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3例,不变13例,恶化1例。术后出现视力减退3例、电解质紊乱3例、嗅觉减退3例、应激性溃疡2例、尿崩症2例、偏瘫1例。术后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根据鞍结节脑膜瘤大小、生长方式及视觉功能受损情况、术者操作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分块切除肿瘤,充分识别蛛网膜屏障保护神经血管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全切(Simpson Ⅰ、Ⅱ),16例次全切(Simpson Ⅲ),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12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障碍8例,对侧肢体轻瘫4例.肿瘤未全切的20例中有1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3-38个月,动眼神经瘫恢复5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恢复3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全切病例中,10例有肿瘤复发,4例行二次手术,6例行放射治疗.失访4例.结论 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垂体瘤16例,颅咽管瘤10例,脑膜瘤5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其中20例全切,8例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无直接手术死亡病例。术前有视力视野改变的22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改善18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随访3~42个月,术中去骨瓣减压的1例患者已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未全切病例中,4例选择放射治疗,1例于术后2年行二次手术。失访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全切(SimpsonⅠ、Ⅱ级),2例次全切(SimpsonⅢ级),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术后死亡1例。术前有嗅觉障碍的13例患者中,术后改善3例,无变化8例,恶化2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8例患者中,术后改善者6例,无变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术前有精神症状的6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术中去骨瓣减压的1例患者已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肿瘤全切病例中,2例患者有肿瘤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嗅沟脑膜瘤位置深在,且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7例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6~65岁,平均(43.6±2.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7例均先行额颞开颅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手术切除的分级标准:Ⅰ~Ⅱ级5例(71.4%),Ⅲ~Ⅳ级2例(28.6%),无1例死亡。本组6例(85.7%)视力或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力无改变者1例(14.3%),无视力恶化者。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采用额颞入路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视神经及周围结构,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眉弓上锁孔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12例手术中I级切除8例,Ⅱ级4例,术后随访3~18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熟练应用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单侧额下入路22例,纵裂入路5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5例,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3例;肿瘤全切除率达82.2%。术前合并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的37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27例,无明显变化6例,恶化4例;视力改善率73.0%。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周围毗邻重要结构,显微手术是其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视力受损程度及术者习惯等选择不同的入路;熟悉的显微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2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20例,Ⅱ 级61例, Ⅲ级18例,Ⅳ级23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 级)99例,次全切除23例;全切除率为81.2%。术后3个月随访,首发症状(视力下降及头疼等)改善率为81%;术后6个月首发症状改善率为89%。1例肿瘤全切术后复发(因再次视力下降入院)。术后死亡2例。结论 对于鞍区脑膜瘤,仔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显微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分布及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位于一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四脑室;其中30例全切(SimponⅠ,Ⅱ),4例次全切(Simpon Ⅲ),Ⅰ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3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颅高压23例术后早期缓解20例,加重3例;随访3个月-8年,7例肢体活动障碍者6例改善,1例加重;4例偏盲者2例改善,2例无变化;伴有脑积水5例,3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全切病例中,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失访3例.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位置深在,但显微手术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鞍结节脑膜瘤的相关手术解剖和手术技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加深对鞍结节脑膜瘤的相关手术解剖的了解,探讨本型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5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中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simpsonⅠ、Ⅱ级)为91.2%(52/57),视力改善率为71.9%(41/57),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熟悉鞍区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够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额下入路6例,经额外侧入路9例,经翼点入路8例,经额下-纵裂入路9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Ⅱ级切除26例,SimpsonⅢ级切除6例.失访3例,29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8.5个月.9例术前激素水平低下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病人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5例,不能独立生活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和不同的生长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同时保护好鞍结节周围的重要结构,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鉴别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2~6 cm,所有患者均有视力障碍,其中25例为非对称。手术均采用翼点经侧裂入路。结果25例获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变化10例,视力减退6例。CT、MR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他肿瘤的鉴别。结论诊断和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仍较困难,肿瘤与正常神经组织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除肿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手术致颈内动脉损伤的8例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结果8例中,蝶骨嵴膜脑瘤2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海绵窦脑膜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7例脑膜瘤中,3例临时阻断后缝合破口成功止血(1例半个月后复查DSA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2例颈内动脉微小破口使用双极电灼成功止血,2例填塞压迫及电凝止血失败后行颈内动脉夹闭术(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后立即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止血成功的7例中,恢复良好6例,重残1例。结论颅底肿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止血并修复血管,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4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3例,1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经治疗后改善.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对症治疗约10 d后好转.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前颅窝、鞍区及鞍旁病变进行良好暴露,能处理各种类型的鞍结节脑膜瘤,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经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51例鞍结节脑膜瘤经翼点入路,6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和SimpsonⅡ级切除肿瘤55/62例(88.7%),SimpsonⅢ级切除7/62例(11.3%),无手术死亡病例。对6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4~96个月,平均随访期38.6个月。47/62例(75.8%)恢复正常生活,12/62例(19.4%)可生活自理,3/62例(4.8%)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随访期间3/62例(4.8%)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确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3 patients and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with regard to the incidenc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features, microsurgical anatomy,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and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ir treatment. CT or MRI enables a correct diagnosis in most cas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unifrontal craniotomy was performed in 24, and pterional craniotomy in 19. Complete tumou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32 patients (74.4%) and subtotal resection (with less than 7% of the tumour left behind) in 11 (25.6%).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 is among the most challenging of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Bicoronal subfrontal, unifrontal, and pterional transsylvian approaches can all be used. The key to preserving visual function is to minimise direct manipulation of or trauma to the optic nerves and avoid injury to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optic apparatus. Appropriate preoperative imaging and careful intraoperative technique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obtain both total removal of tumours and a favourable visu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 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入路,暴露充分,可提高伞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