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供变化.方法:对17例HCC患者于TACE前1天及治疗后7~10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结果:肿瘤组织TACE术前、术后HBF、HBV、HAP存在显著差异,MTT、PS、HAF、PVP无显著差异.正常组织TACE术前、术后各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TACE疗效及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虹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 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广金  刘剑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24-52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并将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及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方面的信息.结果:MSCTA中MIP和VRT对二级及二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率达100%, MIP和VRT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约90%,75%.CTA与DS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肝动脉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MIP重建图像与DSA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VRT重建与DSA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肝动脉变异11例,寄生动脉10支,DSA漏诊2例.CTA对肿瘤变异和寄生供血血管的显示以及腹腔动脉与腹腔干动脉的夹角显示;与DSA对比有高度一致的符合率.结论:MSCTA能三维清晰的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检出肝癌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DSA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显示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305例患者行肝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准直宽度0.625mm、螺距0.984,标准重建。成像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Michels分型观察肝动脉的解剖与变异类型。结果:305例患者中,肝脏肿瘤190例,其他115例。Michels分型Ⅰ型255例,Ⅱ型30例,Ⅲ型19例,Ⅴ型1例。其中5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DSA表现与CTA对照,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的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并能明确肿瘤血管异位侧支来源,对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脏移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重点了解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肺血管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供血情况,计算全肺动脉指数,观察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42例PAVSD,其中Ⅰ型11例,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8例,由未闭动脉导管为主供血19例,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共计83支.手术治疗15例,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心脏成像方法,在显示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血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排 CT 在肝癌(HCC)诊断中应用价值及血管成像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41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HCC 患者,治疗前均行320排 CT 三期扫描及血管重建,观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走行,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癌栓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 CT 对于发现直径<3 cm 的小肝癌具有优势,对于肝动脉变异、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癌栓的显示与 DSA 一致。结论320排 CT 及血管成像可以准确诊断、评价 HCC 并供血动脉、门静脉癌栓,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行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检查的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原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9例.血管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结果 32例患者脾动脉血管均明显增粗、扭曲;27例脾动脉走行于胰体尾部上缘,5例走行于胰腺后方;脾动脉分支型25例,主于型7例.脾动脉终末端多为二分叉型.发现脾动脉瘤8例共21处,其中5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位于脾动脉主干1处,位于脾叶动脉8处,位于脾内动脉分支12处.结论 64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脾动脉生理及病理状态,为腹腔镜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5例髋臼骨折行螺旋CT容积扫描和行髋臼三维重建处理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25例髋臼骨折,髋臼三维重建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髋臼骨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追踪重建显示胃右动脉的起源与肝动脉的关系,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在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VR及MIP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者43例,显示率为59.8%。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9例,肝左动脉17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肝右动脉2例,肝总动脉1例。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多发自肝左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胃右动脉血管影像资料,对介入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图像,将原始图像复制到EBW4.0工作站,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共检出了7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子.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14处(右主干10处、左主干4处),肺叶动脉24处,肺段动脉26处,亚肺段动脉12处.CT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可分为完全性或部分性.结论 64层CTPA具有准确、高效、无创等优点,可直观、立体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及类型,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有望成为肺动脉栓塞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马蹄肾血供和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马蹄肾患者先行64层CT平扫,然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马蹄肾融合的部位及其组织结构以及血供和合并症情况。结果:25例均为下极融合性马蹄肾畸形,24例峡部为肾实质组织,1例峡部为纤维结缔组织。25例患者共观察到71支肾动脉、6支副肾动脉,其中8例观察到2支肾动脉,6例观察到3支肾动脉,4例观察到4支肾动脉,1例观察到5支肾动脉,3例观察到2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前下壁的副肾动脉,2例观察到3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骶正中动脉的副肾动脉,1例观察到4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前壁的副肾动脉。25例中11例合并肾积水,8例合并肾结石,10例合并肾囊肿,10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肾细胞癌。18例有临床症状者均经手术证实其马蹄肾的解剖结构、血供及合并症与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马蹄肾的整体形态和细微解剖结构,尤其是血供和合并症情况,为临床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