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琴 《医学信息》2010,23(5):1468-1469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500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经颞窗对颅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402例,占80.4%;正常者98例,占19.6%;5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156例,占31.2%;正常者344例,占68.8%.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1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检测其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流速(VD),同时计算平均流速(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分析其年龄差异与后循环中PI的变化水平,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143例PCI眩晕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PCI眩晕组)与健康对照组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40岁和40~59岁年龄段的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比较,>59岁年龄段组构成比更高。(3)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与CT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轻度狭窄的符合率为68.6%,中度狭窄的符合率为78.9%,重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2.1%,闭塞的符合率为84.0%。结论:TCD作为检测颅内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段,具有价廉、安全、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了解眩晕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可作为眩晕诊断中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由基底动脉痉挛、狭窄或血流缓慢等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很难区别。而TCD则是可利用的非创作性的检测手段。现将12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检查及监测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全部病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脑CT或MRI扫描排除可引起眩晕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脑血流检测手段,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直接测定颅内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对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它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但是否影响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5.
TCD和BAEP对VBA TIA性眩晕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VBA)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性眩晕是常见的神经科症状,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头颅CT、MRI常阴性,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经颅多谱勒(TCD)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无创性的物理探查和电生理检测技术,是目前VBA的TIA性眩晕的主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5例经CT、MR确诊的腔隙性脑梗塞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发现表现为颅内动脉流速正常、椎基动脉流速降低、颅内动脉流速普遍降低、颅内个别动脉流速增高四种类型,综合结果分析,认为TCD灵敏度高,能发现血管功能异常,可作为评判疗效的客观依据,而具体定位定性则以MR、CT为优,但MR、CT不能检测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BAEP异常率 8% ,TCD异常率为 47%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 6 4/116 ,皆正常者为 2 3/116 ,两者占 75 %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结合BAEP及TCD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高血压病患者颅内脑底动脉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94例高血压病患者经TCD检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具有较高的异常率,且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年龄及高血压分期有关.结论 TCD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脑底动脉病变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成窗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头颈联合64排CTA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成窗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基底动脉及分支成窗的出现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及骨质的关系等特征及其合并症。结果 2051例行头颈联合64排CTA检查的病人中发现椎动脉、基底动脉或其分支成窗变异占4.2%(86例病人的88支血管),其中基底动脉为2.34%(48例),椎动脉1.8%(37例),大脑后动脉3例,小脑上动脉1例。48例基底动脉成窗中,31例位于基底动脉干,16例位于基底动脉起始部。37例椎动脉成窗中,颅内型19例,颅外型16例,颅内-外型2例。15个成窗的"窗"径小于2mm,呈孔状;73个"窗"径较大者中,37个成窗的分支粗细不等,呈"OK"手势征;36个病变分支粗细基本一致,呈部分重复走行。1例伴基底动脉成窗近端动脉瘤,3例伴其他血管的动脉瘤。2例伴大脑前动脉成窗;5例伴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结论头颈联合64排CTA能快速、直观、准确地诊断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成窗变异及其合并症,熟悉椎-基底动脉成窗的CTA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相应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的活体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刘怀军  李静武  陈一  张辉  梁莹 《解剖学报》2011,42(1):137-140
目的 应用3.0 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基底动脉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方法 对108例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检查,男58例,女50例,年龄4~63岁.观察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形态分型,测量基底动脉长度及管腔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常见类型依次为ⅠⅠ型、ⅡRⅢ型、ⅡRⅠ型或ⅡLⅠ型.基底动脉平均直线...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首发的主要症状为眩晕,而客观诊断依据较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直接取得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对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临床诊断VBI的90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高血压病患者颅内脑底动脉检测的价值.方法 对194例高血压病患者经TCD检测.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具有较高的异常率,且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年龄及高血压分期有关.结论 TCD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脑底动脉病变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17,(3):56-61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47例VBD患者(VBD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根据PI值将VBD组患者分成3个亚组:高阻力型组(n=20)、正阻力型组(n=12)和低阻力型组(n=15)。分析各亚组基础疾病、大脑后动脉狭窄/扩张及后循环梗死发生率的差异。选择有头晕呕吐、行走不稳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但行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椎-基底动脉无异常的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21)。结果:VBD患者椎-基底动脉Vs、Vd、Vm较对照组下降(P0.01)。VBD三亚组间椎-基底动脉延长分呈高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低阻力型组,扩张分呈低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高阻力型组(均P0.01),高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或P0.01),而低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正阻力型组(P0.05)。各亚组间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狭窄及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低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扩张的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P0.05),而其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正阻力型(P0.05)。结论:VBD存在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循环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电图(EEG)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113例患者,男67例、女4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5岁。病程13天—11年。全部病例诊断符合下列标准:(1)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常反复发作.临床上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眩晕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参差不一.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眩晕87例患者临床资料,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32例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证实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47%出现基底动脉TCD异常,68.75%表现为椎动脉颅内段TCD异常,63%有小脑后下动脉TCD异常。听觉脑干电反应(ABR)变化:异常发生率81%;波间期(IPL)异常率75%,I-III异常69%,III-V异常13%,I-V异常为28%。椎基底动脉受累血管及程度不一,在ABR检查中既有脑干听觉通路受累表现,又有内耳缺血性改变。脑干听觉通路受损主要表现为I-IIIIPL的延长。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改变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与颈椎不稳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VBI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进行颈椎X线检查和TCD检查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BI组共有 5 4例 (84 .3% )颈椎不稳 ,TCD异常 5 6例 (87.5 % ) ,两项检查均为异常者 5 3例 ,均为正常者 6例 ,两种检查结果异常一致率 82 .8% (5 3/ 6 4 ) ;正常对照者组有 4例 (13 3% )颈椎不稳 ,TCD异常 5例(16 6 % ) ,经 χ2 检验 ,P <0 .0 1,两项检查均为异常者 4 / 30例 ,均为正常者 2 5 / 30例 ,两种检查结果正常一致率 83.3% (2 5 / 30 )。结论 :颈椎不稳与TCD异常有密切关系 ,很可能是导致临床VBI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 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97岁,平均年龄62.4岁。将其图像传入工作站Volumeview软件行后处理,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有孔型椎基底动脉共22例,其中有孔型基底动脉18例(检出率2.83%),有孔型椎动脉4例(检出率0.63%)。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血管形成圆孔状、裂隙样或凸透镜样形态。22例有孔型椎基底动脉中5例有孔基底动脉可见小脑下前动脉(AICA)开口于有孔血管,1例伴有烟雾病,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伴颅内出血,13例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颅内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检出率约3.46%,有孔型血管尚可合并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CE MRA结合常规扫描能清楚显示和诊断有孔型椎基底动脉这一少见的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