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4~64岁,平均4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5例,腹腔软组织包块4例,进行性消瘦2例。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B超首先发现,进一步行CT检查。1·2方法6例均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强化方式、淋巴结和供血血管的显示率等特征.结果 22例NHL小肠淋巴瘤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12例,位于末端回肠6例.门脉期CT值平均增高32 HU,12例表现为浸润溃疡型,动脉瘤样扩张型有8例,息肉样肿块型4例.15例肠系膜见多发的淋巴结肿大,MPR重建后6例见来源于肠系膜动脉的供血动脉.MscTE对小肠淋巴瘤的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1%.结论 MSCTE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征象,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在4例B细胞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其定位、定性、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PGIL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10例中,胃淋巴瘤6例,肠道淋巴瘤4例.胃淋巴瘤CT表现分3型:溃疡结节型3例,息肉型2例,浸润型1例;肠道淋巴瘤CT表现分2型:肠壁增厚型2例,肠腔内肿块型2例.肿瘤平扫密度较均匀,无明显坏死,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CT明确显示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 结论 CT对于PGIL的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咳嗽、胸痛、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胸部CT示:左上肺见巨大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约11cm×12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0.4~56.8HU,边界尚清,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支气管变窄阻塞(图1~3)。左下肺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并见空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回盲部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较少见。我院最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12岁,因腹痛7d,发现上腹部包块伴呕吐3d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上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质韧,未触及血管搏动,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钾3.49mmol/L;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强化扫描对小肠淋巴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5例小肠淋巴瘤病人进行动态强化扫描,并对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结果:位于回肠11例,位于空肠3例,十二指肠的1例。15例患者CT均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单发13例,其中表现为结节型5例、壁内浸润型的6例、息肉样肿块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强化扫描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8岁。以“下腹痛、腹泻1月”为主诉入院。自诉1月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部间断性隐痛,无放射性疼痛,伴有腹泻,3~5次/日,呈黄色稀糊状便,无粘液脓血性分泌物,排便与腹痛无关,伴纳差,渐消瘦,伴乏力。辅助检查结果:血尿便常规、肿瘤标志物、传染病四项、凝血机制、甲功均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采用CT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结果4例均表现为肝脏单发病灶。CT表现:平扫肝脏病灶呈低密度(3/4)或稍低密度(1/4),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较清;增强扫描显示无明显强化(1/4)或轻度强化(3/4)。2例肿瘤中见血管走行,类似“血管漂浮征”,血管无明显狭窄、受侵表现。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大多表现为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可见“血管漂浮征”,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小肠淋巴瘤,8例位于回肠(包括回盲部),2例位于空肠。10例CT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2例呈动脉瘤样扩张,肠管明显环形增厚,肠管不狭窄且明显扩张;5例呈浸润型,小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息肉肿块型2例,肠腔内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致肠腔变窄,肿块密度较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未见坏死。3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分叶状肿块或多个小结节相互融合。增厚的肠壁、软组织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呈轻度强化8例,或无明显强化1例,其中2例内部可见血管被肿瘤包绕,1例并发穿孔。结论掌握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间质瘤、小肠癌及小肠Crohn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 ,笔者报告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例 1 女 ,12岁。腹部膨隆、食欲下降 1月余。查体 :发育良好 ,痛苦面容 ,腹部膨隆 ,脐稍突出 ,未见静脉曲张 ,右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的肿块 ,质稍硬 ,轻压痛 ,活动度好 ,移动性浊音 ( +)。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未见异常。CT表现 :右下腹腔可见一分叶状肿块影 ,大小约 8.5cm×12 .0cm ,表面光滑 ,其内含气体 ,并可见对比剂进入。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强化 ,腹腔内可见大量积液 ,腹膜后有数个肿大淋巴结 (图 1、2 )。拟诊 :小肠淋巴瘤。手术所见 :…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PTL的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5岁。结果 6例均有近期发现颈部迅速肿大病史,5例伴桥本甲状腺炎。CT显示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肿大型4例;6例肿瘤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侵犯周围组织,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受累。结论 对于年龄〉60岁的女性患者,有桥本甲状腺炎病史且近期甲状腺突然肿大者,CT表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强化不显著,应考虑PTL。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和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18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12例进行CT扫描检查。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见肠壁增厚12例,肠腔扩张与狭窄8例,其中4例单纯狭窄,溃疡2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3例。消化道造影见肠管扩张与狭窄交替16例,瘘道3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恶性淋巴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粘膜面,对于估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CT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础。就PSIL的临床表现、CT肠道成像检查及其影像表现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9例,MRI平扫和增强,CT平扫和增强,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中单发6例,多发3例,共检出14个病灶,1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3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7个病灶呈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CT平扫病灶全均表现为稍高密度,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瑞  苗延巍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75+278-275,278
患者女,78岁。右上颌部肿胀15天,无痛。查体:面型不对称,右侧鼻旁眶下区肿胀,右上颌部触及一肿物,约为3.1cm×4.2cm,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偏韧。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2个月前体检透视发现右上肺阴影,无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胸闷,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患者近2个月未行特殊处理,到上级医院会诊,建议手术。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正常。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查体:体温36.6℃,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7/72mmHg。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腭扁桃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CT检查及诊断。方法:搜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1月期间的21例原发性腭扁桃体淋巴瘤,全部病例经CT检查,病理确诊。结果:21例扁桃体淋巴瘤中,右侧18例,左侧3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的深窝(扁桃体窝)内,向外凸向口咽腔生长,均为单侧发病。结论:CT能清楚显示腭扁桃体淋巴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周围组织是否受侵犯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