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斌 《山东医药》2005,45(20):31-31
曲美他嗪(2,3,4-三甲基苯唑哌嗪二氢盐酸盐)是代谢类抗心肌缺血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硝酸甘油、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不同。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已被视为预测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因素。2002年2月~2004年8月,我们观察了曲美他嗪对初发AMI患者QTD及QTc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与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密切相关,心功能直接影响QTd和HRV,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舒血宁治疗AMI患者45例,并对其进行心功能检测,以观察舒血宁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人20例作正常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QTd,并观察服药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服药4周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显示AMI患者的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大,AMI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大,用药4周后QTd均明显减小,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小的更为显著;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均降低,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AMI患者早期服用TMZ治疗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AMI的良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
QTd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取入院时首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全部病例按主要冠脉病变支数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支病变(n=30),B组为双支病变(n=27),C组为三支病变(n=26),比较各组QTd和QTcd。结果:三组QTd和QTcd分别为A组55.2ms±10.2ms和57.0ms±11.3ms,B组为59.1ms±10.5ms和62.4ms±12.9ms,C组为67.1ms±9.8ms和69.9ms±10.6ms。三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心肌缺血缺氧增加,灌注减少,心肌电不稳定性增加,病变血管对应导联QT间期相对延长,QTd增大。QTd和冠脉病变支数成正相关。QTd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项临床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以及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张冠脉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曲美他嗪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以及心肌QT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6.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QTd和QTcd(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6.
<正>冠脉内支架植入是以应用支架来改善狭窄动脉远段心肌缺血手段。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无创性评价心室肌复极化非同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增加[1,2]。成功的冠脉内支架植入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3]。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术前后的QTd变化,以探讨机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对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1月-2001年10月住院冠心病患者已成功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者共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5±14.4岁。冠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24例,2支病变8例,3支病变2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许多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T离散度(QTd)延长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成功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可重建冠脉血运,改善心肌灌注,使QTd缩短,进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PCI前后QTd的变化,探讨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忠敏  马晓莉 《山东医药》2007,47(16):86-8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活动不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缩小QTd对减少冠心病患者猝死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2006年10月.我们观察了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QT间期离散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 ,对 3 2例常规体表心电图典型并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者 ,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离散度 (QTd)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结果显示冠心病MI组QTd(88 2±15 4) ,明显长于对照组 (41 3± 13 67) ,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 ;QTd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指标 ,它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3 2例受检者均是 2 0 0 0年 1月~ 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8~ 67(平均 5 7)岁…  相似文献   

10.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室性早搏后,可演变为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危险。QT离散度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更加剧了患者发展为室速、室颤、猝死的风险。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有可能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还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我们对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对室性早搏的疗效进行观察,以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室早患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和冠心病人的QTc和QTd明显长于非患病病者,町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30例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分为冠心病组(G1)53例、糖尿病组(C2)4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G3)30例,对比QTc和QTd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G3组病人的QTc和QTd较G1、G2组明显延长(P=0.010和0.01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d与QTc明显相关(R=0.252P=0.004),糖尿病或CHD病人的QTc与是否合并CHD或糖尿病独立相关(?=0.368和0.336P=0.007和0.046)。结论:糖尿病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与心肌缺血引起的相近,二者合并出现后加重了心肌电活动的l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3~6个月患者心电图QTd、Tp-Te和Tp-Te/QT与对照组之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9月行心电图检查的心梗后3~6个月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2±11.94)岁;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4±9.45)岁,测量各组心电图QTd、Tp-Te间期并计算Tp-Te/QT值。结果心梗组Tp-Te和Tp-Te/QT比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梗组Tp-Te:101.9±14.5ms;Tp-Te/QT:0.287±0.04;对照组Tp-Te:75.7±12.4ms;Tp-Te/QT:0.193±0.03;p<0.05);QTd在两组之间无差异(心梗组:40.5±3.9ms;对照组:37.9±3.8ms;p>0.05)。结论心梗患者Tp-Te,Tp-Te/QT比值增高,可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80例)和非曲美他嗪治疗组(7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曲美他嗪和非曲美他嗪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6·4±27·2)ms、(36·3±17·1)ms、(35·4±16·8)ms;非曲美他嗪组QTcd分别为(73·5±22·8)ms、(53·7±13·6)ms、(51·8±14·7)ms。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曲美他嗪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QTcd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cd,且持续治疗可以保持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在潘生丁试验(PET)中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50例诊断为冠心病者(A组)作PET并测量其QTd,与45例健康人(B组)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A组:随机选择1998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对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冠心病患者,测定每例患者心肌缺血期、缺血缓解期及稳定期的QTd及QTcd。结果:QTd与QTcd在心肌缺血期为0.0913±0.0324秒、0.0106±0.0378秒;在缺血缓解期为0.0523±0.0328秒、0.0611±0.0373秒;在稳定期为0.0497±0.0230秒、0.0566±0.0271秒。心肌缺血期与缺血缓解期及稳定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稳定期与缺血缓解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及QTcd的增大;心肌缺血期QTd及QTcd增大,且显著高于缺血缓解期及稳定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选择46例慢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分析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改善QTd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通心络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给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体表心电图QT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QTd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在改善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的同时,有减少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动负荷前后QTc,QTd,QTcd动态变化宋成运严亦夏张秩林张淑文张清华(解放军305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17)关键词QTc间期QT离散度运动试验近年来,QTc(用心率校正的QT间期)延长及QT离散度(QTd)增大的临床意义愈益受到重视[1,2]...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间期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研究表明,QTd增大与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较正常人增大;QTd增大可作为影响AMI预后的危险指标之一。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如何,本组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