值分别为-0.144(中位数),-0.213±0.110,-0.277±0.108。6.0mm分析直径下角膜球差和全眼球差分别为0.25712±0.06914μm和0.06630±0.10823μm。25°的角膜Q值与6.0mm角膜球差呈正相关(r=0.673,P=0.000)。25°的角膜Q值与6.0mm全眼球差正相关(r=0.241,P=0.016)。结论:角膜前表面从中央向周边变平坦趋势越来越明显,Q值绝对值越往周边越大。25°角膜前表面Q值与角膜球差显著相关,而与全眼球差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2.
近视眼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研究近视眼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方法对正视和近视成人共156例249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主觉验光。按照等效球镜分成正视组(-0.25~+0.50D)、低度近视组(-0.37~-3.00D)、中度近视组(-3.12~-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对所得角膜地形图参数中角膜非球面参数(Q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样本总体Q值平均为-0.23±0.13(-0.69~0.00),组间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近视的三组之间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形态为扁长椭圆形,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平坦;近视性屈光不正可导致角膜非球面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相泽  郑燕 《眼科》2011,20(5):322-325
目的 探讨青年近视眼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Q值)变化规律.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青年近视散光患者423例(829眼).方法采用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所有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检测,获得角膜Q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Q值、屈光度、角膜...  相似文献   

4.
角膜前表面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眼总屈光力的80%以上。正常角膜前表面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这种非球面特性和其它屈光成分相互协调,保证视网膜成像的质量。随着角膜屈光手术、个体化切削理论的发展及人们对像差认识的不断提高,角膜非球面性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本文就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OrbscanⅡ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300例(600眼)近视者的Q值和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3mm和5mm区角膜不规则指数、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参数。分析Q值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600眼的Q值范围为-0.51~+0.37,平均-0.17±0.11;角膜曲率为(43.59±1.54)D;模拟角膜镜读数为(43.89±1.46)D;3mm区不规则指数为(1.32±0.41)D;5mm区不规则指数为(1.72±0.63)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7±0.05)mm。统计学分析显示Q值与其他参数之间均为负相关。结论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屈光参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ALLEGRO角膜地形图仪对70例(140眼)Lasik前、后近视患者进行检测,获取角膜顶点30°偏心率(ε)和角膜非球面特性参数Q值,并对Q值与屈光度、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0只眼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32±0.10(-0.08~-0.62)。Q值与等效球镜之间有较弱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角膜曲率、Z40、角膜散光(ΔK)均有直线相关关系。水平子午线Q值与角膜水平直径有正线性相关关系。但是Q值与性别、年龄、角膜厚度、眼压之间无相关关系。Lasik后Q值均呈正值,术后1个月的Q值分布为0~1.34,平均0.67±0.32。结论Q值在眼光学系统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参数,它与眼多个因素有关,Lasik显著改变了Q值,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眼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视眼角膜Q值相关因素与双眼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近视眼角膜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Q值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的对称性.方法 使用Orbscan Ⅱ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305例610眼近视患者角膜6 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厚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5例610眼角膜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16±0.11(-0.51~0.20).Q值与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和Zernik系数Z40之间呈线性相关,而与球镜、等效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3 mm和5 mm区不规则指数、模拟角膜镜读数、角膜直径、角膜厚度、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性别、年龄之间不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Q值个体间差异较大,与眼部多个因素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对称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国人近视屈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世豪  李斌  王勤美 《眼科研究》2007,25(7):547-550
目的调查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与其他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180例近视患者的右眼分为低、中、高近视程度三组,每组6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及其他屈光手术常规术前检查。进行Q值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总体Q值均数为-0.142±0.151,男性为-0.126±0.14,女性为-0.156±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不正度数间呈正相关(P=0.015);三组间Q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4,P=0.012),低度组和中、高度近视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中、高度近视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Q值与平均角膜曲率呈负相关(P=0.031);Q值与角膜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P=0.482,P=0.799)。结论适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的角膜曲率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角膜中央曲率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直径之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厚度对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患者,根据角膜板层刀不同分为Moria One use plus-SBK薄角膜瓣(SBK)组和MORIA2-130Ixm厚角膜瓣(LASIK)组,每组各60例(12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Petencam三维眼前节分析及诊断系统检查,得到角膜前后表面中央20°、25°、30°、35°范围的Q值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球差Z(4,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厚度角膜瓣组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和角膜前后表面像差之间手术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增加和等效屈光度相关,LASIK组角膜后表面像差增加与等效屈光度相关。手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像差Z40和Q20、Q25、Q30、Q35均相关,手术后LASIK组角膜前表面Z40和Q20相关(r=0.306,P=0.029),角膜后表面Z40和Q25相关(r=-0.293,P=0.037)。SBK组角膜前表面Z40和Q20、Q25、Q30、Q35均相关(r=0.610、r=0.560、r=0.442、r=0.381),角膜后表面Z40和Q20相关(r=-0.364)。结论 LASIK角膜非球面的改变不受角膜瓣厚度的影响,薄角膜瓣主要影响角膜前表面,说明通过薄角膜瓣SBK来矫正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C12)在我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指导消球差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检查144例(188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地形图,输出角膜前表面曲率和高度数据,采用光路追迹转换程序转换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分别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角膜形态因子(SF)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波动范围为-0.096~+0.469μm;3例患者表现为负球差;四阶球差系数的平均值为(0.231±0.092)μm;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无明显相关性(r=0.134,-0.075;P〉0.05),与角膜形态因子成较明显的直线相关回归关系(r=-0.725,P:0.000)。结论角膜前表面四阶球差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少数患者角膜前表面球差可表现为负值;角膜球差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无明显的相关性,与角膜形态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在选择消球差人工晶状体时需进行个性化选择,因人而异;角膜形态因子对消球差人工晶状体的相对个性化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人近视眼Q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人近视眼患者角膜非球性系数(Q值)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8~32岁的近视96眼、正视54眼,所有眼均行Humphrey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Zeiss)和Shack-Hartman原理设计的WASCA Wavefront Analyzer(Zeiss)检查,分析直径为6mm处Q值与像差。结果所有近视眼Q值平均为-0.26±0.12,偏相关分析表明近视眼Q值与角膜6mm(r=0.254,p=0.013)、7mm(r=0.352,p=0.000)处的屈光力及高阶像差中的C12(r=0.466,p=0.000)存在统计学上的正相关,而与屈光度数(r=-0.068,p=0.512)、RMSHO(r=-0.057,p=0.584)、C7(r=-0.108,p=0.297)、C8(r=0.099,p=0.338)、SimK值(K1:r=0.069,p=0.504;K2:r=0.070,p=0.500)及角膜散光量(r=0.013,p=0.900)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结论Q值与球差和角膜旁中央区屈光力密切相关,而与屈光度数无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角膜前表面、后表面与整体角膜高阶像差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对各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择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欲行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108例,其中男55例,女53例,年龄18~38岁,平均(23.3±4.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1.38~-12.50 D,平均(-5.81±2.19)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采集右眼角膜像差及角膜最薄点厚度(TCT).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和四阶RMS值的数值较大.角膜后表面的波前像差值远远小于前表面,整体角膜RMS值介于角膜前、后表面之间.角膜前表面三阶RMS值、角膜前表面六阶RMS值、角膜后表面五阶RMS值、角膜后表面六阶RMS值、角膜三阶RMS值、角膜六阶RMS值与眼压呈正相关(r=0.217、0.248、0.269、0.210、0.222、0.282,P<0.05).高阶像差与TCT之间无相关性.男性与女性各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左右眼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角膜后表面的高阶像差RMS值远远小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前、后表面像差相互补偿.性别和眼别对角膜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角膜表面的非球面形态特性一直是眼科临床上一个受关注的课题。笔者阐述和讨论了用角膜地形图仪高度图数据建立角膜表面的模型技术,以及用角膜曲率半径值包括角膜地形图轴向图与正切图数据来计算角膜表面的Q值技术。提出应用角膜地形图正切图数据进行偏微分和拟合处理,计算半子午线截痕的Q值,以及采用坐标旋转技术计算出所有半子午线Q值的技术,解决了Q值计算的精确性和定位性问题。所有应用该技术的报道都表明样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理想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我院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9例610眼,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检查角膜球面像差、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Q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角膜球面像差波动范围为0~1.800μm;角膜球面像差平均值为0.266±0.010μm;角膜球面像差与年龄、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无明显相关性(r=0.71,0.56,0.93,P>0.05);角膜球面像差与Q值呈正相关(r=0.086,P=0.03)。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在选择消除角膜正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做出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儿童角膜前表面Q值并分析水平区间Q值规律及不同屈光状态与Q值的关系。通过拟合计算垂直方向Q值,得出360条半子午线范围的Q值,完成全角膜前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得到84例儿童右眼(12例近视、45例正视、27例远视)360条半子午线Ft值,运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各半子午线Q值,分析角膜鼻、颞侧区间Q值分布规律(配对t检验)及屈光状态对Q值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Matlab R2009b(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系统拟合计算其中62例儿童右眼数据(10例近视、25例正视、27例远视)得到360条半子午线Q值,并分析角膜360条半子午线Q值分布规律(配对t检验)。结果 ①进行计算的所有半子午线所得到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或等于0.5。84眼鼻侧、颞侧区间Q值均在-1与0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42±0.16,-0.23±0.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7,P<0.05)。鼻侧、颞侧r0平均值分别为:7.85±0.24,7.83±0.2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P<0.05)。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Q值与r0不存在相关性(鼻侧r=-0.077,P=0.487;颞侧r=0.001,P=0.992)。②近视组和正视组、近视组和远视组鼻侧Q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7,P<0.05),颞侧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4,P>0.05)。③经过MATLAB系统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④对48只眼进行垂直方向Q值拟合计算。拟合前后水平鼻侧方向半子午线Q值平均值分别为-0.45±0.16,-0.45±0.16,颞侧分别为-0.21±0.08,-0.20±0.10,拟合前后水平鼻、颞侧区间平均Q值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侧t=2.009,P>0.05;颞侧t=2.009,P>0.05)。拟合后垂直方向上方、下方半子午线Q值平均值为-0.24±0.10、-0.17±0.08。结论 ①采用线性回归以正切曲率半径推算Q值的方法结果稳定可靠。研究对象角膜前表面趋向长椭圆形(prolate),鼻侧较颞侧区间显著,水平较垂直区间显著。屈光不正对Q值影响较小。②将360条半子午线Q值通过拟合曲线计算,Q值呈双峰状分布,峰顶分别为上方及下方垂直半子午线。③拟合计算后水平方向半子午线的非球面性均较垂直方向显著,垂直方向Q值向0靠拢。④采用MATLAB系统的曲线拟合计算全角膜Q值的方法证明是稳定可靠的。解决了垂直方向半子午线Q值的计算问题,使建立全角膜前表面数字模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张勇  乔光  孔玮 《临床眼科杂志》2010,18(2):116-117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面像差的变化,并评估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的临床表现。方法90例(120只眼)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角膜球差;植入非球面IOL者84只眼,植入球面IOL者36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明暗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平均角膜球差为(0.498±0.189)um,术后为(0.491±0.135)um,(P〉0.05);植入非球面IOL组在6、12、18cp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优于球面IOL组(P〈0.01),且裸眼视力略优于后者。结论植入非球面IOL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功能,且白内障手术不改变角膜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自愿行SMILE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41例,均选右眼为研究眼,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角膜前表面6、7、8、9mm直径范同的非球面系数Q值,并测量角膜总高阶像差(HOA)、球差(Z4^0)、次级球差(Z6^0)、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水平三叶草(Z3^-3)、倾斜三叶卓(Z3^3)等高阶像差。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MILE手术后角膜前表面6、7、8、9mm直径范围Q值均Fh负值转变为正值(t=-23.558、-26.661、-28.366、-28.788,P〈0.01)。角膜HOA、Z4^0、Z6^0、Z3^-1、Z3^1数值均增大(t=-11.815、-11.813、-16.209、6.470、4.835,P〈0.01),而Z3^-3、Z3^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8、-1.064,P〉0.05)。术前角膜HOA、Z4^0、Z3^-1与Q值有-定的相关性(P〈0.05),SMILE手术前后角膜HOA、Z4^0差值与角膜前表面各直径范同Q值差值均呈正相关关系(HOA:r=0.554、0.480、0.416、0.352,P〈0.05;Z40:r=0.671、0.577、0.495、0.395,P〈0.05):Z3^-1差值与6、7mm直径范同Q值差值呈正相关(r=0.377、0.342,P〈0.05);Z3^-1差值与6、7、8mm直径范同Q值差倩呈止相关(r=0.436、0.385、0.316,P〈0.05);Z6^0、Z3^-3、Z3^3差值与各直径范同Q值差值均无相关性。透镜直径与SMILE手术前后Q值差值无相关性;与角膜HOA、Z4^0差值呈负相关(r=-0.315.-0.393,P〈0.05);与角膜Z6^0、Z3^-1、Z3^-1、Z3^-1、Z3^3差值均无相关性(P〉O.05)。结论SMILE手术后角膜前表面O值由负值转变为止佰;角膜高阶像差增大;透镜直径越大,角膜HOA、Z4^0变化越小。角膜前表面Q值与角膜HOA、Z4^0、Z3^-1、Z3^1变化量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Z4^0相关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焦和球差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离焦与球差单独或联合存在对人眼视锐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名志愿者(10眼),在暗室内麻痹睫状肌散瞳,应用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光学高阶像差验配与视觉分析系统,在矫正人眼自身像差基础上,叠加不同程度和方向的离焦,测量志愿者在100%对比度下视锐度的变化;在叠加离焦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叠加正向及负向0.1 µm球差,测量视锐度。通过对叠加像差后视锐度变化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视锐度随叠加像差变化的二项式拟合方程。结果随着叠加的离焦量增加,10名志愿者视锐度逐渐下降;联合叠加同方向的球差后志愿者视锐度优于单独叠加离焦时视锐度;球差为0时,离焦在+0.1 µm视锐度达到最大值;球差为+0.1 µm时,离焦在+0.3~+0.5 µm之间,视锐度达到最大值;球差为-0.1 µm时,离焦为0,视锐度达到最大值。结论球差与离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同方向球差增加了志愿者对于离焦的耐受。同向的离焦与球差共同存在,对视锐度的影响存在相互抵消的作用,较两者单独存在时对视锐度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