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雌激素通过调节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1)采用RANKL诱导法培养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小鼠的破骨细胞,于第10天提取两组细胞的RNA和蛋白质样品,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phrinB2表达的变化;(2)采用雌激素及雌激素拮抗剂分别诱导培养RAW264.7破骨细胞,培养第8天提取RNA和蛋白质样品,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phrinB2表达的变化;(3)在OVX模型组小鼠的破骨细胞培养中添加EphrinB2配体EphB4-Fc片段,通过RT-PCR检测破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观察破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组小鼠EphrinB2的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P0.01);雌激素拮抗剂组EphrinB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雌激素组EphrinB2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EphrinB2的配体EphB4-Fc片段后,OVX组小鼠的破骨细胞标志物表达量降低(P0.01,P0.001),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雌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破骨细胞EphrinB2的表达影响破骨细胞分化,采用EphB4-Fc片段处理后,OVX组小鼠增强的破骨细胞分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phB/EphrinB信号通路对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去势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检测小鼠BMSCs中EphB/Ephrin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2)将去势小鼠分为4组,分别进行腹腔注射相应Eph受体激动剂:EfnB1-Fc及EfnB2-Fc,Eph受体抑制剂EphB2-Fc,对照组腹腔注射human IgG-Fc。各组分别于术后10周将小鼠脱颈处死,在Micro-CT分析下比较股骨骨质情况。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小鼠取股骨与胫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P3用于实验,各组BMSCs在成骨诱导条件下7 d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sterix)及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OPG、RANKL)的表达水平,成骨分化14、21 d后,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组)相比较,去势组(OVX组)中EfnA2、EphB4、EfnB2、EfnB1及EphA4表达显著增高(P0. 01); Sham组中EphA2及EfnB2表达显著降低(P0. 01)。10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Sham组、EfnB1-Fc、EfnB2-Fc及EphB2-Fc去势组骨小梁结构均较完整、骨小梁密度较好(P0. 01);与EfnB1-Fc、EfnB2-Fc去势组相比较,Sham组和EphB2-Fc去势组的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高(P0. 01)。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提示,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ALP与Osterix的表达明显升高(P0. 01); EfnB1-Fc和EphB2-Fc可显著提高BMSCs成骨分化中ALP的活性和骨基质矿化能力,以EphB2-Fc效果最为显著(P0. 01)。与去势对照Fc组比较,EfnB1-Fc、EfnB2-Fc和EphB2-Fc去势组中RANKL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 05),但OPG的表达明显升高(P0. 01),其中,EfnB1-Fc去势组与EphB2-Fc去势组中OPG/RANKL的比率升高最为明显(P0. 01)。结论 EphB2/EfnB1双向信号通路可逆转去势所导致的骨量减少,上调ALP与Osterix的表达,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并可通过调节OPG/RNAKL比率影响去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从而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系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单、粒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表达的调节 ,探讨围着床期 LIF表达的调节机制。给妊娠 2~ 4 d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 IL - 1、白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IL- 6、GM- CSF,对照组注射 PBS,用免疫印迹法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子宫内膜 LIF蛋白和 m RNA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 LIF蛋白水平为 39.6 4± 9.95,与对照组比 ,IL - 14μg/kg剂量组明显升高 (P<0 .0 1) ;IL- 6和 GM- CSF 0 .8和 4μg/kg剂量组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 P<0 .0 5,P<0 .0 1)。对照组 L IFm RNA水平为 1.10± 0 .2 1、IL-1、IL- 6和 GM- CSF4 μ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P<0 .0 5,P<0 .0 5,P<0 .0 1) ,IL - 1ra 2 0μ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 .0 5)。表明 IL- 1、IL - 6、GM-CSF对孕早期小鼠子宫内膜 LIF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有上调作用 ,可能是 L IF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规律表达的潜在正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给予治疗,治疗组(n=10)腹腔注射沙利度胺50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d;每隔3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一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SCID小鼠皮下种植内异症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有缩小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EMs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不是沙利度胺抑制EMs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封闭内源性VEGF表达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30只裸鼠建立人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原位分子杂交法测定VEGF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计数,比较治疗组和空载组、对照组间的差异,研究以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cDNA经局部多点注射封闭内源性VEGF表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结果治疗组肿瘤组织的VEGFmRNA阳性细胞数为(21.83±13.47)个/0.05mm2、VEGF蛋白阳性细胞数(20.76±15.69)个/0.05mm2、微血管密度计数(MVD)为(2.30±1.95)条/0.20mm2,与对照组、空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反义RNA治疗能够有效的封闭内源性VEGF的生成、使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减少,实验结束时瘤体大小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反义RNA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VEGF、MMP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n =11) ,治疗组 (n =8)。治疗组腹腔注射善宁 (10 0 μg·kg-1·d-1) ,每天分 2次注射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0d后心脏采血 0 5ml后处死大鼠 ,大鼠血液室温下 4h ,待其凝固 ,离心 (30 0 0转 /min) 10min ,分离血清放入 - 80℃冰箱保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 ,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VEGF、MMP表达。结果 治疗组血清VEGF值低于对照组 ,瘤组织VEGFmRNA、MMP 1mRNA在对照组、治疗组中均有阳性表达 ,而治疗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生长抑素抑制血清VEGF ,转移相关基因VEGF、MMP 1表达降低 ,可能是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丹酚酸B(Sal B)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炎症反应的影响及circACT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1只, 6~8周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Sal 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 Sal B组腹腔注射Sal B 7 mg/kg, 1次/d, 连续2 d。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用于造模后7 d内测定SBP、DBP、MAP、全血乳酸(Lac)浓度, 记录生存情况。造模后48 h时每组随机取7只小鼠, 取动脉血管组织,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L-1β表达, 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测定IL-1β、TNF-α、IL-6及其mRNA的表达, 采用qRT-PCR法测定circACTA2的表达。细胞实验:小鼠动脉VSMC培养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3):对照组(C组)、LPS组、Sal B组、si-circACTA2+C组、si-circACTA2+LPS组和si-circACTA2+Sal B组。LPS组采用LPS(终浓度1 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人羊水外泌体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8只, 7~8周龄, 体质量30~35 g,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和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人羊水外泌体组(SNI+hAF exo组)。采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另取3只小鼠, 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后1、2和3 d时, 鞘内注射PKH-26标记的人羊水外泌体7 μl;给药结束后10 h处死小鼠,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摄取人羊水外泌体情况。于造模后第1、2和3天, SNI+hAF exo组鞘内注射1 μg/μl人羊水外泌体7 μl, Sham组和SNI组鞘内注射PBS 7 μl。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后1、3、5、7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PWT)。造模后7 d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同侧脊髓腰膨大,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脊髓CD11b、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神经病理性痛小鼠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可以摄取羊水外泌体。与Sham组比较, SN...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甙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异位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人参皂甙Rg35mg/kg、10mg/kg和孕三烯酮4组,相应处理8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治疗后,各给药组移植物呈现不同程度萎缩(P<0.05),其中以Rg310mg/kg组最为明显;(2)各给药组VEGF表达、MVD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Rg310mg/kg组最为明显。结论Rg3可以通过调节VEGF表达和MVD数量来抑制EMs大鼠模型异位组织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适用于拮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药物研究的昆明小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D-Gal)及LPS先后注射于小鼠腹腔,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1组:等渗盐水(NS)+LPS 80 mg/kg;2组:Ns+LPS 90 mg/kg;3组:D-Gal 500 mg/kg+NS;4组:D-Gal 500 mg/kg+LPS 25μg/kg;5组:D-Gal 500 mg/kg+LPS 50 μg/kg;6组:D-Gal 500 mg/kg+LPS 250μg/kg;7组:D-Gal 600 mg/kg+NS;8组:D-Gal 600 mg/kg+LPS 10 μg/kg;9组:D-Gal 600 mg/kg+LPS25μg/kg;10组:D-Gal 600 mg/kg+LPS 50 μg/kg.观察注射后小鼠死亡情况,计算其死亡率.选择死亡率100%的剂量组合刺激小鼠,分为对照组:注射D-Gal 600 mg/kg+Ns;LPS组:注射D-Gal 600mg/kg+LPS 50μg/kg.于注射后30、75、120 min取小鼠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另取小鼠10只,同前分组,于注射后5 h处死,取其肺、肝、小肠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2、6、10组小鼠死亡率达100%(P<0.01).对照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LPS组伤后各时相点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注射后75 min时达高峰(6365±2087)ng/L.LPS组小鼠肺、肝、小肠出现明显炎性反应;对照组仅肝脏有轻微病理改变.结论 D-Gal致敏小鼠对LPS的反应符合内毒素性休克的特征,该小鼠模型适用于拮抗LPS的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