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1ens-in duced myopia,LIM)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程度的影响,从而探讨bFGF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周龄豚鼠10只随机选取一眼用镜片诱导方法制备动物近视模型(实验眼,LIM),对侧为自身对照(对照眼,SC).造模45 d,实验前后均检测每只豚鼠双眼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将每只眼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组(A组)、1 ng·mL-1bFGF组(B组)、10 ng·mL-1bFGF组(C组)、100 ng·mL-1bFGF组(D组),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程度.结果 镜片诱导前豚鼠双眼屈光度无明显差异,经过45 d镜片诱导,实验眼形成明显近视,实验眼与对照眼比较,诱导出(-6.70±1.93)D的相对近视,眼轴相对延长了(1.53±0.31)mm,实验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培养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成纤维细胞.实验组中B组与A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细胞数量分别增长24.9%、14.2%;对照组中B组与A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细胞数量分别增长27.4%、12.5%.结论 凹透镜诱导可引起豚鼠明显轴性近视.bFGF可以有效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其中10 ng·mL-1的促增长作用最强,但对实验眼和对照眼来说,其促增长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对近视眼巩膜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局限于其巩膜整体和条带的力学特性变化方面,目前对近视眼细胞水平力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明确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2周龄豚鼠12只,随机选取一侧眼用镜片诱导方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对照。造模30d后,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兔抗鼠波形蛋白、结蛋白、角蛋白、S-100抗体进行细胞鉴定。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2(分别为0、1、10、100mg/L)加入无血清DMEM中作用24h,利用细胞微管吸吮的方法测定各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性。结果模型眼0mg/LTGF—p:组与对照眼0mg/LTGF—p:组比较,模型眼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与对照眼在TGF-β2作用下,0mg/L组与1mg/L组、10mg/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和对照眼培养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与TGF-β2的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743、r=0.533;r=0.654、r=0.576),模型眼和对照眼中的0mg/L组与100mg/L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1mg/L组、10mg/L组与对照眼1mg/L组、10mg/L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组100mg/LTGF-β2与对照眼的100mg/LTGF-β2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GF—B,质量浓度的增加,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值明显升高,1mg/L和10mg/LTGF-β2可以降低正常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及黏弹性参数,导致细胞力学特性的更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视是世界最常见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关键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调控巩膜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参与近视眼巩膜重塑,但具体转导途径和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bFGF和TGF-β在近视眼巩膜中的表达及其调控巩膜重塑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Yan DS  Zhou XT  Chen XY  Lü F  Wang J  Hu DN  Qu J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750-753
目的研究正常人眼巩膜成纤维细胞视黄酸受体亚型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从而阐明其和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定点解剖及游走促进法分离培养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取3~5代生长良好的细胞,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视黄酸受体亚型的表达;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01、0.10、1.00、10.00和100.00nmol/L的视黄酸,6d后进行细胞计数。每株细胞重复3次,共用3株细胞,观察视黄酸对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结果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呈双极型或纺锤型,平均分裂时间为2~3d左右,细胞生长旺盛,近融合时细胞成规则排列的纺锤型。RT—PCR提示体外培养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表达所有的视黄酸受体亚型。视黄酸能明显抑制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A浓度≥0.10nmol/L时,与无RA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的视黄酸受体亚型在人巩膜成纤维细胞上均有分布,视黄酸能明显抑制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利用凹透镜诱导的试验方法获得动物模型近视眼,并对获得的豚鼠近视眼模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同时辅以组织学研究。方法选用出生后3周龄的豚鼠,实验眼眼前固定-10.0 D凹透镜,实验前后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测量,豚鼠喂养45 d后,摘除双眼球制作巩膜条带试件,在Instron-5544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力学实验。部分样本置于4%甲醛中固定,予常规HE组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巩膜显微结构。结果豚鼠经过45 d的凹透镜诱导,实验眼与对照眼比较,诱导出(-8.95±0.60)D的相对近视,眼轴延长了(0.60±0.12)mm,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性。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测量试验眼后部巩膜厚度为(0.32±0.11)mm,对照眼后部巩膜厚度为(0.43±0.05)mm,对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眼巩膜尤其是后极部巩膜发生了退行性变化。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实验眼巩膜弹性模量小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眼蠕变率大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眼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均小于对照眼,实验眼的最大应变均大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凹透镜诱导可以引起幼豚鼠眼轴变长,发生明显轴性近视。②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化。这是近视眼巩膜弹性差、容易发生变形、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的病理基础。③通过多个生物力学指标测量说明,实验性近视眼巩膜较正常眼巩膜弹性差,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易发生变形。④预拉伸实验对于巩膜的拉伸实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视黄酸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研究视黄酸 (retinoicacid ,RA)对体外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scleralfibroblasts ,GSF)增生的影响 ,以期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和眼外伤并发症等与纤维增生有关眼病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在 3 -6代GSF在细胞生长的各个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RA ,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 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 ,计算出GSF不同生长时期在不同RA浓度培养时的增生率。结果 在细胞生长的各个时期中GSF的增生率随R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P <0 .0 5 )。结论 RA对GSF的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新  王超英  李涛  陈维毅  郝兰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17-1020
目的 研究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探索近视发病机制.方法 选用出生后2周龄的豚鼠39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3只,选取任意一眼戴-10.00 DS凹透镜诱导近视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眼.将3组豚鼠分别于10 d、30 d、50 d后去除镜片、验光、测眼球长度,对巩膜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A组(10 d)实验眼巩膜厚度、弹性膜量和蠕变率与对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30 d)实验眼巩膜厚度(0.34±0.03)mm,低于对照眼巩膜厚度(0.36±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实验眼巩膜蠕变率、弹性模量与对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C组(50 d)实验眼巩膜厚度、弹性膜量和蠕变率分别为(0.32±0.03) mm、(1.43±0.32) MPa和(17.70±6.98)%,与对照眼(0.37±0.02) mm、(1.74±0.32) MPa和(8.62±2.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早于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实验性近视眼的巩膜弹性差,易发生变形,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巩膜生物力学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视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眼轴的过度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玻璃体腔的延长,而玻璃体腔的延长又是巩膜主动重塑、巩膜变薄、细胞外基质减少的结果,其中伴随着一系列巩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因此,本文就巩膜生物力学的测量方式、近视眼巩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巩膜胶原、蛋白聚糖等成分及成纤维细胞的改变对生物力学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利于更深入地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为将来有效预防和治疗近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视是世界最常见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关键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调控巩膜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参与近视眼巩膜重塑,但具体转导途径和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bFGF和TGF—β在近视眼巩膜中的表达及其调控巩膜重塑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nterior and extreme posterior portions of experimental near-sighted eyes by examin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uinea pig scleral desmocytes, thus finding a new approach to the pathogenesis of myopi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脉络膜血管新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脉络膜血管新生20例(20眼).结果 术后16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和眼轴长较术前减少(P<0.05).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显示术后脉络膜水肿减轻、新生血管减小17眼,视网膜厚度较术前下降.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Zhou XT  Zhang LH  Lü F  Xie RZ  Hu DN  Fu XY  Qu 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95-999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巩膜成纤维细胞毒蕈碱受体Ⅰ型(M1)受体的表达与近视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点解剖及游走促进法分离培养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取3~5代生长良好的细胞,运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中M1受体的表达;并制作巩膜组织的冷冻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巩膜组织中巩膜成纤维细胞上M1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呈双极型或纺锤形,平均分裂时间为2~3d左右。细胞生长旺盛,近融合时细胞呈规则排列的纺锤形。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表达M1受体。组织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巩膜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表达M1受体。结论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具有M1受体的分布。巩膜上M1受体的存在预示着M1受体拮抗剂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部位可能是位于巩膜上,而巩膜上的M1受体可能参与了近视的眼轴延长及近视屈光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Zhou XT  Qu 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486-487
近视动物模型是近视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在动物选择、处理方法等问题上存在很多差异和争议。近视动物模型的选择不仅可决定实验研究成功与否,还能决定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和正确。因此,有必要围绕近视动物模型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提出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进展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u Y  Liu H  Niu T  Zh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6):455-45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进展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2 5例 (34只眼 )青少年进展性近视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术后 3~ 5年视力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裸眼视力术后 1、3年均较术前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 1、3、5年眼轴年平均增长长度分别为0 0 98、0 0 73 5、0 115mm ,即屈光度增加均小于 0 5 0D/年。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进展性近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患者共33例,男14例,女19例,其中31例为外斜视,2例为内斜视,所有患者斜视度>15°.53只病理性近视眼的屈光度为-8.00~-30.00 D,矫正视力均低于4.9.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一组(5~18岁)、二组(19~35岁)和三组(36岁以上),并进行效果观察.对这33例患者施行改良的Snyder-Thompson的单条带式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轴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随访观察1~5.3年,后巩膜加固术的53眼术后视力都保持或好于术前.除一组眼轴稍有增长外(t=-2.56,P<0.05),二组和三组眼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2眼黄斑出血消褪,3眼视网膜劈裂的劈裂腔消失,2眼视网膜劈裂腔缩短.有4例患者的残余斜视度约为10°,29例患者残余斜视度小于5°,33例患者都对外观改善程度满意.结论 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能同时达到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和改善外观的目的,减少分次手术的黏连反应和操作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手术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参数和巩膜胶原在透镜诱导性近视(LI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选取3周龄英国种雄性三色短毛豚鼠36只,随机分为透镜诱导组(24只)和空白组(12只)。透镜诱导组右眼戴-10 D透镜诱导4周后进行检影验光和眼轴测量,并检测后极部和前部/赤道部巩膜干重、厚度,盐酸水解后检测2组相同面积后极部巩膜水解液中羟脯氨酸及氨基酸总量的改变。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透镜诱导4周后豚鼠模型眼与对侧眼相比发生轴性近视(t=-14.90,P<0.01),并伴有眼轴的明显延长(t=14.7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极部巩膜干重和巩膜厚度较空白组均有明显降低(t=3.98、6.67,P<0.01),同时后极部氨基酸总量呈下调趋势(t=3.29,P<0.01)。结论透镜诱导可以引起豚鼠玻璃体腔的延长、后极部巩膜干重减轻、厚度变薄、胶原合成减少等一系列改变,减弱了巩膜的抵抗力,使眼轴易于延展而发生近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前部及后极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作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10.00DS凹透镜,分别饲养6d、15d、30d后除去镜片,验光及测眼轴长度确定近视形成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的前部及后极部GSF,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前部及后极部GSF中MMP-2表达变化。结果 MMP-2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实验组中前部GSF饲养15d阳性表达率较高,30d阳性表达率最高;后极部GSF饲养6d表达率开始较高,至15d阳性表达率最高,以后保持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各诱导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身对照组各组自身前部及后极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豚鼠GSF稳定表达MMP-2 mRNA及其蛋白,且前部GSF于诱导15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于诱导6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较前部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厚度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的病理性近视患者34例(55眼),对其随访2年,比较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IOP)改变,并采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检测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仪检测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1、3、6、12、24个月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0,P<0.01),而等效球镜度(SE)、眼轴及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4、1.382、1.193,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血流阻力指数(RI)减低,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CA:F=2.376,P<0.05;F=4.476,P<0.01;F=4.238,P<0.01。CRA:F=2.316,P<0.05;F=3.335,P<0.01;F=9.770,P<0.01)。术前SFCT为(122.4±31.9)µm,术后1、3、6、12、24个月的SFCT增厚,分别为(134.4±32.9)、(139.0±35.7)、(136.5±33.8)、(134.9±31.5)、(135.9±35.4)µm,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SF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5,P<0.05),各时间点的SFCT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改善视力,稳定屈光度,防止眼轴变长,改善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使脉络膜厚度增厚,从而控制和延缓病理性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