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采集的8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行白细胞计数,采用常规的离心玻片法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5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为(43~430)×106/L,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阳性者54例,阳性检测率达94.7%。2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数均增多(570~8750)×106/L,均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阳性者25例,阳性检测率达89.3%。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学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静  汤广宇 《中外医疗》2010,29(6):98-99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调查已确诊有感染的150例新生儿患儿(观察组)和30例出生3d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定量测定,根据测定值将观察组分成3个类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联合检测。结果150例患儿血CRP值升高。范围从8~876mg/L不等,其中17例患儿血CRP值〉100mg/L,其临床表现多有持续高热或伴惊厥、昏迷等严重感染征象。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血CRP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评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患儿;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确诊为病毒感染的40例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新生儿,比较三组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及阳性率以及32例发热患儿治疗前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21±6.25)mg/L、(14.70±3.67)×10^9/L,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阳性率分别为80.0%(32/40)、32.5%(13/4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35,P〈0.01)。细菌感染组40例患儿中32例出现发热.32例发热患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23±1.09)mg/L、(8.56±2.38)×10^9/L,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变化特点,为早期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4 年1 月- 2012 年12 月诊断的124 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CSF 常规、生化以及细胞学检查结果。 结果 124 例中,CSF 异常105 例(84.6%),包括颅内压升高46 例(37.1%) ;CSF 白细胞计数升高94 例(75.8%),最高达360×10^6 /L ;CSF 细胞学检查异常103 例(83.1%),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86.4%) 或单核细胞反应(9.7%) 为主;蛋白质升高70 例(56.5%),葡萄糖含量降低6 例(4.8%),氯化物全部正常。19 例(15.4%) 各项结果完全正常。 结论 CSF 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抗生素前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达54%),其中大肠埃希杆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5例,粪肠球菌4例,阴沟杆菌2例,克雷伯杆菌2例,芽胞杆菌2例。50例中痊愈37例(占74.0%),好转9例(占18.0%),自动出院4例(占8.0%),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化脑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外周血白细胞〉3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5、血小板〉500×10^9/L或〈50×10^9/L、C-反应蛋白(CRP)〉160mg/L、脑脊液蛋白定量〉5g/L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升高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肺炎患儿100例,其中重症肺炎患儿50例,普通肺炎患儿50例;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分为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正常对照组3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小板计数升高在预测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平均血小板计数为(452.2±20.71)×10^9/L,普通肺炎组为(386.1±19.98)×10^9/L,正常对照组为(191.6±6.88)×10^9/L;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重症肺炎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曲线下面积为0.910,95%可信区间为0.814~0.968,当血小板诊断界值为438.0×10^9/L时,约登指数为0.7123,灵敏度为0.897,特异度为0.816,此时阳性预测值为0.788,阴性预测值为0.912,OR值为32.5,阳性似然比为4.87,阴性似然比为0.13。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升高,重症肺炎患儿升高更明显,血小板计数升高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感染的手足口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儿(颅内感染组)及同期住院的45例未合并颅内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伴发颅内感染占同期手足口病患病人数的1.36%,5月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颅内感染患儿发热时间延长(P〈0.01),出现典型皮疹的比例下降(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上升(P〈0.05),动脉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值升高(P〈0.01),年龄和性别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感染病例中,脑干脑炎占51.16%(22/43)。脑干脑炎患儿5岁以下者占95.45%(21/22),与其他年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存在脑脊液压力及细胞数的异常。病原学检查方面,明确为EV71感染者29例(占67.44%),明确为柯萨奇病毒A16感染者5例(占11.63%),有9例未明确相关病原体。EV71感染率在脑干脑炎患儿及其他类型颅内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如出现高热不退、血压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上升、血糖升高等情况,须警惕合并颅内感染,尤其须重视皮疹不典型的患儿。EV71是本院收治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的小年龄组患儿易合并脑干脑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大多数符合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典型表现,但少部分细胞数中度至重度增高,可与其他疾病混淆,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放置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相关性。方法用独立样本g检验回顾性分析因动脉硬化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通畅者(102例)与非通畅者(11例)术前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用x^2检验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195×10^9/L)组(36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195×10^9/L)组(77例)锁骨下动脉支架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113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5%(109/113),3年通畅率为89.6%(60/67)。11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02例通畅患者(t=-5.051,P〈0.001),分另4为(8.3±1.1)×10^9/L(5.40×10^9/L~10.611×10^9/L)及(6.1±1.3)×10^9/L(4.10×10^9/L~8.00×10^9/L)。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通畅率分别为75.0%(27/36)及97.4%(75/77)[P=0.001,OR值为12.500(95%CI为2.539~61.547)]。结论排除其他影响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传统因素之外,白细胞的增多与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UF-1000尿沉渣仪与XE-5000血球仪联合诊断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诊或住院患者的脑脊液50份,分别采用UF-1000尿沉渣仪、XE-5000血球仪及显微镜计数3种方法对标本进行白细胞测定,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白细胞计数低于100×10~6/L的标本中,采用XE-5000血球仪检测的结果明显低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而采用UF-1000尿沉渣仪检测的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差不大;在白细胞计数为100~5 000×106/L的标本中,采用XE-5000血球仪和UF-1000尿沉渣仪检测的结果均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差不大;在白细胞计数高于5 000×10~6/L的标本中,采用UF-1000尿沉渣仪检测的结果明显低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而采用XE-5000血球仪检测的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差不大。结论 UF-1000尿沉渣仪与XE-5000血球仪联合应用可以作为诊断脑脊液细胞计数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但要得到全面、准确的细胞计数仍需配合显微镜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新生儿溶血病310例患儿的血样。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检测,所有患儿均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血常规检查结果、抗体释放试验以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结果 A型血患儿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81.4%)高于B型血患儿(60.8%)(P<0.05),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病率在性别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 d的新生儿患病率最高为84.7%,检验结果双阳占比最高为47.7%,抗体释放试验单阳占比24.2%,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总胆红素(188±73)μmol/L、网织红细胞(5.13±2.13)%高于正常组(170±64)μmol/L、(3.82±2.01)%,红细胞计数(5.78±0.24)×1012/L和血红蛋白(163±30)g/L低于正常组(6.24±0.65)×1012/L,(183±28)g/L。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总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增高,A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患者急性期血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的相互关系,探讨白细胞计数对ACH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未行手术治疗的115例ACH患者,根据血白细胞计数分为3组:A1组(〈10.0×10^9/L)35例,A2组(10.0×10^9~15.0×10^9/L)43例,A3组(〉15.0×10^9/L)37例,测定各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统计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cTnI及CK-MB水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A3组显著高于A1(P〈0.01)。血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869,P〈0.01)。结论 ACH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越高,肌钙蛋白含量越高,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以手工法分别计数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0~100)×10^9/L组,(60-80)×10^9/L组,共15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手工法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为(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其中87%117例二种方法有极显著差异(P〈0.01),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13%25例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EDTA盐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计数偏低、特别是〈60×10^9/L时,需用手工法计数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单胎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的单胎患者100例和正常妊娠的单胎患者100例。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血小板计数为(62.4±28.6)×10^9/L,正常妊娠组的血小板计数为(227.9±86.3)×10^9/L,前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后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导致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上高于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组(P〈0.05),在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50×10^9/L组患者22例,平均出血量为(1340±360)mL;血小板计数≤50~100×10^9/L组患者14例,平均出血量为(780±235)mL,产后出血量前组明显多于后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新生儿病死率高于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组(P〈0.05),在出生孕周、出身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更易导致产后出血、DIC以及新生儿死亡,产科工作者应充分引起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母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95例,对比分析不同病原菌新生儿一般情况、相关检查、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脑脊液混浊和脓性脑脊液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脑脊液糖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95例患儿中预后不良32.63%,大肠埃希菌组为64.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为脑脊液糖浓度、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多为混浊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吴锋  徐颖洲  任洪波  刘斌  胡志恒 《海南医学》2014,(12):1816-181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3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病因及早期诊治措施。结果微血管减压术后6例颅内感染患者,早期均行腰穿确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0.01×10 9/L,多核白细胞〉50%,其中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均对万古霉索(Vancomycin,VAN)敏感。6例患者均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两周内全部治愈。结论早期行腰穿及腰大池持续引流,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可以及时确诊并有效治愈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d,每天一次,疗程14 d,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停药,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50×10^9/L,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及凝血功能.结果 38例ITP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18例,有效(R)15例,无效(NR)5例.治疗前血小板平均值为(4.97 ±2.1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84.13±42.13)×10^9/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9,P<0.01).所有患者按照2011年中国专家共识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新诊断ITP组,第二组为持续性及慢性ITP.第一组患者21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5.48 ±2.42)×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95.76±42.57)×10^9/L,完全反应(CR) 14例,有效(R)4例,无效(NR)3例,总有效率85.7%,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5(3 ~13)d,第二组患者17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4.35±1.61)×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69.76 ±37.96)×10^9/L,完全反应(CR)4例,有效(R)11例,无效(NR)2例,总有效率88.2%,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3(3 ~14)d,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论 国产rhTPO治疗新诊断和持续性及慢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瑞血新)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3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Ⅲ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00ug皮下注射,每日1次,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大于2.0×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Ⅲ度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5天。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