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雌二醇凝胶用于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妇科病区及妇科门诊收治的绝经后POP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组(A组)、药物疗法组(B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药物疗法组(C组)。每组各74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评分、尿动力学、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C组盆底肌力等级较A、B组显著升高(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干预后3组盆底肌电活动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升高,C组指标均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8,P=0.881);干预后3组尿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且C组指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1,P=0.668,P=0.306);干预后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雌二醇凝胶用于绝经后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妊娠分娩的女性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产妇47例(自然分娩组),剖宫产产妇47例(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在产后6~8周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群肌力及肌电位。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盆底肌力及肌电位的改善,有效率85.11%~95.75%。治疗前剖宫产组Ⅰ类肌群肌力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而Ⅱ类肌群肌力与自然分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剖宫产组肌电位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治疗后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群肌力及肌电位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群肌力及神经功能,能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损伤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盆底结构改变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SUI患者符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电生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尿垫试验、盆底肌肌力测定、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其中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患者的盆膈裂孔面积、耻骨直肠肌厚度、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度等,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盆底康复治疗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P0.01),盆底肌肌力及收缩压均显著提升(P0.05);SUI患者张力期膀胱颈(BN)位置(-2.23±2.34)mm较治疗前(-5.72±2.11)mm上移(P0.05),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BND)[(25.11±5.44)mm]较治疗前[(28.97±7.11)mm]减少(P0.05),盆膈裂孔面积和尿道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51.68±14.17)分]高于治疗前[(28.98±11.12)分](P0.05)。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能够更好地评估女性SUI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效果及盆底结构改变,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d;B组(48例),产后57~70d;C组(38例),产后71~91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结果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最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8-0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盆底功能康复治疗2个月,产后102 d时,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的肌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尿道膀胱后角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的移动度小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 参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比较两组盆底肌 力改善情况、阴道黏膜指标以及性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阴道湿润度、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性唤起、性高潮、性欲、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以及性生活满意度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 盆底肌力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其阴道湿润度,提高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 情况,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 方法 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干预。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尿失禁干预有效率、膀胱容量、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及平均每次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提高尿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效果.方法 61例尿失禁的患者,按照各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行单纯盆底肌肉训练,实验组接受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计量患者每日自觉尿失禁次数、24h尿垫重量、膀胱残余尿、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值.结果 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盆腔外伤术后以及神经源性尿失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的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值为0.076,无差异,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的尿失禁次数以及膀胱残余尿量P分别为0.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统计量均有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系统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是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8-06间在黄河中心医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40例。产后6周应用PHENIX USB2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对初筛结果盆底肌力下降(≤Ⅲ级)的初产妇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后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结果剖宫产组产后42 d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肌力下降的初产妇治疗后有效率(盆底肌力Ⅲ级)高于顺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产妇,但不能成为避免盆底肌肉受损程度而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无论何种分娩方式,术后出现盆底肌力受损的初产妇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n=67名)和对照组(n=67名),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产后护理,并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行盆底功能训练.出院后对照组由专人负责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次,连续3个月;观察组出院后开展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评价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力和肌电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产妇实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升产妇盆底肌力和肌电位,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