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结核合并嗜肺军团菌肺炎一例北京胸科医院100095武炅■,赵玉荣,李安德,李金红患者,男性,20岁,民工,住院号42148。因高热、咳嗽、气短十余天,加重伴痰中带血一周,于1996年10月3日入院。入院前曾以肺脓肿静脉点滴头孢三嗪、妥布霉素五天,无...  相似文献   

2.
嗜肺军团菌肺炎是一种以肺部感染为主,伴全身多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大[1].随着人类对军团菌的进一步了解,小儿军团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军团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少见报道.现将昆明市儿童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5例儿童嗜肺军团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嗜肺军团菌肺炎的肺功能研究姚婉贞,赵鸣武,韩荣藓我们对1990年9月~1992年12月31例嗜肺军团菌肺炎(LP)患者肺功能进行追踪观察,并与同期其它社会获得性细菌性肺炎(NLP)的肺功能作对比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军团菌肺炎。研究对象:LP组3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来自国内多中心的153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和急性期痰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及嗜肺军团菌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同时对153份急性期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了解非典型病原菌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的地位.结果 153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中符合非典型病原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2例(34.0%),其中47例为单一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38例,肺炎支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5例;5例为2种非典型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2例,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3例;52例中合并细菌感染者11例.结论 非典型病原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为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以肺炎衣原体为主,同时不能忽视合并细菌感染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病人嗜肺军团杆菌感染的情况及探讨肺结核合并军团菌肺炎的特点。方法 对285例住院肺结核病人并肺内感染者,进行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法检查(血试管凝集法)。结果 住院肺结核病人嗜肺军团杆菌感染占肺结核并肺内感染中的2.5%(7/285),所有患者均采用红霉素治疗,疗程为3-4周,同时服用利福平(其中1例因为耐多药结核,未服用RFP),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住院肺结核病人并军团菌肺炎患者虽较少,确诊后治疗效果也较好,但也应引起重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诊断军团菌感染的根据是:①取材培养分离出病原菌;②从体液查出抗原;③从血清查出特异抗体。作者检查经X 线确诊的小儿肺炎150例,入院时和入院后7~12天取双分血清检查抗嗜肺性军团菌抗体,结果有17.3%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而确诊为军团菌肺炎。大多数是学龄前和学龄儿童,1岁以内者只7.6%.多在春季发病,88.9%在2~6月份入院。大多数合并呼吸系病毒感染,常有急性呼吸系感染史。本病发病急,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和呼吸功能不全三联征。体温升高1~2天后渐下降,重又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病人嗜肺军团杆菌感染的情况及探讨肺结核合并军团菌肺炎的特点。方法 对285例住院肺结核病人并肺内感染者,进行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法检查 (血试管凝集法)。结果 住院肺结核病人嗜肺军团杆菌感染占肺结核并肺内感染中的2.5% (7285),所有患者均采用红霉素治疗,疗程为3~4周,同时服用利福平 (其中1例因为耐多药结核,未服用RFP),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住院肺结核病人并军团菌肺炎患者虽较少,确诊后治疗效果也较好,但也应引起重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军团病     
军团病是革兰氏阴性嗜肺性军团病杆菌引起的一种肺炎,1947年首次分离出该菌,并在1957年第一次完整的记载了本病的暴发流行。此后世界各地已有数千例报导。除嗜肺性军团菌外还发现至少另有9个菌种。本文主要讨论嗜肺性军团菌引起的肺炎。  相似文献   

9.
嗜肺军团菌是需入住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一种常见病因。作者曾统计19项研究共6854例 CAP,嗜肺军团菌均处前5位,院内获得性军团菌病则与供水系统受到污染有关。在许多研究中,军团菌肺炎(Lp)的临床表现较其它致病菌所致肺炎更重且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5株嗜肺军团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查了5株从国内分离的军团菌菌株。从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凝集试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初步鉴定出3株为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另2株为嗜肺军团菌血清5型。最后,通过扩增军团菌87obpDNA和16SrRNA基因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这5株菌均为嗜肺军团菌种。  相似文献   

11.
楼敏 《传染病信息》2005,18(4):168-169
军团病是近20年新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最早于1976年在美国一次退伍军人集会中发生,此后在世界各国均有病例报告。2000—2002年欧洲共报道10322例军团菌感染患者,其中189起系医院内感染。我国于1982年首次从1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到嗜肺军团菌目。目前军团菌属已分离出42种,64个血清型,其中至少有19种与人类军团病相关,但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嗜肺军团菌,共有15个血清型,我国分离的嗜肺军团菌以1、5、6、8、10血清型为主,此外有米克戴德军团菌和高曼军团菌。军团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的水和土壤以气溶胶形式被人体吸入可能是军团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军团菌也可在医院、宾馆等单位的供水系统、温泉水、空调的冷却塔等检出,并可能是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前瞻性方法,研究了住院36个月确诊为院内肺炎患者的特征。肺炎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下列3条之一者:①至少在肺炎发生之前48小时已住院。②肺炎症状或体征出现于出院后8天内。③患病前至少48小时,每天在医院停留数小时的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探视者。嗜肺军团菌肺炎组的27例患者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之一:①呼吸道分泌物军团菌培养阳性。②呼吸道分泌物经直接荧光染色证实嗜肺军团菌存在。③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滴度升高4倍。非军团菌肺炎的28例患者,至少具备下列2条之一:①血液、胸腔积液、肺吸出物培养阳性.②用填塞远窥镜导管  相似文献   

13.
孟云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208-1208
军团菌肺炎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的嗜肺军团标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但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肺炎较为少见。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15%。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发现首例病人以来,发病例数日益增多,已受到普遍关注。军团菌肺炎在非典型肺炎中是病情最重的一种,未经有效治疗者的病死率可高达45%。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证(W.B)的HIV/AIDS病人中有胸部影像异常的10例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5例、军团菌感染2例、卡氏囊虫肺炎1例、非特异性炎症2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斑片、大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外淋巴结肿大,军团菌肺炎为大片状影像,卡氏囊虫肺炎为弥漫性浸润及间质异常影像。结论HIV/AIDS病人肺内出现斑片、大片或弥漫病变。或有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可能合并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不同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序列的差异性及其感染宿主细胞后转录水平的变化,建立基于lvgA基因检测嗜肺军团菌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使用NCBI/Blast,Pfam,TMHMMServer v.2.0等网络资源分析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功能结构域、跨膜区域。根据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中扩增lvgA基因,将其连接入克隆载体pMD18-T进行测序,并用cltust软件比较不同嗜肺军团菌菌株lvgA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根据lvgA基因和嗜肺军团菌16SrDNA序列内的特异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嗜肺军团菌在感染人单核巨噬样细胞THP-1后lvg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基于lvgA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对嗜肺军团菌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研究表明,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为军团菌毒力基因,其产物定位于外膜表面。不同嗜肺军团菌菌株中lvg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保守,相似度分别达:99%,96%,96%和99%,98%,98%。在感染宿主细胞后lvgA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明显,最高达4.3倍(P<0.05)。基于lvgA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有效地检测嗜肺军团菌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嗜肺军团菌。结论 lvgA基因与嗜肺军团菌的毒力相关,建立的基于lvgA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嗜肺军团菌肺炎临床实验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病原体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地位。方法收集宁波市鄞州区农民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的CAP患者共96例,分别检测就诊时及2~4周后的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抗体的滴度,以出现4倍及4倍以上的增高为诊断标准。结果所有患者的初期治疗均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天治疗效果不佳者,进行抗生素升级治疗同时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病情都得到控制,96例患者测出非典型病原体21例,其中肺炎支原体14例,肺炎衣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3例。但21例患者中有11例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成功,10例加用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结论农村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非典型病原体占一定的比例,可能以混合感染为主,其初始治疗可不必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目的 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对非典型致病原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6月CAP患者共 10 3例。分别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扩增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基因及肺炎衣原体 16SrRNA基因。应用酶免疫测定 (EIA)方法检测尿中嗜肺军团菌抗原。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结果  10 3例CAP患者 ,病原体检出率为 48.5%。 2 3例 (2 2 .3 % )检出肺炎支原体 ,3例 (2 .9% )检出嗜肺军团菌 ,2例 (1.9% )检出肺炎衣原体。 12例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11.7% )、9例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8.7% )、7例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 (6.8% )。 6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 (5.8% ) ,其中 5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为常见的致病细菌 ;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军团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诊断军团菌感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嗜肺军团菌(Lp)mip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应用于豚鼠米克戴德军团菌(Lm)感染后的组织标本检测。结果可以扩增出LpI型和Lm630bp的特异性片段,其他临床分离株不被测得,检测灵敏度为150fg军团菌基因组DNA(相当于15~30个军团菌)。对22份Lm感染后不同时间获取的豚鼠组织标本,应用该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感染后3.5天培养法阳性率为88.9%,PCR法100%,在感染后7.5天培养法阳性率为0,而PCR法仍有22.2%的阳性率。结论本方法敏感、特异,既能检出嗜肺军团菌,又能测得Lm,大大提高了军团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6例需氧菌混合感染性肺炎。2例系肺炎球菌、嗜肺军团菌混合感染,2例系肺炎球菌、肺炎杆菌混合感染。4例均从血、经皮穿刺脓肿、肺组织培养得到证实。肺炎最常见细菌仍是肺炎球菌,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伴发热的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时,易感染此菌。虽然改进诊断、严密监护并应用十分有效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但死亡率仍较大,部分系由于同时感染军团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警惕肺结核合并军团菌肺炎,以防延误诊治。方法利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9例肺结核合并军团菌肺炎。结果肺结核合并军团菌肺炎在临床上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各异,胸部X线形态多种多样,并且军团菌与其它致菌菌有交叉抗体存在,故很难与肺结核合并其它致病菌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