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形态学评分较低的胚胎进行体外继续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低评分胚胎体外继续培养的104个IVF-ET/ICSI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继续培养后获得冷冻胚胎的个数及这些冷冻胚胎冻融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结果104个IVF—ET/ICSI周期取卵后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有32个周期获得冷冻胚胎,冷冻胚胎拥有率30.76%,共培养了606枚低评分胚胎,获87枚冷冻胚胎,冷冻胚胎获得率14.36%(87/606)。2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有3例临床妊娠;103例累计妊娠24例,累计妊娠率23.3%。结论继续培养能有效筛选出具有继续发育潜能的低评分胚胎,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和累计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VF/ICSI-ET中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的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方法将受精后第3天的低评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比较不同卵裂球数的D3低评分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分析所获得的可移植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1.低评分胚胎可移植囊胚形成率30.85%;2.其中6-9细胞的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共解冻所形成的可移植囊胚362枚,存活314枚,囊胚复苏率86.74%;共解冻225个周期,移植206个周期,囊胚移植后胚胎着床率为27.07%,生化妊娠率41.26%,临床妊娠率36.41%,流产率为24.0%,活产率26.70%。低评分胚胎组的胚胎着床率(27.07%vs.44.44%)、生化妊娠率(41.26%vs.66.67%)、临床妊娠率(36.41%vs.61.90%)、活产率(26.70vs.47.62%)均低于优质胚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低评分胚胎仍有可能获得妊娠及活产儿。将卵裂期低评分胚胎用于囊胚培养,可提高胚胎利用率。对于无优胚移植或者移植优胚仍未受孕的患者,可选择移植来源于低评分胚胎的囊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等级胚胎囊胚培养的价值,并观察其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共纳入684个周期,将新鲜周期剩余无冷冻价值的低等级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当有囊胚形成时给予冷冻保存,若新鲜周期移植后未妊娠,则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统计分析鲜胚周期低等级胚胎囊胚形成率、妊娠率及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在684个鲜胚周期中,有3 536个胚胎继续行囊胚培养,其中475个周期有1 187个囊胚形成,囊胚形成率为33.6%,209个周期无囊胚形成。有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8.8%)及种植率(32.3%)较无囊胚形成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9.8%)及种植率(17.4%)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胚胎周期未妊娠者有111个周期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40.5%)、种植率(27.4%)、流产率(8.9%),与同时期卵裂期胚胎冻融周期(n=2 156)的临床妊娠率(43.0%)、种植率(24.0%)、流产率(7.8%)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囊胚移植组异位妊娠率高于同期卵裂期冻胚移植组(8.9%vs.3.7%)(P0.05)。结论卵裂期形态学评分为低等级的胚胎依然有囊胚培养的价值,有助于增加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评价体系中的“废弃”胚胎继续囊胚培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第1次行IVF/ICSI-ET治疗、因D3无可利用胚胎(D3胚胎评分均为Ⅳ级或F级)而行囊胚“试培养”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试培养”结局不同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失败组(1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获卵情况;将成功形成囊胚并移植的患者根据其移植周期不同分为新鲜移植组(41例)和冻融移植组(1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246例患者因D3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试培养”,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50%和5.85%。“试培养”失败组原发性不孕比例显著高于成功组(74.48%vs.57.41%,P<0.05)。54例患者获得囊胚后其中41例行新鲜周期囊胚移植(新鲜移植组),10例患者囊胚复苏成功,行冻融囊胚移植(冻融移植组)。新鲜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3.66%和48.78%;冻融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0.00%,自然流产率为60.00%,活产率为20.00%。所有新生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D3无可用胚胎移植的患者,利用“废弃”胚胎行囊胚“试培养”不失为一种补救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中心D3卵裂期胚胎慢速冷冻复苏周期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复苏的胚胎来自于同一取卵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策略不同分为:(1)卵裂期移植组,即慢速冷冻复苏后直接行卵裂期胚胎移植,共55个复苏周期。(2)囊胚移植组,即复苏后继续培养至囊胚移植,共57个复苏周期。分析囊胚移植组胚胎复苏后继续培养的囊胚形成率,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抱婴率等临床结局。结果早期慢速冷冻的D3卵裂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72.57%,继续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29.50%。移植时卵裂期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囊胚移植组[(2.64±0.53)vs.(1.39±0.54)枚,P0.05],移植胚胎中优质胚胎占比无显著性差异(58.82%vs.47.37%,P0.05)。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显示,两组临床妊娠率(44.44%vs.39.02%)、异位妊娠率(5.00%vs.0%)、多胎妊娠率(20.00%vs.25.00%)、早期流产率(20.00%vs.18.75%)、抱婴率(26.19%vs.28.2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移植组的种植率略低于囊胚移植组(22.69%vs.3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临床结局差异不大,培养至囊胚移植显著减少平均移植胚胎数,但是增加无可移植胚胎的风险,各中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后影响囊胚形成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3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的443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3非优质胚胎的继续囊胚培养结局分为观察组(无囊胚形成)及对照组(有囊胚形成),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基础资料、受精及胚胎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囊胚培养结局的因素。结果两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不孕原因、男方精液来源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原发不孕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4.96%vs.45.09%,P<0.01),且IVF受精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7.01%vs.66.56%,P<0.01),观察组获得的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58±2.52vs.4.25±2.50,P<0.01),且优质胚胎率也较对照组低(32.27%vs.35.3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不孕类型、受精方式及胚胎质量与囊胚形成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受精方式、不孕类型、胚胎质量可能影响到D3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培养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胚胎培养法与集合培养法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对优质卵裂期胚胎囊胚培养结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在本中心首次接受IVF/ICSI治疗并行单囊胚移植的206位患者。按培养方式不同将入选人群分为两组:单胚胎培养组(A组,n=118,培养优质卵裂期胚胎696枚);集合培养组(B组,n=88,培养优质卵裂期胚胎585枚)。统计分析两组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和可利用囊胚率以及移植后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种囊胚培养方式的患者基线资料如女方年龄、获卵数和第3天(Day3)优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以及第5天(Day5)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的HCG阳性率(79.55%vs. 70.34%)、临床妊娠率(64.77%vs. 61.02%)和继续妊娠率(56.82%vs. 47.46%)有升高趋势,而早期流产率(10.53%vs. 11.11%)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胚胎培养法相比,集合培养法培养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冻融胚胎的质量与囊胚形成率之间关系,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6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冻融胚胎囊胚培养的449名患者共478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年龄、解冻后胚胎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D3胚胎质量等分组比较解冻后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分析各因素与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解冻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在解冻后全存活胚胎组显著高于半存活胚胎组(P0.05)、D3优质胚胎组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5)、7~9细胞与9细胞胚胎组显著高于7细胞组(P0.05),D3 A+B级胚胎组的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D级胚胎组(19.82%vs.14.8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与可用囊胚形成显著相关(P0.05),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与优质囊胚形成显著有关(P0.05)。结论在冻融胚胎囊胚培养中,患者年龄、胚胎解冻存活状态、D3胚胎细胞数、D3胚胎细胞评级影响囊胚的形成及质量,其中胚胎解冻后存活状态对可用/优质囊胚形成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3非可移植胚胎(评分<5Ⅱ级)行囊胚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受精后并行囊胚培养的1 61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D3移植冷冻后剩余进行囊胚培养的胚胎评分情况分为非可移植胚胎组(n=847)和可移植胚胎组(n=764),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情况;并把非可移植胚胎组再按年龄分为<35岁组(n=506)、35~39岁组(n=222)和≥40岁组(n=119),分析年龄对D3非可移植胚胎囊胚形成的影响。结果可移植胚胎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非可移植胚胎组(P<0.05);可移植胚胎组和非可移植胚胎组冻融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可移植胚胎组中不同年龄亚组间的囊胚形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D3非可移植胚胎延长培养至囊胚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284);2~3I、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育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改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取卵前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否对其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治疗的138个周期,在促排卵5~7d后,双侧卵泡数目≥20个,或用药8~13d后,卵泡发育缓慢且两侧卵泡数目≥15个,最大卵泡直径平均≤12mm,根据患者意愿,停药改行IVM治疗,其中63个周期在取卵前12h注射hCG(A组),75个周期未注射hCG(B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结果A组的卵成熟率(64.56%)显著高于B组(56.3%),但是平均获卵数(8.42±0.52)个低于B组(11.32±0.8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周期改行IVM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取卵前注射hCG虽然可以提高卵子的成熟率,但并不能提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取卵后第2天(D2)和第3天(D3)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59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D2移植组(182周期)和D3移植组(414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 结果 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无显著差异.与D2移植组相比,D3移植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移植和D3移植对IV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胚胎在体外延长培养1d,优质胚胎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12月541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资料,根据hCG注射日是否继续使用Gn分为Gn组和停用Gn组。结果使用Gn组的获卵数(11.57±6.64)显著高于停用Gn组(10.17±6.13)、胚胎利用率(82.28%)低于停用Gn组(8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和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ET日E2水平、hCG日与ET日E2比值、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虽然可以增加获卵数,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不主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腹腔镜手术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因输卵管因素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294例不育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分组:A组: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28例;B组:双侧输卵管造口术42例;C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64例;D组: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80例;E组:单或双侧输卵管积水80例。比较5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C组的窦卵泡数少于B组,发育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其他4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4组相比,C组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支数最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胚胎植入率为15.9%,临床妊娠率为27.5%,为各组间最低,其中胚胎植入率与A、C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妊娠率与A和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E组最高(22.7%),其次为B组(14.4%),E与C组(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率E组最高,其次为B组,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适当预处理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输卵管近端结扎术不降低卵巢反应性,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低,是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较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ntisperm auto-antibody-bound sperm on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160 infertile couples undergoing treatment 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In the study group (11 couples, 15 cycles), the male partners were positive for antisperm autoantibodies determined by immunobead test (IBT). In the control group (149 couples, 152 cycles), the men had no such antibodies. The percentages of fertilization rate, cleavage rate and pregnancy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75.0±5.2% vs. 69.3±2.4%; 82.8±3.7% vs. 89.8±1.2% and 6.7% vs. 11.8%,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 between both groups. The region, type and/or percentage of sperm-bound antibodies also had no effect on th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 In conclusi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ntisperm autoantibody-bound sperm determined by immunobead test.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发展最开始,大多数采用的受精方法是每个卵子加2~5万精子体外培养16~18 h进行受精,即常规的过夜受精法.在20世纪末开始大量报道,采用短时受精(2~4 h)较常规过夜受精可以提高优质胚胎率,从而提高妊娠率[1,2].我中心自2001年IVF-ET助孕采用短时受精,现将短时受精和常规过夜受精两者助孕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多精受精发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常规IVF助孕治疗的511个周期,根据受精情况有无3PN合子发生,将周期分为两组,A组:多精受精组(至少1个以上的3PN发生),B组:无多精受精组(无3PN发生),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A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成熟卵率、2PN率、受精率、D_3优质胚胎率、可供移植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后多精受精的发生对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可能预示较好的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 (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 1 998年 6月~ 1 999年 6月间的 1 6 2对夫妇 ,1 95个周期的平均年龄、卵裂率、卵裂球构成比、胚胎形态、移植胚胎数、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胚胎受精率 (74.7%∶ 6 3.5 % )、卵裂率 (74.8%∶ 6 8.1 % )、全部 I级胚胎移植数 (6 0 .4%∶ 43.7% )、至少 1个 I级胚胎移植数 (39.6 %∶31 .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卵裂球数构成比、移植胚胎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正在妊娠 /活婴组与流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仅不同 I级胚胎移植数的多胎妊娠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0 5 )。结论 :根据本实验室结果认为 ,形态学可作为评定胚胎质量的参数 ,但一旦临床妊娠 ,根据形态学评定的胚胎质量并不影响妊娠的结局。I级胚胎移植数与多胎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精液处理后不同时间的精子DNA损伤程度与活性氧的变化,分析对比长时受精与短时受精两种精卵孵育时间的实验室参数及临床结局,旨在探讨长时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不利影响.方法接受常规IVF受精的夫妇146例,共取卵146个周期,移植113个周期.在取卵当日采集精液,经处理后将精子浓度调整为10×106/ml,留取标本3份,各1.0ml.第一份标本定为加精后0h(即在CO2培养箱内培养至该患者卵子加精时检测),第二份标本定为加精后5h(即在CO2培养箱内培养至该患者卵子加精后5h后检测),第三份标本定为加精后20h(即在CO2培养箱内培养至该患者卵子加精后20h后检测),每份标本均用于检测H2O2、CTA和精子DNA损伤.精子DNA损伤采用精子吖啶橙染色方法测定,H2O2及CTA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测定法.在胚胎移植日,除外取消移植的患者33名,其余的113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人选择短时受精的胚胎进行移植,B组56人选择长时受精的胚胎进行移植.结果精子DNA损伤、H2O2水平在加精后20h均明显高于授精时及授精后5h(P<0.05),CTA水平明显低于授精时及授精后5h(P<0.05).精子DNA损伤率在授精后三个时间均与H2O2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8、0.532和0.491, P<0.05);精子DNA损伤率与授精后20h的CTA浓度呈负相关(r=-0.347, 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优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时受精时,精子可以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并且导致DNA损伤的精子增多,对卵子及胚胎有不利影响.短时受精在不影响受精率及卵裂率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多精受精率,提高优胚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授精前用机械法剥除卵母细胞外包裹的部分卵丘细胞,每个卵母细胞采用微滴法单独受精(A组)。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方式进行。比较两组受精率(2PN、1PN和3PN)、卵裂率(2PN、1PN和3PN)、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的受精率分别是76.51%和73.74%(2PN受精率分别是60.64%,61.62%;1PN受精率分别是1.61%,0.86%;3PN受精率分别是10.44%,9.69%)、卵裂率分别是98.95%和99.17%(2PN卵裂率分别是97.02,98.01%;1PN卵裂率分别是100%,85.71%;3PN卵裂率分别是100%,100%)、优质胚胎率分别是60.75%,62.68%、临床妊娠率分别是63.89%,61.76%、种植率分别是48.00%,38.78%、流产率分别是9.09%,11.90%。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母细胞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不会影响IVF-ET的临床结局,为利用卵丘细胞进行非侵入性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