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院自2000年1月~2002年10月间,使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下胫腓联合钩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1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长冬 《系统医学》2023,(17):140-143
目的 研究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46±2.72)周,相比于对照组(16.02±2.76)周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相比于对照组较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能够提高疗效,对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也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胫腓钩治疗下胫腓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用胫腓钩固定,参考Leeds评价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7个月。所有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均为优良。结论胫腓钩固定符合下胫腓关节生物力学,固定过程中不损伤下胫腓关节连接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解剖复位,是下胫腓关节分离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腓骨不同部位切除对胫腓下联合形态的不同影响,探讨腓骨截取的最佳部位,为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腓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0具身高172~176 cm、腓骨长约36 cm的成人男性防腐尸体,制作20例成人小腿-足踝标本,分别测量、分析腓骨完整时和在腓骨下1/6、下1/4、下1/3、1/2点处分别向近侧切除10 cm长腓骨情况下对胫腓下联合形态的改变.结果 腓骨完整时,胫腓下联合移位值为(0.30±0.10)mm;在腓骨下1/6点处向近侧切除10cm长腓骨后,胫腓下联合移位值与腓骨完整时相比变化显著,为(0.54±0.20)mm(P<0.05);在腓骨1/2点处向近侧切除同样长腓骨后,胫腓下联合移位值与腓骨完整时相比变化不明显,为(0.31±0.20)mm(P>0.05).结论 腓骨最佳截取部位在腓骨1/2点处的近侧段.  相似文献   

7.
8.
超声与磁共振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与磁共振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对照研究,探讨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踝部损伤,X-线均提示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下肢不同平面下胫腓骨间隙的变化,以此来判定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其结果与磁共振(MRI)对照。结果20例患者中,超声检测患肢胫骨最下端向上1、2、3cm横断面下胫腓骨间隙较健侧有显著差异者(P〈0.05)13例,为阳性组。患肢与健肢各平面比较无差异者(P〉0.05)7例,为阴性组,MRI证实阳性组下胫腓前韧带有连续性中断,断端局部增厚,回声增强;阴性组韧带连续完整。结论超声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无创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收治的46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按照踝关节的评分标准进行分析,治愈26例,有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的患者出现断钉2例,没有出现感染、关节不稳、创伤性骨关节炎、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8、10周,观察组的骨痂形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HSS及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HSS及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缩短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膝、踝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下胫腓关节损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本院自1990~2006年收治的85例下胫腓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治疗下胫腓关节损伤81例,非手术治疗4例.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恢复情况做全面分析.[结果]根据Baird的踝关节评分系统:优27例、良35例、可12例,差11例.优良率72.94%.[结论]下胫腓关节损伤预后与损伤程度不同、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不一、患者主观能动性有关.治疗下胫腓关节损伤应注意手术操作细节以及术后及时拔钉,以免造成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正常成人下胫腓间隙的检查方法及超声表现,为超声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对比依据。方法161例志愿者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4组,用高频超声探查各组双下肢下胫腓间隙的声像图,分别测量距离胫骨最下端向上1、2、3cm平面的下胫腓间距。结果初步确定了正常成人下胫腓间隙超声检查参考值的范围,下胫腓间距随测量平面自下而上增高而增大(P〈0.05)。各平面下胫腓间距测值男、女组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显示下胫腓间隙,超声测量可为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并采用MIPPO技术治疗的27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及护理,包括: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切口情况、患肢运动、感觉、血运情况,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指导患者早期适度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结果: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术后大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经6~2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患肢均活动良好,未发生关节僵硬;X线显示胫腓骨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密切及时的护理观察及正确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MIPPO技术在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发生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术后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石膏外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对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218例采用石膏外固定及8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之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资料.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功能和治疗费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石膏固定组193例获得随访,髓内钉治疗组66例获得随访,两组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三者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平均治疗费用上,石膏固定组低于髓内钉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交锁髓内钉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相似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结果,但操作更简单,治疗费用更低,仍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评估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2例,GustiloⅠ型16例,Ⅱ型26例,Ⅲa型10例。所有病例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结果:术后疗效采用Jonner-Wruh评定标准:优43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6.15%,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2周,仅1例浅表感染,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胫腓骨骨折愈合需要,更适用于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尤其适用多段骨折。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对13例急性踝部扭伤伴局部肿痛、功能障碍患者,探测了胫腓骨之间不同平面的距离,并将患肢与健肢比较,同时与CT检查结果比较,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下胫腓固定术,术后1个月进行了超声随访。 结果 在超声检测的13例患者中,4例患肢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平面胫腓骨间距与健侧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2cm平面与健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cm平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临床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行手术治疗。对这4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胫骨踝关节面上1cm及2cm平面胫腓间距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分别为1.8mm、0.7mm。其余9例患者患肢与健肢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考虑为单纯性踝部骨折,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术后随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An ankle injury is a very common musculoskeletal problem that can be easily misdiagnosed. About 15% to 20% of these injuries result in fractures, whereas the rest can range from a simple sprain to more complicated injuries, including tears to ligaments and the interosseous membrane. Ankle injuries that are not properly assessed may result in a lifetime of joint instability, pain, and problems with ambul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对可能影响骨折功能恢复及预后的12项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的变量为:制动时间、年龄、性别与康复介入情况。接受过康复治疗与骨折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制动时间长、女性、高龄与骨折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减少制动时间,尽早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经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随访,其中3例患者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后采用内固定处理,2例患者因外固定针松动出现骨折端移位,及时予以调整,2例患者随访1年后骨折端仍未愈合,行二期植骨内固定处理,其余患者于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端基本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支架。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完善的护理及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