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1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1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 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许旺细胞中,为探讨周围神经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生物学意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中;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I(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I, RCA-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Northern Blot鉴定转染情况.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实验成功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将构建的表达质粒转染到许旺细胞中,经鉴定表明,转染的表达质粒在许旺细胞中能表达β-1,4-GalT-I,并随转染浓度增高而表达增加.结论β-1,4-GalT-I在许旺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对分析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意义如对其自身增殖的影响和对神经元生长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I 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I 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I 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I)在免疫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抗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Jurkat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β-1,4-GalT-I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1,4-GalT-I在Jurkat细胞活化前后的表达与定位;将Jurkat细胞与SEB负载的Raji细胞共培养以构建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观察β-1,4-GalT-I在免疫突触中的定位。结果:β-1,4-GalT-I mRNA表达水平随着Jurkat细胞的活化逐渐增高,在细胞活化后36小时达到高峰;活化后细胞表面β-1,4-GalT-I分子的表达较静止状态高;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活化的Jurkat细胞表面及Jurkat-Raji细胞免疫突触部位β-1,4-GalT-I表达信号增强且其分布发生重排和簇集,且与CD3分子共定位,与CD28分子部分共定位。结论:Jurkat细胞表面的β-1,4-GalT-I分子参与了免疫突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 β1,4 半乳糖基转移酶 I(β1,4 galactosyltransferaseI,β 1,4 GalT I)表达质粒 ,并将其转染到许旺细胞中 ,为探讨周围神经许旺细胞表达 β 1,4 GalT I的生物学意义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构建 β 1,4 GalT I表达质粒 ,并将其转染到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中 ;用特异识别 β1,4 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 I(RicinusCommunisAgglutinin I,RCA 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NorthernBlot鉴定转染情况。结果 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 ,实验成功构建 β 1,4 GalT I表达质粒。将构建的表达质粒转染到许旺细胞中 ,经鉴定表明 ,转染的表达质粒在许旺细胞中能表达 β 1,4 GalT I,并随转染浓度增高而表达增加。 结论 β 1,4 GalT I在许旺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 ,对分析许旺细胞表达 β 1,4 GalT I的意义如对其自身增殖的影响和对神经元生长作用 ,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小鼠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1,β-1,4-GalT-1)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RNA,采用RT-PCR方法,得到β-1,4-GalT-I的DNA片断,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β-1,4-GalT-I m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构建了β-1,4-GalT-I/pGEM-T质粒,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应用该探针发现β-1,4-GalT-J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T-1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T-Ⅰ)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正、反义β-1,4-GalT-Ⅰ表达质粒,转染到施万细胞中,分析转染细胞倍增时间、^3H-TdR掺人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转染正义β-1,4-GalT-Ⅰ后施万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种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在G1/G0期的细胞数目增加,S期的数目减少。而转染反义β-1,4-GalT-Ⅰ有相反的作用。结论 β-1,4-GalT-Ⅰ对施万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的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正常和损伤的周围神经中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定位和表达变化 ,本研究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 -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 S-10 0和 neurofilam ent免疫双标记 ,研究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合成影响。结果表明 ,β-1,4-半乳糖苷键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 Schwann细胞中 ,图像分析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在周围神经损伤后 1~ 2 d内有所增高 ,以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步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 ,周围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有影响 ,Schwann细胞表达的β-1,4-半乳糖苷键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修饰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P物质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然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下24h,最后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通过化学转染方法将合成的3条siRNA-MEF2C分别转染PC12细胞株,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采用化学转染方法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在高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刺激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干扰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随刺激用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使用化学转染方法成功地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MEF2C较对照组下降52%,同时没有检测到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39%,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62%。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的合成。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受MEF2C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和 (β-1,4-Gal T- and )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 ,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 T- 和 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质粒 ,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 PC12细胞和肝癌 772 1细胞中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 T- 和 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 ,β-1,4-Gal T- 和 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 Golgi复合体 ,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 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 Golgi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糖链修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携带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STAT3和基因突变的雌激素受体ER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受损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研究其对神经元突起再生的作用。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TAT3、ER和核糖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IRES-GFP)片段插入慢病毒载体pRRL-MCS+的PmeI位点构建慢病毒载体pRRL-STAT3ER-IRES-GFP,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测序分析加以鉴定其正确性。将慢病毒载体3质粒细胞包装系统(主体质粒pRRL-STAT3ER-IRES-GFP、包装质粒pCMVdeltaR8.74和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载体并测定滴度。切断大鼠左L5近神经节的神经根,摘取L5背根神经节做分离神经元培养,将pRRL-STAT3ER-IRES-GFP感染神经元细胞并观察神经元细胞核转运和突起的长度。结果构建的慢病毒载体pRRL-STAT3ER-IRES-GFP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测序分析与Genbank报道的STAT3基因序列完全一致。3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测定慢病毒滴度为1010-11TU/ml。转染pRRL-STAT3ER-IRES-GFP的神经元经4-羟基三苯氧胺(4HT)激活,STAT3ER有明显的核转运,并增强突起的生长,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STAT3ER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证实STAT3信号转导有利于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慢病毒转导SOCS3和作用相反的突变型SOCS3(mSOCS3),体外研究SOCS3在成年鼠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慢病毒载体质粒pRRL-SOCS3-IRES-GFP,pRRL-mSOCS3-IRES-GFP和pRRL-STAT3ER-IRES-GFP分别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载体并测定滴度。完全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术后饲养8-128h,在不同时间点摘取双侧L5背根神经节。通过实时PCR和原位杂交检测DRGs中SOCS3 mRNA的存在;通过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培养,分别将三种慢病毒载体感染神经元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细胞核质反应和突起的长度。结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后,SOCS3 mRNA的表达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明显增加,外源性SOCS3能阻止神经元中STAT3的磷酸化及核移位,mSOCS3增强了突起生长。结论 SOCS3可通过抑制STAT3抑制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13.
Sertoli细胞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14 d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前体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β-Ⅲ tubulin 阳性细胞数增多,并出现TH阳性神经元.结论:Sertoli细胞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生长,但具有显著促神经元分化作用,并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营养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胚胎13d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5、7、10、14d后,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物β-Ⅲ tubulin、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干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β-Ⅲ tubulin阳性细胞数在共培养7d时较多,TH阳性的神经元在共培养10d时数量最多。而且在各时间段TH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单独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结论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何佳  鄢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50):8167-8171
背景:神经干细胞为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解决其定向诱导分化问题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方法:构建PcDNA3-GDNF-GFP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该质粒转染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进行诱导分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微管蛋白Ⅲ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 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后3 d,可观察到细胞呈绿色荧光细胞球状。诱导分化7 d,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以及多巴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结果表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小鼠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 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β-1,4-Gal T- )地高辛标记的 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 T- m 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 ,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 RNA,采用 RT-PCR方法 ,得到β-1,4-Gal T- 的 DNA片断 ,将其克隆到 p GEM-T载体 ;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 T- RNA探针 ;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 ;最后应用该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 ,分析 β-1,4-Gal T- m 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 :构建了β-1,4-Gal T- /p GEM-T质粒 ,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 T- RNA探针 ,应用该探针发现 β-1,4-Gal T- 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 ,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 β-1,4-Gal T- 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 T- m 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 T- 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反义寡核苷酸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法分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反义、正义、TSP-1寡核苷酸与TGF-β1(20?g/L)共培养24h ,采用MTT法测CFs生长数目,羟脯氨酸法测胶原含量,RT-PCR 法测TSP-1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TGF-β1可以明显促进CFsTSP-1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1)。VEGFmRNA的表达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降低(P<0.01)。TSP-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的MTT A 值、胶原蛋白含量减少,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TSP-1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升高VEGF的表达。TSP-1反义寡核苷酸可能具有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促进正常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的存活及突起生长情况。方法 用原代分离培养法建立体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单细胞培养体系,通过活体观察、MTT微量比色法、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GDN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感觉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组培养的DRG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加,神经元突起的长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长。结论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表明GDNF对正常大鼠胚胎发育期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凝集素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然后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运用免疫荧光、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夹伤后的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发现其表达在外周神经中的雪旺细胞中并于夹伤后的一周达到高峰,于夹伤后两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Galβ-1,4-GlcNAc在坐骨神经夹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中,说明Galβ-1,4-GlcNAc在周围神经再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及低氧诱导的线粒体运输调节蛋白(HUMM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来源于SD大鼠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放置在5%低氧培养箱中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轴突生长情况,通过转染线粒体定位质粒pDsRed2-Mito观察神经元中线粒体运输,Western Blot检测HUMM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低氧暴露7 d后,低氧组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中线粒体轴突运输数量和速度都显著增多,尤其轴突逆向运输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显示HUMMR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低氧环境培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HUMMR蛋白表达增高,促进线粒体轴突逆向运输功能,可能是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