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老年急性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5例住院老年患者按血象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另将90例体检的健康老人作对照组。比较3组间CRP和PA的血清浓度及阳性率,并分析治疗前后两者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中,CRP和PA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CRP81.84%比13.04%,PA9.09%比3.56%,P<0.01),其中CRP阳性率明显高于PA和白蛋白阳性率(81.84%比9.09%,81.84%比35.94%,P<0.01)。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65.51±60.98mg/L比5.86±4.48 mg/L,P<0.01),PA血清浓度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166.49±69 mg/L比201.81±53.03 mg/ L,P<0.01),治疗后CRP血清浓度明显降低(65.51±60.98 mg/L比20.22±30.72 mg/L,P<0.01),PA血清浓度明显增高(166.49±69 mg/L比206.84±57.32 mg/L,P<0.01)。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RP和PA可以用来初步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抗菌药物疗效判断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其中CRP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91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29例,支原体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30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比较三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结果 1细菌性肺炎患者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病毒性肺炎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CRP、WBC及NC水平,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性肺炎患者组PCT、CRP、WBC及N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患者组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PCT能很好地鉴别肺炎患儿的种类;PCT、CRP、WBC及N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检测反映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用BNⅡ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38例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的PA及ALB;对病例组中的80例根据抗双链DNA抗体将其再次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PA及ALB组间差异。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PA[(0.25±0.11)g/L]及ALB水平[(38.9±7.2)g/L]与对照组PA[(0.34±0.08)g/L]、ALB[(48.3±2.7)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组39例,ALB(37.0±7.4)g/L、PA(0.24±0.09)g/L,与41例阴性组ALB(37.3±7.1)g/L、PA(0.26±0.12)g/L比较无显著差异。病例组中,PA及ALB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21.7%、67.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PA及ALB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反映肝脏功能损伤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 反应蛋白 (CRP)和血清前白蛋白 (PA)在区分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 1 6 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期老年患者及 5 0名健康老年人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 ,PA明显降低 ,CRP则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和PA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在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时 ,血清中CRP和PA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检测在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176例肺炎确诊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67例(细菌组),病毒性肺炎患者109例(病毒组);另外,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人群SAA、CRP、WBC、NEUT%水平;对各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细菌组与对照组SAA、CRP、SAA/CRP、WBC及NEU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SAA、CRP、SAA/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WBC、SAA、CRP、SAA/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项指标单独用于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AA、CRP、WBC、NEUT%、SAA/CRP;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A、CRP的偏回归系数最大,表明SAA、CRP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效能较大;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99。各项指标单独用于病毒性肺炎诊断的ROC曲线显示,AUC由大到小依次为SAA、SAA/CRP、CRP、NEUT%、WBC;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A的偏回归系数最大,表明SAA对病毒性肺炎感染的诊断效能最大,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83。SAA/CRP比值用于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的ROC AUC为0.821,诊断阈值为6.8。结论 SAA、CRP可作为细菌性肺炎诊断的良好指标,SAA可作为病毒性肺炎诊断的良好指标;SAA/CRP比值可用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卢海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10-2611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肺炎患者(肺炎组)和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炎组)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相应的PCT和CRP及WBC、体温等。结果:两组治疗前PCT、CRP、WBC和体温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炎组治疗前体温、WBC、PCT、CRP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支气管炎组治疗前PCT、CRP、WBC和体温没有明显升高,显著低于肺炎组,治疗后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PCT和CRP在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诊治过程中显示相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在区分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期老年患者及50名健康老年人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PA明显降低,CRP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和P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和PA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肝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268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56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外周血WBC、ESR、CRP水平。根据并发肝损害的情况将研究组患儿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对比两组外周血WBC、ESR、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肝损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WBC、ESR、CRP水平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肝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外周血WBC、ES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93%,并发组的外周血WBC、ESR、CRP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5);热程、胸腔积液、心肌损害、D-二聚体水平以及外周血WBC、ESR、CRP水平均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肝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前白蛋白(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70例活动期RA患者为RA活动组,60例正常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PA、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及活动性指标,分析两组PA、TP、ALB、GLO的差异,并分析PA的变化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活动期组PA、TP、ALB显著降低(P<0.05或P<0.01);(2)活动期RA患者蛋白质指标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相关性的比较,RA活动组PA、ALB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GLO与疾病活动性呈明显正相关,以上各指标与年龄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RA患者PA、TP、ALB显著降低,PA、ALB、GLO的变化与感染、炎症及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测9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ESR、WBC、N及痰培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肺部感染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8mg/L,阳性率达100%,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SR、WBC、N和痰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N、ESR、痰培养在诊断和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作用有限,而CRP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及COPD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COPD的住院患者为感染组,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WBC、NEUT%、CRP水平;以痰培养结果分为正常菌群组和有病原菌生长组,按培养出的病原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和革兰阴性(G~-)菌组,对各组患者WBC和CR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对这两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进行比较。对痰培养阳性结果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WBC、NEU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菌群组患者WBC和CRP水平与有病原菌生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中真菌86株,以白假丝酵母最多,占35.85%;细菌73株,G~+菌组患者WBC、NEUT%、CRP水平与G~-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WBC、NEUT%和CRP水平高于健康者,但由于WBC、NEUT%与CRP检测影响因素多,不能对COPD肺部感染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第1天、6个月分别检测前白蛋白(PA)、ALB、BUN、Cr、TC、TG、HDL-C、LDL-C、脂蛋白a[Lp(a)]、转铁蛋白(S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炎症组(CRP≥8 mg/L)及非炎症组(CRP<8 mg/L).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炎症组给予氟伐他汀治疗,非炎症组不给予氟伐他汀;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8.96±5.33)mg/L与(2.97±1.53)mg/L]、IL-6[(11.32±4.94)ng/L与(4.40±1.51)ng/L]、TNF-α[(15.89±6.20)ng/L与(9.62±3.45)ng/L]、TG[(2.98±1.36)mmol/L与(1.35±0.97)mmoL/L]、Lp(a)[(0.46±0.41)mg/L与(0.21±0.25)mg/L]、sF[(179.45±101.36)μg/L与(106.11±75.55)μg/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ALB[(35.02±4.83)g/L与(43.16±5.53)g/L]水平明显降低(P<0.01);炎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且微炎症状态越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越显著;炎症组较治疗前hs-CRP[(6.03±2.46)mg/L与(10.32±1.46)mg/L]、IL-6[(9.91±0.75)ng/L与(13.50±3.11)ng/L]、TG[(1.50±1.01)mmol/L与(3.05±1.55)mmol/L]、TC[(3.35±1.66)与(5.26±1.63)mmol/L]、LDL-C[(2.45±1.35)mmol/L与(3.46±1.36)mmol/L]、Lp(a)[(O.26±0.30)mmol/L与(0.50±0.3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ALB[(38.16±4.63)g/L与(33.43±3.08)g/L]、HDL·C[(1.76±0.82)mmol/L与(0.96±0.58)mmol/L]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状态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微炎症反应状态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白细胞(WBC)计数在儿童手足口病(HF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9例HFMD患儿按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171例)及重症病例组(38例),另外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测定3组儿童PCT、CRP、PA及WB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病例组的PCT、CRP、PA、WBC水平分别为0.16(0.08~0.34)μg/L、11.7(5.0~19.0)mg/L、(142.6±38.4)mg/L、(11.3±4.6)×12~9/L,重症病例组分别为0.26(0.14~0.92)μg/L、18.4(5.3~41.4)mg/L、(125.5±32.9)mg/L、(13.0±5.6)×12~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组的PCT、CRP及PA与普通病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PA及WBC可作为HFMD炎性反应参考指标,用于辅助诊断儿童HFMD,PCT及PA可用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比较英夫利昔单抗单药治疗,硫唑嘌呤单药治疗或2者联合用药治疗克罗恩病(CD)疗效。方法 105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成3组,每组35例。英夫利昔单抗组患者分别于第1天,第2周和第6周给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5mg/(kg·d);硫唑嘌呤组于0周,2周和6周口服硫唑嘌呤2.5mg/(kg·d);联合用药组为2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均接受30周药物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效果。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L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服用糖皮质激素后26周,联合用药组患者较英夫利昔组和硫唑嘌呤组临床缓解明显。在联合用药组严重感染率为2.9%,英夫利昔组5.7%和硫唑嘌呤组5.7%。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WBC计数、ESR水平、CRP水平均明显降低,ALB、TLB水平均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组治疗后WBC计数、ESR水平、CR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ALB、T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英夫利昔加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监测60例危重病患者入ICU后第1、3、5、7天CRP、ALB和PA水平,根据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结果 死亡组及非死亡组第1天CRP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死亡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A明显低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B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病情越重,CRP水平升高越明显,PA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霞  佟飞  陈慧  霍书花  刘芳  刘志宽  张曼莉  赵昆  刘芙蓉 《临床荟萃》2014,29(5):502-504,508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部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腹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肠外营养(TPN),研究组除常规的 TPN外,在营养配方中添加ω-3PUFA(0.2 g·kg-1·d-1)连续5天,分别于 TPN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天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乳酸、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水平,采动脉血计算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同时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例数及应用时间。结果治疗后第3、6天,研究组 WBC、CRP、ALB、PA、PCT、D-乳酸及 OI 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5);研究组 ICU 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03(2.15)天 vs 7.75(1.90)天(P <0.05),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与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的例数及时间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ω-3PUFAs 免疫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腹部脓毒症患者的营养及器官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腹部脓毒症营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发热患者的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方法 对2004-2007年在我科住院的102例SLE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情活动合并感染者(活动+感染组)49例,病情活动未合并感染者(活动组)21例,病情稳定合并感染者(感染组)32例,分析患者的热型、热程、SLEDA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dsDNA、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数变化。同时追踪其中10位患者的临床情况,就上述参数在病情活动前后与感染前后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动组SLEDAI较感染组高,CRP、WBC、C3、C4较感染组低(P<0.05);活动+感染组C3、C4较感染组低,SLEDAI较感染组高(P<0.05);活动+感染组与活动组各参数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组热程较感染组长(P<0.05);热型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位患者感染前后(D感染组)CRP,WBC均数差值较活动前后的高,而C3、SLEDAI较活动前后(D活动组)的低(P<0.05)。结论 对SLE伴发热患者,CRP、WBC升高有助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C3、C4下降及SLEDAI升高有助于SLE伴发热患者疾病活动的诊断。比较SLE发热患者病情活动前后和感染前后CRP、C3、WBC、SLEDAI差值,有助于SLE发热患者合并感染或疾病活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对急诊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124例血流感染患者,按照血培养结果将其分成阳性组(65例)与阴性组(59例),均给予血培养、PCT、CRP水平及WBC检测,将阳性组患者按照血培养物的革兰染色结果分成革兰阴性菌(G-菌)组(42例)与革兰阳性菌(G+菌)组(23例)。比较不同组别的PCT、CRP水平及WBC。结果阳性组的PCT、CRP、WBC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的PCT阳性率显著低于CRP、WBC阳性率(P<0.05)。阳性组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的CRP、WB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PCT、CRP水平及WBC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G-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组(P<0.05)。G-菌组和G+菌组的CRP水平及WB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血流感染鉴别中,PCT、CRP水平及WBC的检测均可发挥一定的指导价值,但PCT的血流感染阳性率、判别革兰阴阳性致病菌的能力优于CRP及WBC,必要时,可将3项指标联用,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48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A、CRP、DD、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对APACHEⅡ评分与PA、CRP、DD水平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PA[(164.33±23.32)、(163.51±32.54)mg/L,t=2.315,P>0.05]、CRP[(93.25±27.67)、(94.37±30.81)mg/L,t=2.013,P>0.05]和DD[(917.60±17.09)、(918.07±23.78)μg/L,t=2.51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第3、5天和最后一次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118.4±34.7)、(91.7±12.5)、(69.8±21.4)mg/L与(165.3±12.8)、(172.6±11.3)、(189.1±32.6)mg/L,t值分别为2.422、2.557、2.906,P均<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09.5±30.1)、(121.2±31.7)、(133.6±35.1)mg/L与(83.0±45.2)、(67.6±21.6)、(13.1±3.3)mg/L,t值分别为2.061、2.843、3.519,P均<0.01],DD水平也明显高于存活组[(1138.0±22.8)、(1312.6±2 8.5)、(1830.3±36.2)μg/L与(860.7±38.7)、(651.8±25.6)、(490.6±13.4)μg/L,t值分别为2.576、2.823、3.371,P均<0.01],PA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31,P<0.01),CRP及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7、0.651,P<0.01).结论 PA持续低水平、CRP和DD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PA、CRP和DD对评估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变化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8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01)与预后不良组(n=37),比较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